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通病現象及防治措施

2022-05-10 17:46:47 字數 5214 閱讀 4946

1.1混凝土牆裂縫漏水

1.現象

混凝土牆面出現垂直方向為主的裂縫。有的裂縫因貫穿而漏水。

2.原因分析

(1)地下室牆體發生裂縫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收縮與溫差應力大於混凝土的抗拉強度。

(2)收縮裂縫與混凝土的組成材料配合比有關;與水、砂、石、外加劑、摻合料質量有關;與施工時計量、養護也有關。

(3)設計不當,地下牆體結構長度超過規範允許值。

3.防治措施

(1)牆外沒有回填土,沿裂縫切槽嵌縫並用氰凝漿液或其它化學漿液灌注縫隙,封閉裂縫。

(2)嚴格控制原材料質量,優化配合比設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減少水泥用量。

(3)設計時應按設計規範要求控制地下牆體的長度,對特殊形狀的地下結構和必須連續的地下結構,應在設計上採取有效措施。

(4)加強養護,一般均應採用覆蓋後的澆水養護方法,養護時間不少於規範規定。同時還應防止氣溫陡降可能造成的溫度裂縫。

10.1.2施工縫漏水

1.現象

沿施工縫滲漏水。

2.原因分析

對施工縫留置、處理不當。

3.防治措施

(1)選擇好接縫的形式,見下圖。

(2)處理好接縫:拆模後隨即用鋼絲板刷將接縫刷毛,清除浮漿,掃刷乾淨,沖洗濕潤。在混凝土澆築前,在水平接縫上鋪設1:

2.5水泥砂漿25mm左右。澆築混凝土須細緻振搗密實。

(3)平縫表面洗刷乾淨,將橡膠止水條的隔離紙撕掉,居中貼上在接縫上,見下圖。搭接長度不少於50mm。隨後即可繼續澆築混凝土。

(4)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一切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漿塗刷施工縫內面,寬度不少於600mm。

10.1.3變形縫漏水

1.現象

地下室沿變形縫處漏水。

2.原因分析

(1)埋入式止水帶沒有鋪好,固定不當,有的接頭處脫膠。

(2)後埋式止水帶沒有處理好而滲漏水。

3.防治措施

(1)採用埋入式橡膠止水帶,質量必須合格,搭接接頭要銼成斜坡毛面,用xy-401膠粘壓牢固。止水帶在轉角處要做成圓角,且不得在拐角處接槎。

(2)表面附貼橡膠止水帶,縫內嵌入瀝青木絲板,表面嵌兩條bw橡膠止水條。上面貼上橡膠止水帶,再用壓板、螺栓固定。

(3)後埋式止水帶須全部剔除,用bw橡膠止水條嵌入變形縫底,然後重新鋪貼好止水帶,再澆混凝土壓牢。

10.1.4穿牆管漏水

1.現象

周邊漏水。

2.原因分析

管周的混凝土未振搗密實,有的穿牆管沒有焊止水環,有的沒有清除管外壁的鏽斑。

3.防治措施

(1)管下混凝土漏水的處理。將管下漏水的混凝土鑿深 250mm。如果水的壓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膠漿堵塞。

1)水玻璃水泥膠堵漏法: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為1:0.6。從攪拌到操作完畢不宜超過2min,操作時應迅速壓在漏水處。

2)水泥快燥精膠漿堵漏法: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為2:1,凝固時間約1min。將拌好的漿液直接壓堵在漏水處,待硬化後再鬆手。

3)經堵塞不漏水後,隨即塗刷一度純水泥漿,抹一層1:2水泥砂漿,厚度控制在5mm左右。養護22d後,塗水泥漿一度,然後抹第二層1:2.5水泥砂漿,與周邊要抹實、抹平。

4)也可用其它有效的堵漏劑堵塞。

(2)加焊10mm×100mm以上的止水環。要求雙面滿焊,見圖 2-2。當混凝土牆厚度大於500mm時,可焊兩道止水環

(3)在預埋大管徑(直徑大於800mm)時,在管底開設澆築振搗排氣孔,可以從孔內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動器插入孔中再振搗,迫使空氣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實。

(4)預埋管外擦洗乾淨,貼上bw止水條,撕掉隔離紙,靠自身粘性貼上在外管上。位置同止水環。澆混凝土時要有專人負責,確保位置準確。

10.1.5後澆帶漏水

1.現象

地下室沿后澆縫處滲漏水。

2.原因分析

(1)後澆縫兩側的雜物沒有清除乾淨;兩側混凝土沒有澆搗密實。

(2)後澆混凝土收縮性大;新舊混凝土接合處不密實,後澆混凝土養護不好。

3.防治措施

(1)必須全面清除後澆縫兩側的雜物,如油汙等;打毛混凝土兩側面。

(2)後澆混凝土的間隔時間,應在主體結構混凝土完成30~ 40d之間。宜選擇氣溫較低的季節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縮而裂縫。要配製補償性收縮混凝土。

(3)要認真按配合比施工,攪拌均勻,隨拌隨灌築,振搗密實,兩次拍壓,抹平,溼養護不少於7d。

10.2.1基礎模板缺陷

1.現象

(1)條形基礎模板長度方向上口不直,寬度不一。

(2)杯形基礎中心線位置不准,芯模在澆築混凝土時上浮或側向偏移,芯模難拆除。

(3)上階側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內,拆模後產生「爛脖子」、

(4)側向脹模、鬆動、脫落。

2.原因分析

(1)條形基礎模板拼接處的上口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模板上口未設定位支撐,支撐圍檁剛度不足,在混凝土側壓力下向外位移 (俗稱脹模)。

(2)杯形基礎中心線彈線不規方,芯模的拼裝或外表面處理不當,芯模底板不透氣,芯模四周混凝土澆搗不同步,造成芯模上浮或側移。拆模時間超過混凝土終凝時間,造成芯模難拆除,

(3)上階側模未撐牢,下口未設定鋼筋支架或混凝土墊塊,腳手板直接擱置在模板上,造成上階側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內,拆模後上台階根部產生「爛脖子」。

3.防治措施

(1)條形基礎支模時,應通長拉線並掛線找準,以保證模板上口垂直。上口應定位,以控制條形基礎上口寬度;

(2)杯形基礎支模前,應複查地基墊層標高及中心線位置,按圖彈出基礎四面邊線並進行複核,用水平儀測定標高,依線支設模板。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側板應包底板;底板應鑽孔以便排氣,芯模外殼應塗刷脫模劑,上口要臨時遮蓋。採用組合鋼模板時,應按照杯口底尺寸選用,在四邊模中間通過楔板用m12螺栓連線、檸緊,組合成杯口模板。

內側設一道水平支撐以增加剛度,防止澆築混凝土時芯模位移。採用芯模無底板施工時,杯口底面標高應比設計標高低20~50mm,拆模後立即將澆搗時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標高。

(3)上階側模應支承在預先設定的鋼筋支架或預製混凝土墊塊上,並支撐牢靠,使側模高度保持一致,不允許將腳手板直接擱置在模板上。從側模下口溢位來的混凝土應及時剷平至側模下口,防止側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時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4)側模中部應設定斜撐,下部應用臺楞固定。支承在土坑邊上的支撐應墊木板,擴大接觸面。澆築混凝土前須複查模板和支撐,澆築混凝土時,應沿模板四周均衡澆搗。

混凝土呈塑性狀態時,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側拍打,以免影響混凝上外觀質量。

10.2.2柱模板缺陷

1.現象

(1)模板位移。

(2)傾斜、扭曲。

(3)脹模、鼓肚、漏漿。

2.原因分析

(1)群柱支模不跟線、不規方。

(2)組合鋼模板重複使用前未經修整,兩側模板組裝鬆緊不一。

(3)模板剛度不夠,拼縫不嚴,拉結、固定不牢。柱箍不緊固,或提前拆模。

3.防治措施

(1)支模前應先校正鋼筋位置,彈線時對成排柱子的位置應找中、規方。支模時應先立兩端柱模,經校直、複核後,拉通柱頂基準線,依線按序立各個柱模。在柱模底部應設定位盤和墊木,以保證柱底位置準確。

柱距較小時,柱間採用剪刀撐和水平撐;大柱距則應單獨設定四面斜撐,以保證各柱模位置準確。

(2)柱模應妥善堆放,使用前應檢查、修整,分段支模連線應緊固,以防止柱模豎向傾斜、扭曲。

(3)柱箍間距應根據柱子斷面的大小及高度設定,木楞膠合板模應採用定型枋木加強陽角部位(圖3-1);組合鋼模板在配板時,端頭的接縫應錯開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體剛度。角部的每個連線孔都應用u型卡卡牢,兩側的對拉螺栓應緊靠模板,如有縫隙應用木楔塞緊,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縫處產生拉力,造成漏漿。

10.2.3牆模板缺陷

1.現象

(1)模板傾斜、脹模。

(2)模板底部和陰角部位不易拆除,牆根外側掛漿,內側「爛根」。

2.原因分析

(1)牆模板的橫豎背肋間距過大,對拉螺栓規格過小或未收緊,套管破碎。

(2)模板頂部未設或少設定拉桿(卡具),底部無導牆或導牆塊,桁架支撐設定不合理。

(3)找平砂漿或混凝土導牆不平整,使之與模板間的縫隙過大。

(4)陰角部位模板拼縫不嚴,造成滲漿使角模嵌入混凝土內。

(5)未按順序拆模或拆模時間太遲而影響拆模。

3.防治措施

(1)牆模板應按配板圖組裝,橫豎背肋間距應按模板設計布置,對拉螺栓規格一般為φ12~φ16。澆築混凝土前應檢查對拉螺栓是否收緊,採用不易被擠壓振碎的套管,牆模頂部應設定上拉桿,以保證牆體厚度一致。木模或膠合板模的背肋宜設定在板麵拼縫處。

(2)採取導牆支模時,按牆厚先澆築150~200mm高的導牆作為牆模板底部的內支撐,導牆混凝土兩側應平整;採取預制導牆塊作內支撐時,找平砂漿應平整。

(3)陰角模板的角不應呈銳角,應按拆模時間和順序拆模。

10.2.4樓梯模板缺陷

1.現象

(1)樓梯底部不平整,樓梯梁板歪斜,軸線位移。

(2)側向模板鬆動、脹模。

2.原因分析

(1)樓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過大,支撐不牢靠,操作人員在模板上走動。

(2)側向模板接頭處剛度不一致,拼縫不嚴密。

3.防治措施

(1)樓梯底板模拼裝要平整,支撐應牢靠。

(2)側向拼縫應嚴密,鋼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剛度應一致,細長比過大的支撐應增設剪刀撐。

(3)應對模板、支撐進行檢驗合格後,方可澆築混凝土。

10.2.5梁模板缺陷

1.現象

(1)梁模板底板下撓,側向脹模。圈樑上口寬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間混凝土內,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頭處跑模漏漿。

2.原因分析

(1)梁的側模剛度差,對拉螺栓設定不合理,斜撐角度大於 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

(2)梁底模板剛度差或中間未起拱,頂撐未撐牢,澆築混凝土時荷載增加,支撐下沉變形,導致梁模板中部下撓。

(3)木模下口夾木未釘牢,圍檁未夾緊。

(4)組合鋼模板使用前未經清理、修整,拼縫縫隙過大。卡具未卡牢或側模支撐不牢,在混凝土側壓力作用下,側模下口向外歪斜造成脹模漏漿。

(5)支模時梁底模端頭與柱模間未留空隙,木模在澆築混凝土後吸水膨脹,造成拆模困難。

(6)鋼木混合模板材質不同,接頭固定不緊,拼縫不嚴。

3.防治措施

(1)圈樑木模的上口必須設臨時撐頭,以保證梁上口寬度。

(2)斜撐應與上口橫檔釘牢,並拉通長直線,保持圈樑上口平直。

(3)組合鋼模板採用挑扁擔支模施工時,枋木或鋼管扁擔長度為牆厚加2倍樑高。

(4)梁底模應按規定起拱。支撐在泥土地面時,應夯實並鋪放通長墊木,以確保支撐不沉陷。梁底支撐間距應保證在鋼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

當梁高超過600mm,側模應加設鋼管圍檁。

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牆體爛根 現象 混凝土牆根與樓板接觸部位出現蜂窩 麻麵或露筋,有的牆根內夾有木片 水泥袋紙等雜物。原因分析 1 第一層混凝土澆築過厚,振搗棒插入深度不夠,底部未振透。2 混凝土鋪設後沒有及時振搗,混凝土內的水分被樓板吸收,振搗困難。3 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攪拌不勻,坍落度太大,材料離析 混凝土配合...

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潼河自來水廠辦公用房質量 通病防治 方案及措 施編制人 審核人 複核人 編制單位 揚州自來水安裝公司 編制日期 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潼河自來水廠辦公用房,由揚州自來水安裝公司承建,寶應縣新世紀監理工程 監理。為磚混結構,由鹽城設計院設計。2 質量目標 本工程質量目標合格,符合國...

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b420200 路基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 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原因 1.壓路機質量偏小。2.壓實遍數不合理。3.碾壓不均勻,區域性有漏壓現象。4.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特別是超過最佳含水量兩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象。5.填土松鋪厚度過大。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鬆軟層進行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