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點」質量管理的觀點

2022-07-03 11:24:03 字數 4870 閱讀 7451

與傳統的質量觀點相比,「零缺點」質量管理的四個觀點(即四個定理)有什麼特色

(一) 傳統觀點:質量的含義就是(相比較的,相對而言的)好。

「零缺點」質量管理的觀點:質量就是符合「要求標準」。這個要求標準應是顧客的要求,標準也應是使用者需求的標準。

根據這個觀點我們知道:提公升質量的基礎,在於使每乙個人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所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是指一次就做到符合要求,因此,達到這個目標的關鍵就在於清楚地把規則(要求)定好並且消除一切阻礙。

在這方面,管理層要做好3項工作:

一是制定好對員工的要求標準;

二是提供員工必須的工具、資金、方法(工作程式);

三是盡全力去鼓勵並幫助員工達到要求。

質量的定義,必須是「符合標準要求」。這樣的定義可以使組織的運作不再只是依靠意見或經驗,要組織公司中所有的相關力量去制定這些要求標準,而不再把精力浪費於解決爭議之上。在公司中未經討論、論證和批准,任何人無權修改標準和要求。

無論他是高階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遵守這些標準和要求,否則將受到相應的處罰。

(二) 傳統觀點:高質量來自於檢驗、測試和檢查。

「零缺點」質量管理的觀點:事先防範才是提高質量的最有效辦法。

檢驗是一種既昂貴又不可靠的質管方式,檢查、分類、評估都只是事後彌補。實際上我們現在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做事後的補救!質管最需要的應該是預防,如果沒有錯誤存在,就根本不會發生疏忽錯誤的事情了。

所謂預防,是指我們要事先了解標準和做法即了解行事程式而知道如何去做。因此,我們要組織力量把公司各階層、各部門、各員工的工作程式制定出來,使所有的人都能夠依照相應的工作程式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即必須教會每一位員工按程式行事,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對。必須注意的是所有的工作程式(工藝)在正式使用之前,一定要經過嚴格地(正確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審查。

做好預防工作的秘訣在於檢查這個過程,找出每個可能發生錯誤的機會。這是可以做到的,因為無論生產業或服務業,工作程式都可以分為許多段落,每個段落都應該消除這一段落中所產生的錯誤。尤其對重要工序(難度大、易出問題的工序、部門)要進行事先**、分析(每個可能發生錯誤的機會)重點防範、重點監控、事前設定應變方案。

一定要堅持,當每乙個工作程式都符合要求時才能進行下乙個步驟。

(三)傳統觀點:員工執行質量管理只要有個標準或差不多就行了。(即稍有誤差問題不大)

「零缺點」管理的觀點:執行的標準必須是「零缺點」,而不能是「差不多」。

如果我們允許員工的工作出現失誤,就給不合格品的出現創造了機會。比如將合格率定為99.5%,那麼就意味著每個人允許出現0.

5%的不合格品,當所有員工都同時失誤時,我們可以想象得出那時的產品合格率是多少。在這裡,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習慣和思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不出問題反而不正常。

為了控制質量,我們必須從開始就提高標準:零缺點。不給質量問題出現的機會。

事實上,釀成錯誤的因素有兩種:即缺乏知識和漫不經心。知識是能估量的,也可以由經驗和學習而充實改進(所以我們需要事前制定標準、程式並通過學習、培訓來教會每乙個員工掌握必要的工作知識);但是,漫不經心卻是乙個態度的問題,因漫不經心造成的質量事故在我們公司佔的比例比較大。

這類質量問題的出現是因為員工特別是管理者對質量的認識不夠,對一些看似細微的工作和過程不夠重視,因而造成各種各樣的質量問題,並且是屢屢發生。解決的思路就是全體員工對任何與質量有關的工作和過程都要認真重視,並決意小心謹慎,質量問題就會避免發生。

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包括高階管理人員卻認為「零缺點」這個構想不切實際,尤其在公司目前人員素質及管理水平較低的狀態下。甚至有人以「是人類就必然會犯錯」的理論來排斥它。「零缺點」質量管理在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幾百家企業中實行,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以汽車行業為例:上個世紀60年代,日本的企業和我們公司的情況非常類似:機械裝置落後,員工的質量意識淡薄,生產的產品是次品、廢品的代名詞。

他們從美國引入「零缺點」的質量管理思想,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辦企業,並認認真真地抓落實,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世界市場上打敗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企業也得到迅速的發展。

所以,零缺點能否實施並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管理層能否真正取得了共識,尤其是主要領導人的觀念和重視的程度。

(四)傳統觀念:***壞由排名(比較)而得知。

「零缺點」理論的觀點:以「產品不符合標準的代價」來衡量質量。

衡量質量的最佳工具是金錢。質量的成本可分為兩個範疇:一是不合要求所付出的代價,也就是所有做錯事情的花費。

如返工的人工費、給消費者的補償費、公司的無形資產損失等。這些費用是因為在第一次沒有完全做對而產生的多餘行動及其支出費用。一般的製造企業此項花費大約佔收入的20%以上,而在服務業更高達35%.

二是符合要求的花費,它是指為了把事情做對而花費的金錢。包括專門性的質管、防範措施和質管教育,也包括檢驗做事程式或產品是否合格等範圍。如檢測裝置的投入、質量管理人員的工資、培訓費用等。

運營好的公司此項費用大約佔收入的3%~4%.這部分費用是必然發生的。我們可以在第一部分費用中做文章,盡量降低這部分費用,如果做得好,企業的利潤將因此增加10~15%.

我們也可以通過統計計算公司的質量成本,來驗證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是在提高還是在降低,驗證公司實施「零缺點」管理是否有成效,還可以顯示出究竟是哪一項產品、服務專案或哪乙個部門在「不符合要求的花費成本」上高居榜首,從而還可以找出最佳的改進方法。

任何企業,在面臨生產旺季的時候,總會存在質與量的選擇。要麼求一時之利而毀企業之發展前程;要麼顧及質量、精心耕耘。如果產品質量一旦出現問題,不但會增加返工而產生的額外成本的增加,更會遭致客戶投訴,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經濟效益,損害公司的名譽。

因此,加強企業產品質量管理勢在必嚴。

一、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

工業生產的全過程是指從市場調查開始,經過產品開發設計,產品工藝準備,原材料採購,生產組織、控制、檢驗、包裝入庫到銷售、服務等一系列過程。即構思、生產理想的產品,將產品推向社會,向使用者提供使用價值。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通過提高各個環節的工作質量,來保證產品的質量。

衡量生產過程優劣的標準是:高產、優質、低耗。也可以說是多快好省,其量化的指標體現在投入產出率。

在生產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力求以最少的勞動耗費(包括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生產出盡可能多的滿足使用者需要的產品。對我們來講,就是以最少的成本生產出滿足公司品質要求的產品。

要實現生產過程的這個目標,一是各個生產要素,人、財、物、資訊等在質和量上滿足生產產品的需要,這是組織好生產過程的前提基礎條件。因此,生產管理必須從基礎條件入手。二是要使各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處於最佳的結合狀態,按照產品生產工藝要求組成乙個彼此聯絡的、密切協作的、有序的、效率高的完整體系。

要保證最佳的結合狀態,其中具有豐富的管理內涵,它必須通過一系列的技術方法和管理措施,運用計畫、組織、控制的職能得以實施和實現。我們近期推行的5s管理以及將要推行的全面質量管理,都是完善我們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生產過程質量管理的任務,就是實現符合性質量,使生產出來的產品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標準。經檢驗符合標準的是合格品,不符合標準的是次品或廢品。檢驗產品是全體管理人員以及全體員工共同的任務,當然更是qc人員的職責。

二、生產過程質量管理措施

1、堅持按標準組織生產

標準化工作是質量管理的重要前提,是實現管理規範化的需要,「不講規矩不成方圓」。企業的標準分為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工作標準實際上是從管理標準中分離出來的,是管理標準的一部分。

技術標準主要分為原材料輔助材料標準、工藝工裝標準、半成品標準、產成品標準、包裝標準、檢驗標準等。它是沿著產品形成這根線環環控制投入各工序物料的質量,層層把關設卡,使生產過程處於受控狀態。在技術標準體系中,各個標準都是以產品標準為核心而展開的,都是為了達到產成品標準服務的。

我們公司的工作標準中的生產工序流程和辦房嚇數,具有隨意改動性,這是必須加以重視完善的乙個問題。

管理標準是規範人的行為、規範人與人的關係、規範人與物的關係,是為提高工作質量、保證產品質量服務的。它包括產品工藝規程、操作規程和經濟責任制等。企業標準化的程度,反映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

企業要保證產品質量,首先要建立健全各種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力求配套。二是要嚴格執行標準,把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質量、人的工作質量給予規範,嚴格考核,獎罰兌現。三是要不斷修訂改善標準,貫徹實現新標準,保證標準的先進性。

2、強化質量檢驗機制

質量檢驗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以下職能:一是保證的職能,也就是把關的職能。通過對原材料、半成品的檢驗,鑑別、分選、剔除不合格品,並決定該產品或該批產品是否接收。

保證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二是預防的職能。通過質量檢驗獲得的資訊和資料,為控制提供依據,發現質量問題,找出原因及時排除,預防或減少不合格產品的產生;三是報告的職能。質量檢驗部門將質量資訊、質量問題及時向廠長或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為提高質量,加強管理提供必要的質量資訊。

要提高質量檢驗工作,一是需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機構,配備能滿足生產需要的質量檢驗人員和裝置、設施;二是要建立健全質量檢驗制度,從原材料進廠到產成品出廠都要實行層層把關,做原始記錄,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責任分明,實行質量追蹤。同時要把生產工人和檢驗人員職能緊密結合起來,檢驗人員不但要負責質檢,還有指導生產工人的職能。生產工人不能只管生產,自己生產出來的產品自己要先進行檢驗,要實行自檢、互檢、專檢三者相結合;三是要樹立質量檢驗機構的權威。

質量檢驗機構必須在廠長的直接領導下,任何部門和人員都不能干預,經過質量檢驗部門確認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進廠,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許出廠。

3、實行質量否決權

產品質量靠工作質量來保證,工作質量的好壞主要是人的問題。因此,如何挖掘人的積極因素,健全質量管理機制和約束機制,是質量工作中的乙個重要環節。

質量責任制或以質量為核心的經濟責任制是提高人的工作質量的重要手段。質量管理在企業各項管理在占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企業的重要任務就是生產產品,為社會提供使用價值,同時獲得自己經濟效益。質量責任制的核心就是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在質量問題上實行責、權、利相結合。

作為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首先要對各個崗位及人員分析質量職能,即明確在質量問題上各自負什麼責任,工作的標準是什麼。其次,要把崗位人員的產品質量與經濟利益緊密掛鉤,兌現獎罰。對長期優勝者給予重獎,對玩忽職守造成質量損失的除不計工資外,還處以賠償或其它處分。

零缺點的質量管理一書的學習心得

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遵守這些標準和要求,否則將受到相應的處罰。二 傳統觀點 高質量來自於檢驗 測試和檢查。零缺點質量管理的觀點 事先防範才是提高質量的最有效辦法。檢驗是一種既昂貴又不可靠的質管方式,檢查 分類 評估都只是事後彌補。實際上我們現在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做事後的補救質管最需要的應該是預防,如...

零缺陷質量管理

詳詢扣扣玖叄零陸壹柒肆捌壹 課程目標 審視我們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們的領導到處不停地巡邏,發現 火災 然後及時撲滅。爭論 罰款 加班以及現場中一群群的救火隊在馬不停蹄地跑來跑去,似乎這一切都已習以為常。如果我們仔細統計分析,將會發現其中大部分問題是驚人地相似,卻日復一日地重 生著,每發生一次就會重新再...

質量管理目標實現「零缺陷」勢在必行

2 核心骨幹隊伍的培育是推行零缺陷管理的核心動力在公司推行零缺陷管理的過程中,必須要有一支核心骨幹隊伍對整個推進獲得進行策劃 教育和指導,對剛開始推行實施,特別是管理薄弱的地方。多數管理人員和員工還沒有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識和技能 尤其是要提高其如何運用的技能。為了避免在實施過程中少走彎路,需要在實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