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教案

2022-05-01 10:54:03 字數 3157 閱讀 5977

教學設計

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海城市博興高中李闖

【設計思想】

本課設計通過創設一系列具有探索性的活動情境,讓學生主動地走進地理課堂,去探知未知的地理世界,感受地理價值。

背離現實生活的課堂只能讓學生索然無味。因此首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創設學生熟悉的「雞蛋剝殼」情境,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設定「地球內部究竟是由什麼物質組成的?」這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有了**的動機,通過閱讀地理圖表,讓學生發現**波波速在地球內部發生了突然變化,進而推知地球內部可以分成三個圈層,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拓展思維,提出「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地球內部的資訊?

」等問題,讓學生主動地**。整節課學生不再是乙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乙個充滿主動精神的探索主體,乙個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的研究者。師生之間是合作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了解地球圈層結構及特點,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嘗試根據**波劃分地球內部圈層;

運用圖表了解地球表層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能夠結合地球各圈層結構特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用具體例項說明地球表層的特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從巨集觀和微觀、從整體和區域性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樹立熱愛地球和保護地球環境的意識。

【教材內容及分析】

課程標準對學習本章內容的要求: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本節教材主要從兩個方面闡述課程標準:第一是地球的內部圈層,要求能夠說出地球內部圈層主要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還有介於內部和外部圈層之間的乙個圈層,包括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即軟流層之上的固體岩石部分。本條標準有顯性和隱性兩方面的要求,顯性要求是從巨集觀上了解地球結構的特點,隱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環境的組成。

在巨集觀了解地球圈層結構的基礎上認識自然環境的組成,即在空間範圍上把自然環境放在地球圈層結構中認識。但是對於各圈層不要求展開深入了解,而應抓其主要特點及與人類活動關係密切的內容。

在對這一部分自然環境學習的基礎上,可知人類通過長期活動創造了人文環境(也有稱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共同組成地理環境。由此得出地理環境的空間範圍與自然環境是一致的結論。

【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

一、走進生活,匯入新課

師:大家在平時吃雞蛋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雞蛋是分幾層?

生:略。

師:好,由此可見同學們平日裡觀察生活還是非常的仔細的。那麼有沒有哪位同學知道,我們的地球可以分幾層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地球的圈層結構》的有關內容。

板書: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例項入手,親切自然,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

二、讀圖比較,啟發**

師:由於我們平時都吃過雞蛋,所以同學們都能記得雞蛋的分層。但是,我們的地球呢?有沒有哪位同學曾經到地球每個圈層去旅遊過?還是我們哪天也把地球剝開來看過到底有幾層?

生:都沒有。

師:既然都沒有,那我們是怎樣知道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的呢?

閱讀課本的相關內容,要求明確以下地理概念。

[**波、橫波、縱波、不連續面]

生1:當**發生時,地下岩石受到強烈衝擊,產生彈性震動,並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波。**波有縱波(p)和橫波(s)之分。

師:兩種**波的傳播速度是否一樣呢?

生: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

問:傳播速度快慢的原因是什麼?

生: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變化而變化。縱波可以通過固體、液體、氣體,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

師:對於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一條柏油公路一端連線石子路,另一端連線高速公路,當汽車從柏油公路開往高速公路時,當汽車進入高速公路的瞬間,速度開始逐漸變快,也就是可以把柏油公路和高速公路相連線的地方看作是汽車速度發生變化的介面;同理,當汽車從柏油公路進入石子路時,柏油公路和石子路相連線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汽車速度發生變化介面。

其實我們同樣可以根據**波傳播速度的突然變化,來推知傳播介質的變化。

師:什麼又叫不連續面呢?

生:從地球內部的**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波速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不連續面。

師:在地球內部圈層中傳播的**波是否也存在相同的問題呢?

閱讀「**波的傳播速度圖」,學生觀察。

師:在地球內部**波發生著怎樣的變化?

學生討論後回答:略。

師:在地球內部存在著哪幾個不連續面呢?請找出介面的名稱以及它們所處的位置。

生:存在著兩個不連續面,其中莫霍介面位於大陸部分地下33千公尺處;古登堡介面位於地下2900千公尺處。在莫霍介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有明顯增加;而在古登堡介面下,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橫波完全消失。

師:既然如此,你能對地球內部進行分層嗎?

學生嘗試自己劃分地球內部圈層。

教師將學生繪製的地圖和「地球的圈層結構」進行比較,師生共同評價。

(通過觀察、分析、繪圖、比較等一系列活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

三、聯絡實際,拓展延伸

師:在莫霍介面和古登堡介面,**波波速的突然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地幔和地核的物質狀態可能是什麼?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略。

拓展延伸:當**發生時,地面上的人首先感覺到的是左右搖晃還是上下搖晃呢?如果**發生時你在船上,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為什麼?

生:回答略。

師:根據這兩個介面,我們可以把地球分為三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但上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和地殼都是由堅硬的岩石組成的,合稱為岩石圈。

(結合生活實際,運用已學的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進一步拓展:想一想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獲取地球內部資訊?

學生討論。

師生共同歸納:除了**波以外,還可以從火山噴發出來的物質、鑽探得到的巖芯等,來了解地球內部的資訊。

(設計開放性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承**我們了解了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相比較而言,與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聯絡的更緊密的應該是地球外部圈層!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地球外部可以分成哪些圈層。

閱讀「地球外部圈層示意圖」思考:地球外部的圈層分為哪幾個部分?

生:略。

師:請你比較「地殼和岩石圈」和「範圍和介面」各有什麼區別?

學生討論。

師生共同歸納。

教師明確:地球的外部圈層是以地心為中心的同心圈層。

(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學設計

晉江養正中學地理組蔡清祥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 波的傳播特徵及其在劃分地球內部圈層方面的運用。2 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和內部圈層的界限 厚度 物理性狀等。3 掌握地球外部圈層的組成和特徵。4 通過歸納 總結 對比地球內部各層的特點,使學生形成綜合歸納等思維能力。二 過程與方法 1 通...

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

09級師範三班 222009318011110 程昕 課程名稱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節地球的圈層結構 課程型別 綜合課 新課教學 課程時間 一課時 約40分鐘 課標要求 說出地球的圈層結構,概括個圈層的主要特點。活動建議 繪製示意圖,或利用教具 學具,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課標解讀 該課標關...

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

1.3 地球的圈層結構 教案 1.教材分析 地球的圈層結構 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 一 第一章第四節的內容。該課題重點介紹了 1 地球的內部圈層以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 地球外部各圈層以及地球各圈層的相互聯絡。在前面三節教材主要介紹了地球外部的宇宙環境,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其主要特徵,因此前三節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