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課導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2022-05-23 17:48:02 字數 5818 閱讀 7167

【摘要】本文根據教學實踐,討論並總結了高中化學課如何進行導學模式的教學,對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性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培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導學模式自學能力培養

自2023年9月以來,我們使用了新教材,在桐廬中學2001學年入學的高一年級兩個班中實行了導學模式的教學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謂導學模式,乃是指在充分考慮到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教師創造條件使教材直接面對學生,指導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注重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

一、關於導學模式的理論思考

1、指導思想

高中化學的學習中,學生既應重視打好知識基礎、又應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自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眼看、口講等活動來逐漸達到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適合自學的條件,挖掘學生自身對學習的渴望和潛能,建立起一套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機制。這樣,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既能掌握紮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又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終生受益。

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是對課堂教學的各個因素之間組合的一種整體設計,把學生、教師、教材等因素放在課堂的環境中去研究它們的運動和變化,從整體上去優化課堂教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它是教學中的重要**之一;從此角度講教材使用後的反饋資訊表明它給教學帶來哪些便利和困難。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它是學習的重要工具;這一角度講,教材使用後的反饋資訊,將表明學生是否和能否真正接受教材所提供的內容。

2、理論依據

(1)中學生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諮詢能力

心理學認為從初中開始,學生的觀察力已經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一般能根據認識的目的有計畫、有選擇地觀察,並能保持較長的時間。

初中生的思維處於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高中學生已經開始具有抽象邏輯思維的特點。他們能夠從一般的原理、原則出發,綜合事實材料和運用理論分析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

從初中到高中,學生的思維獨立性越來越強,高中生尤其樂於獨立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喜歡**問題發生的原因,並能解釋和論證事實或現象間的較複雜的因果關係。這表明中學生已經具有了自學能力,為我們採用以自學為主的模式提供了基礎。

(2)中學階段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增強

從初中開始學生就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滿足於老師簡單的說教和書本現成的觀點,喜歡刨根問底。到了高中,學生邏輯思維的批判性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們往往對書本現存的結論,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對他人的意見會做一定的分析、批判,喜歡開展不同意見的爭論。爭論時,則要求雙方拿出比較充分的理由和論據。

這為學生在課堂上開展質疑、討論.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3)辯證唯物主義關於內外因的關係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和外因對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屬於外因,學生的「學」屬於內因。

教師的教必須通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自學、質疑、討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做到事半功倍。

3、功能目標

(1)變教師的「包辦」為「主導」,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2)指導學生閱讀,提高學生對所學文字的化學意義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培養學生的質疑、自學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思維遷移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二、導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注意新版教材的特點: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降低初中到高中過渡的梯度,把教法和學法編進課文(如討論題等)之中等等。我們著重圍繞以下方面進行導學模式的教學實踐。

1、了解學生學習困難的癥結,對症下藥

(1)學生中存在著不會讀書的問題

對學化學有困難的學生來說,一種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化學課一聽就懂,化學書一看就明白,老師一問就傻,作業一做就錯,測驗一考就砸。」老師們教得也特別累,把要講的知識「掰開、揉碎、嚼爛了」餵給學生。上課幾乎都是老師講課(灌輸),學生安靜地聽課,記筆記。

下課再做作業,鞏固所學的內容。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初中的好學生、入學成績都不錯。他們的學習的特點是善於聽講,愛記筆記,通常是一字不漏地把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板書,從黑板上搬運到本子上。

一般沒有認真讀教科書的習慣。教科書對他們來說,基本上有兩個作用:字典,習題冊。

遇到概念,性質等忘記了,翻書;做作業時,翻開書找題做。

現在的學生獲得資訊的渠道多種多樣。在從視覺獲得的資訊中,直接從閱讀文字的知識所佔比例相對減少,另外,在學生所閱讀的文章中,適合他們程度的科普文章又很少。因此學生的閱讀機會減少,閱讀能力下降不足為怪。

(2)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當中,閱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學生的自學能力包括:閱讀能力、計算能力、獨立思考和分析綜合能力等。在這些能力中,閱讀能力最基本。

我們常聽到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申辯說「我不是不會做,只是把題看錯了。」把錯誤原因歸結為粗心大意。仔細琢磨,這種說法站不住腳,因為別人為什麼不粗心呢?

顯然,這是閱讀化學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問題。

比較聽講和閱讀兩種方式獲得知識的效果,閱讀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資訊理論業已證明影象文字傳遞的資訊流比聲音傳遞的資訊流大約大105倍。從記憶的角度看,人們聽到的聲音遠不如看到的文字記得牢。

高中化學新教材突出重點,分散難點,降低初中、高中過渡的梯度,注意敘述方法的啟發性,引導**性的學習,也注意了教材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活躍的內容和版面。使得改變傳統的講授模式教學方式有了依據,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可操作的基礎。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在這一方面,我們抓了四項工作。

第一,要讓學生注重理解和使用化學語言。化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獨特的學術語言。規範使用語言的關鍵是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以及化學概念所對應的化學用語。

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應當特別檢查學生是否能理解化學概念、化學用語的意義,特別是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化學用語、性質和規律。例如,同素異形體、同位素、同系物、同分異構體等概念的區別與聯絡,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和電離方程式的區別與聯絡,化學式、分子式、最簡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的區別與聯絡。不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絡,不弄清概念或規律的內涵與外延,那麼解題時就容易出現似懂非懂,聽教師講的時候好象很懂,一旦做題就錯的現象。

指導學生閱讀這些內容,幫助他們在頭腦中建立起特定的化學情景或學習方法,既能節省上課的時間,又能加深學生的印象。

另有一類詞語或規律,它們在不同的領域或不同的物質中有不同的含義,在指導閱讀時要幫助學生區別。例如:可逆、平衡、守恆、化學式……等。

這裡要弄清同一詞在化學學科和其他學科含義上的區別,和它在化學學科內各部分知識中的不同含義。

第二,讓學生知道應從化學原理、與已學知識的聯絡、研究物件、邏輯和數量關係上去理解化學的有關物質性質、概念、定律、定義、重要的化學反應,化學實驗。即每當讀過乙個概念(或定律、定義、或重要的性質等)時都要回答:它描述的化學原理是什麼?

有什麼實驗現象?與物質製取、鑑別、用途等有什麼聯絡?是哪幾個化學量之間的關係,它在什麼範圍內適用,因果關係是什麼,數量關係是什麼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一見到化學性質、化學概念等就會內容寬泛地想起與之聯絡內容的思考模式。

第三,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次序描述化學事實。敘述的順序有多種:按化學原理、性質、製備、用途;按實驗現象的先後;按反應順序的先後;實驗操作的先後;按構成事物的各個方面。

具體訓練方式一般可採用列圖表的方法請同學填空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使學生所學知識系統化。

第四,對論證型的內容要求學生讀懂推理的思路,弄清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用畫「箭頭」的方法把文字敘述重新演繹一遍。

3、通過閱讀指導,培養思維能力

嚴格地說,學生的知識是他們自己學會的,老師的「教」只是提供了「學」的條件。閱讀中的思維活動是對閱讀材料的加工、貯存和靈活運用的過程,是一種帶創造性的活動,只能靠學生自己的積極努力才能完成。教師的講解和教材裡現成的結論,只能促進和指導而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

中學化學教科書大多根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循序漸進編寫的。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學習研究,提高駕馭利用教材的能力,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引導學生學習。

在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時,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我們抓了三件工作。

第一,通過教學生用分解要素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原電池為例,教師先進行課本上的實驗演示後或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後,學生閱讀教材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課文的分析過程中共用到多少舊知識?

」閱讀後,再請同學討論回答:分析時應用了氧化還原反應、電流的形成、離子導電及電子導電、能量轉化等知識。再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並匯出原電池的原理。

第二,通過教學生利用目錄、引言做小結,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目錄、引言的作用,須引導、帶領學生小結幾次,才能讓他們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學生的眼睛不是照相機,閱讀教材也決不是把文字原封不動地搬到腦袋裡去。

目錄把教學內容。引言把知識的框架結構講明白了。用精練的文字,或把公式塞進框架結構中,並用網路、圖表法綜合歸納,符合學生的視覺規律和記憶規律

第三,通過教學生按照書上給(或教師總結)的解題思路,去檢查例題的操作是否完全,以及如何才能補齊;以此來在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讓學生理解解題思路的提出是有根據的,它不是一種技巧性處理,而是集中反映了應用化學規律解決某一類問題的特定需要。

4、從「學案」入手,引導學生自學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只有處於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識,並獲得相應的能力。為此,教師要發揮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主導作用,要為學生創造學習化學的情境。

因此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學習化學的心理和思維特徵。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手段、裝置的條件,積極地進行教學方法改革,更好地實現化學教學目的。

我結合教材的特點,試探著從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緩高中教材的坡度,轉變以教師講解和解題為中心的灌輸模式,處理好教與學、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減輕學生負擔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的關係,努力實踐著素質教育的要求。

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授人以漁」才能使學生受益終身,也才能使老師從「滿堂灌」的繁重負擔下解放出來,把精力集中在啟發、引導學生思維上。

具體的做法是:課前布置預習作業,通知學生下一次要講的內容,在高一剛開始進行導學模式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高質量的「學案」以提高課堂效率,「學案」是指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生用來進行自主學習的材料依據。它主要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習探索過程、學法指導、學能測試、矯正反饋等環節。

設計「學案」時,一是要把握三條線: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其中知識線是明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是暗線,以知識為主線編寫學案,把知識線、學法線和能力線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做到深入研究教學大綱、考試說明及學情分析,以確定適宜的教學目標;熟練把握教材,以明確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和三易點(易錯、易混和易漏的知識點);研究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和每個學生的學習實際水平,以提高編寫學案的針對性。三是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制定目標時,認知目標應以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情感目標應以情感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技能教育應以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中心;學習能力以自學能力的培養為中心。四是編排合理的知識體系,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點進行拆分、整合,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找到一條引導學生積極認知的最佳思路網路,編排出最合理的知識體系。

五是精選達標練習題,實施反饋矯正,對新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眾所周知,題不在多而在於精,要緊扣學習目標精選適量習題讓學生練習,練習中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和開放性習題等的訓練,以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靈活運用的程度。同時,教師對當堂達標練習,應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薄弱部分進行有針對性地補救,對學生的錯誤加以糾正,從而實現教學的「反饋—矯正—深化」,徹底達標。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指導後,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到一定的階段,至高一的第二學期時,也可以不出學案。上課時,教師通過提問了解學生讀書的情況,表揚預習好的同學;再讓全體同學帶著剛才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畫出重點,找出看不懂的地方並對各段內容加以概括提要,並將教材中用文字語言所表示的性質轉化為化學用語,對重要物質的性質、實驗、應充分結合已學過的理論知識加以理解。此時,教師在行間巡視,發現問題,掌握進度。

然後再進行下面的教學過程,或實驗、或講解、或討論、或答疑、或練習。

高中化學課教學感悟與體會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過程。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引導學生的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看法。一 循序漸進,注意初 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注重高一化學的起始複習是搞好初 高中接軌教學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學生底細的前提下,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複習方法,對學生存在的漏洞 對症...

高中化學新課程「有效教學模式」實踐與思考

摘要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採取何種模式才能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呢?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切身的一些教學體會。關鍵詞 有效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綜合體。一種教學模式,總有一定的理論主張 理論傾向和理論依據。課堂教學總是在一定的...

「問題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

作者 華靚 教育 2016年第05期 針對物理教學的常用教學方法,提出問題導學法,以問題為主線,以 問題解決 為基石,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以高二物理 互感與自感 一節的課堂教學為例,試圖展現 問題導學 教學模式的一般課型結構,通過導引自學 導學達標 成果檢驗三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