儒家孝德論與當代大學生孝德教育

2022-07-05 02:27:05 字數 986 閱讀 1994

【摘要】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推崇並遵奉的乙個重要道德倫理規範和做人的最基本原則,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孝」的認識和理解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今天,民主、自由、平等、注重個體自我實現成為當代大學生的普遍觀念,這給合理地詮釋和定位孝德,推進當代大學生孝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孝;孝德教育;大學生

一、儒家孝德的內涵解析

1.孝:中國倫理體系的核心和基礎。

它起源甚早,從文字記載看,「孝」始見於西周的典籍及當時的銅器銘文,當時已經具有了「奉養父母」、「繼承父祖之業」等孝的基本含義。春秋時期以「克己復禮」為己任的大思想家孔子在繼承西周「孝」的同時,又將它發揚光大,形成了儒家獨特的孝德論,是具有擴充套件性和開放性的倫理規範,它體現出中國傳統倫理始於家庭而伸展向社會、始於私德而擴充套件為公德的特點。

2.愛:孝行動機的新詮釋。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最深厚的,以至蔡元培說這種愛是「根於天性,其感情之深厚,無足以尚之者」。除此之外,「孝」還要求子女能夠做到「自愛」,在立身行事上嚴格要求自己、善待自己,而不能自暴自棄,傷害自己。

3.敬:孝行內涵的新豐富。

孔子認為,除了要對父母盡各種贍養的義務,保證父母物質需要的供奉外,更重要的是對父母要有誠敬之心,要有畢恭畢敬之神態,和顏悅色之態度。只有對父母經常保持和顏悅色,懷有敬愛之心才是真正的「孝」。

4.諫:家庭民主的新主張。

對待父母的過失和缺點,子女首先要為他們隱瞞,這是天性「隱」,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出於「正道」除了隱瞞之外,孔子並不主張聽之任之,不加批評,而是要婉轉地「諫」。

5.慈:家庭關係的新調整。

在父母應如何對待子女的問題上,孔子提出了乙個很重要的道德規範,就是「慈」,即長愛幼,父母愛子女。「慈」的提出,既是對「孝」的有力支撐,也是對家庭關係的調整和對家庭道德的完善。

6.仁:孝行境界的新提公升。

孔子不僅將孝德置於家庭倫理中,還把它視為仁愛的起點,即孝德具有社會性。孝德可以使人事父母竭其力,事君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從而成為乙個人培養美好品德的基礎,有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二年級學生孝德教育實踐實施方案

孝德教育 活動實施方案 一 指導思想 孝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價值觀,它的基本內涵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核心理念是通過孝敬父母 尊敬師長,培養愛心。新時期的孝德教育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孝敬父母 關心他人 關注社會的道德教育 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實施公民道德建設 加強社會主義...

論當代大學生的家庭教育

摘要 家庭教育是乙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說,家庭教育作為大學生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配合社會教育 學校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共同為樹立大學生的世界觀 價值觀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家庭教育向高等學校的延伸日益明顯,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強化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本文對於大學生的家...

論當代大學生禮儀缺失與改正

郭雅麗旅管1301班 201306040210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富有優良的文明禮貌傳統,素有 禮儀之邦 的美稱,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培養了中華民族高尚的道德也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禮儀。禮儀是乙個人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是乙個民族進步的標誌,也是乙個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標誌。而作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