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初探

2022-06-10 10:48:04 字數 4722 閱讀 5856

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中學------澤學欽

學校教育分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在寄宿制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應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學校的顯性教育包括建築、設施和所營造的文化學習氛圍。

我校經過這幾年裡的努力,顯性教育的內容基本達到,學校以「靜思自強文雅友愛協作創新」為核心著力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為辦學宗旨。學校已經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

我認為,作為寄宿制學校,學校更應注重隱性教育。尤其注重養成教育。學生中存在的絕大部分問題是由於學生的習慣不好造成的。

究其原因,我認為: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的生活習慣、品德行為和學習習慣三個方面,部分學生品德行為、學習、生活習慣較差,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與下列因素相關 :

(一)、習慣的養成與家庭教育相關

1、調查中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和別人交流中還沒形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尤其是課後和校外,造成這種結果,一方面由於家庭環境,使用禮貌用語要求意識淺薄;另一方面家長自身不良行為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導致學生的文明禮貌習慣較差。對此我們要加大宣傳、監督力度。

2、由於家長事物繁忙,缺乏與孩子的交流,孩子缺乏人際交往,唯我獨尊,脆弱嬌氣,同學之間缺少熱情。還由於家長自身修養水平參差不齊,常有同學之間發生一點小衝突家長卻不能正確對待的現象,因此「孩子好了,大人惱了」的事情屢見不鮮。樹人樹德需要潛移默化,日積月累。

為了使孩子明天更美好,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應緊密配合,同步發展,不斷提高家長素質尤為必要和迫切。

(二)學生習慣養成與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關

調查中發現有課外閱讀習慣和自學習慣的學生僅佔62%,學生自我主動學習意識薄弱。究其原因,與學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有關。經濟條件好的,講究享受;經濟條件不好的,無力購買課外書。

造成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目的不明確,還與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有關,教師中或多或少存在著重學生學習成績提高,忽視學生習慣的培養,重視優生評價,忽視差生評價的現象,這些現象與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因此倡導新課改理念,轉變學生觀是當前一項重要的任務。

(三)學生習慣養成與學校常規教育相關。

調查中發現有5%的學生做錯事不承認,3%的學生發現教學樓贓物裝作沒看見,雖然教師經常說教往往收效不大。究其原因是學校在進行矯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導的少。說教批評多,引導少。

長此以往,導致學生說謊話,不誠實,自我約束能力差。良好行為習慣是做人的基礎,如果學校能有效抓好學生常規教育,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誠信習慣,對提高教育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多種途徑抓好學生養成教育

所謂的養成教育,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的養成和教育。而且特別是指少年兒童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從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來看,養成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乙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他還指出:

「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德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智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體育就是要養成良好的鍛鍊身體的習慣。」養成教育關係到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對中小學生還要注意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對學生行為指導與良好習慣養成的一種教育模式。

因此,養成教育是各級學校必須重視的乙個課題。特別是寄宿制學校更應狠抓學生的養成教育。

1、少年期是養成教育的最佳期時期。

養成教育的主要物件是少年兒童。國內外許多心理學家都提出過少年兒童個體發展的所謂「最佳期」理論、我國古代就有「人看從小,馬看蹄」的說法,少年兒童自我意識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強。在這一時期的少年兒童個體處在一種最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正是人的潛能開發和社會性行為發展的最好階段。

教育者若能給予恰當的帶有啟蒙性、準備性、基礎性的引導和幫助,少年兒童的行為能力就會迅速發展起來,並產生長久的影響,乃至影響其一生。所謂「子訓始稚」,「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漢書賈誼傳》),「養正當始於蒙」,「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都正確地指明「養成正確的習慣當從兒童開始。「兒童少年是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未來,對他們的教育應該「從小抓起」。

從這個意義上說,養成教育也是一種人格和人的行為品質培養的基礎工程。

2、寄宿制學校加強養成教育是學生成長規律的內在要求。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宗旨的教育。素質教育是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和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多,學生生活在學校,學習在學校,活動在學校,學校給學生提供了乙個自主生活實踐的空間。但如果寄宿生的吃、住、行、生活得不到乙個妥善的合理的管理,那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就無從談起,所以無論從人的成長規律要求,還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寄宿制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

3、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彌補了家庭教育的缺陷

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學會做人。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在他們的身上傾注了太多的愛,學生在家裡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讓他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更為可怕的是家長把孩子的一切勞動都包下來了,幫他們洗衣服、洗臉、餵飯、疊被子……,這樣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很差,孩子不懂自己做飯,不會洗衣服,不會料理自己的起居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情況。缺乏必要的獨立生活能力,有的孩子雖然知識豐富,頭腦發達,但因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就成了由人供奉的「天才」。

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引出的一系列問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應該面對的乙個嚴峻的問題,要切底改變這種狀況 ,就是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作為學校,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科教學滲透養成教育。寄宿制學校對學生來說,首先面臨的是生存的挑戰,逼著他每天需要自主參加生活實踐,寄宿制學校進行養成教育有其潛在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彌補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的缺陷。

4、寄宿制學校加強學生養成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

養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乙個重要內容,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強調養成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任務決定的,中小學的根本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術和身體心理素質,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健體」。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實現這一任務的重要條件。曾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新聞**採訪了十幾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問他們影響他們成功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大多數獲獎者都說到是小時候學校老師告訴自己不亂吃零食,飯前要洗手,手帕要疊整齊,做事要有條理……因此,最基本的良好行為習慣是成才的前提條件,當然也就是基礎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其次,養成教育也是全面貫徹方針的需要。我們的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養成教育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絡,良好的行為習慣一旦養成,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另外,加強養成教育也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需要。《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乙個民族的素質所包含的內容是極其廣泛的,但是在評價乙個民族的素質時,往往首先是通過這個民族多數人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而獲得感性認識的,例如:日本、南韓、新加坡人的文明禮貌及愛護環境的衛生習慣,德國人守時和辦事嚴謹、負責的習慣等等,因此抓好養成教育對於提高整個民族素質起著重要作用。

三、我校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的具體實踐

針對上述調查及分析我校應對寄宿制學校學生的養成教育採取一系列的措施,月月抓,天天抓,時時抓。上下形成合力,常抓不懈。根據學校實際,我們制訂《實驗中學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競賽記分表》進行每日行為規範記錄,緊緊圍繞「一日常規」展開訓練,並著重從學生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實踐。

(一)、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

「生活能力」是指人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勞動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等等。初中生生活能力的養成及其教育的內容應以「溫」、「飽」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標作為標準,而以學習獨立生活和在「特定」條件下能夠獨立生活作為上限,以使他們將來走向社會,不會產生特別的障礙,具備了必要的心理準備、生活知識準備和生活勞動及生活綜合能力的準備。

1、寄宿制本身就是對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

學生在家裡大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現在到學校後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臉、疊被、繫鞋帶、清理房間、蒸飯、洗餐具、洗澡、洗衣服,妥善保管自己的東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錢,還要適應學校的食膳。在長達五六年的寄宿生活中所養成的生活自理能力為未來走向生產勞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寄宿制學校中師生上幾百人在一起學習生活,猶如乙個小社群,拓寬了小學生的群體交往,通過班級組織、寢室小集體及興趣小組等多層次多形式的交往,使學生在交往中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關愛他人,加速社會化的程序。

2、實行目標管理

在養成教育的過程中,分別給學生制定出系列性的養成規範,是使認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保證。正如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如果沒有合理的,得到徹底實行的制度,沒有行為範圍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語言都彌補不了這種缺陷,制度越嚴格,越明確,它就越能形成內部的動力定型,這是形成技巧與習慣的基礎」。

出於這一考慮,我們圍繞養成教育的系列內容,結合我校的實際擬訂了《寄宿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寄宿學校文明示範班級評比標準》、《文明住校生標準》、《文明寢室評比制度》、《寄宿學生訓誡》,使學生個人、班級集體、寢室集體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制度全面,基本包括了中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生無論走到哪,無論什麼時候,都有規範約束他們的行為,學生行為都有所依。而每一種制度規範,要求都具體細緻、絲毫不得馬虎,如宿舍衛生,我們應要求學生將毛巾、牙刷擺放有統一樣式,地面乾淨,要花紋清晰,無汙水。正是由於規範具體明確,所以既便於執行,又便於檢查。

3、開展各種活動,強化訓練學生的自理能力

1)「愛我寢室,美化寢室」評比活動

放開手,讓學生自由地去美化自己的寢室,我們不注重美化的結果如何,我們通過活動,增強學生熱愛集體的觀念,感受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

寄宿制學校學生管理初探

學校教育分為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在寄宿制學校的教育過程中,應把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學校的顯性教育包括建築 設施和所營造的文化學習氛圍。我校經過這幾年裡的努力,顯性教育的內容基本達到,學校以 靜思自強文雅友愛協作創新 為核心著力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以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 為辦...

寄宿制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青海省貴德縣河西寄宿制學校王青雲 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隨著我縣布局調整,教育資源有效的得到整合,但寄宿生心理健康問題卻呈多發狀,主要表現在 膽怯 自卑 脆弱 抗挫折能力差 不善於自我調節 焦慮等症狀。這些孩子一般每月回家一次,寄宿生活在鍛鍊了他們獨立生活能力的同...

寄宿制學校匯報

規範寄宿管理提高辦學效益 寄宿制小學管理工作體會與設想 蔣家衝小學 近年來,隨著計生政策的深入人心,人口增長得到有效遏制,再加上有部分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到經濟發達的地區發展,小學生源不斷減少,學校規模變小,教育資源浪費,造成辦學效益不高。因此,合理的有序的併校是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