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的設計

2022-05-01 08:57:03 字數 3943 閱讀 3508

第三編教學技能——教學內容的設計

對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分析,是對教學目標確定所要達成的教學活動的終點目標、學生在學習開始時的起點能力轉化為終點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進行比較詳細的剖析過程。具體來說,完成研究與分析教學內容任務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並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

對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結構,必須經過教師的再選擇、再組織、再加工,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核心工作是啟用和活化教材的知識,通過這個啟用和活化的過程,使教材中表面上看是死的知識變成教學過程中生動的、活潑的知識,這個啟用和活化知識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對教材知識的內化過程,即把教材的知識內化成為教師自己的知識,這應該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完成研究與分析教材任務的靈魂。

一、學習物件分析

學生是教授的物件,學習的主體。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興趣、學習中思想和情緒、現有知識水平,**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

(一)學習物件分析的目的

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主動認識的過程,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所確立的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於學習內容是否完全針對學習者的特徵。作為學習活動主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以自己的特點來進行學習的。

分析學習者的目的在於為學習者提供合適的教學內容和選擇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這對教育者來說,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可以做到有準備的學習。

(二)學習物件分析的內容

學習物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學習需要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一般特徵分析以及認知風格分析。

1.學習需要分析

新課程強調「教」服務於「學」,把學生置於教學的出發點和核心地位。教師必須研究學生的需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與情感,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分層教學,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整體效果。

學習需要是指學生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他們達到的學習狀態之間的差距。只要分別了解期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狀況和他們目前的學習狀況,就可得出二者的差距,而這個差距就是學習需要,這個分析過程就是學習需要分析。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一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通過對「質數與合數」_課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4.一般特徵分析與學習風格分析

一般特徵是指學習者個體的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生理和社會的特點,包括年齡、性別、知識背景、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學習興趣與動機、工作與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等。學習者的一般特徵只是影響學習的背景因素,即便如此,這些因素還是對學習者學習新知識起著促進或妨礙的作用,並影響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教學方法、教學**和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與運用。學習風格是個體在理解、儲存、轉換和利用資訊過程中所偏好的相對穩定的態度和方式。

有的學生善於想象、善於邏輯推理,有的學生善於形象思維……作為教師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

(三)學習物件分析的方法

1.自然觀察法

自然觀察法指教師在自然狀態下,通過對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分析,從而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方法。這是了解學生最常用的方法。

2.書面材料分析法

書面材料分析法是指教師通過閱讀、分析有關學生情況的書面材料(包括檔案資料、班級記錄資料和學生個人作品、作業等)來了解學生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歷史、現狀、發展、變化極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3.談話法

談話法是指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通過與學生口頭交談的方式,了解學生內心活動。這種方法有利於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也有利於師生雙方的情感交流。

4.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指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對學生課內外和校內外的生活環境與各種表現進行有計畫的、全面系統的考察,從而了解學生,發現問題並研究解決問題。這種方法有利於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發現各種關係和聯絡。

5.測驗法

通過診斷性(摸底性)測驗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存在的問題,並對測試結果作出分析。這種方法可以面向全體,也可以針對部分學生和個體。以.上方法可以交錯運用,但一定要講究實效。

二、教學內容的分析

教學內容是為實現總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行為經驗的總和。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教學內容分析是要根據總的教學目標規定的教學內容的範圍和深度,揭示出教學內容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聯絡,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教學內容分析的結果需表明∶學習完成之後學生必須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學生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哪些先決知識、技能和態度,以及學科內容的結構及最佳的教學順序等。經過教學內容分析,教師對選擇何種教學策略就會心中有數了。

教師完成研究與分析教學內容任務的過程,就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地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科學地設計和安排教學內容並在課堂教學中表達或呈現的過程。

(一)全面領會教材

研究教材,不僅要研究每乙個具體的教學內容,而且要研究每乙個內容在本冊、本年級、本學段、本學科中的作用。教師在深入研究時,不能教什麼,眼睛裡就只看到什麼。研究教材,不僅要研究某乙個知識在本版本的編排思想、編排順序,還要研究其他版本教材對此知識的編排思想、編排順序。

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科學的編排方法。總的來說,首先要通讀教材,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了解教材的編排體錄,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學習課程標準,弄清楚應該具有的教學理念,弄清具體的標準和要求……這樣才能夠統觀全域性、理清主線,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避免發生一葉障目的問題。

(二)深入鑽研教材

教師在全面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研究教材。

1.全方位把握教材內容的,內在特徵:

(1)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這段教學內容對後續學習的影響』這段教材對形成學生認知結構,訓練技能和發展能力,培養品德的作用。

(2)分析知識結構和特徵。①分析結構關係,即這段教材與前後教材知識結構的邏輯關係、來龍去脈、層次脈絡。②分析型別特徵,即分析這段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型別(陳述性知識、程式性知識或策略性知識)。

③分析教材所涉及的技能和能力(思維價值),一方面指分析這段教材內在地包含哪些技能和能力,另一方面指分析通過這段教材的教學,訓練了學生的哪些技能和發展了學生的哪些能力。

(3)教學的具體要求。確定每段教材的教學目的,一方面必須按照課程標準、教科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

確走每課時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有發展的觀點,即同樣的內容在不同教學階段其要求是不斷提高的。

2.要正確把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重點是指課程標準中或由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而確定的反映在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生應掌握的教學內容。難點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內容,二是學生易錯或混淆的內容。

但難點又不是絕對的概念,學生的情況不同,難點也有變化。教師應了解學生實際,精心策劃解決難點的教學活動。關鍵點是指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掌握了它,如同獲得一把鑰匙,其餘的內容便會迎刃而解。

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三者雖有區別,但又是相互聯絡的。有些內容既是難點,又是重點還是關鍵點。但有的內容只是難點,而不是重點,也不是關鍵點,因此在教學策略上,要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抓住關鍵點。

常用的解決難點的方法有∶分散難點,各個擊破;創設情境,聯絡實際,激發思維;運用直觀方法加強感知。

3.靈活地運用教材,不可過分地拘泥於教材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學內容有選擇性地進行再加工、再創造。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面對不同的學生,教學重點、難點會有變化。教材內容是教學內容的乙個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師在設計教案時,在領會教材意圖,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應該敢於分析教材的不足,敢於調整教學順序,敢於重組教材內容。對於一些不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應作調整、修改和補充,不必照搬教材。

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心得

一 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體現著課堂教學的理念以及課堂教學的具體方法 步驟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程度等。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該遵循以下的基本要求。1 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 新課程的理念是 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目標的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以教師作為設計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2 依據課程標準...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教學內容

圓的面積教學設計 內鄉二小劉彬 教學內容 六年級數學上冊67 6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學生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2.激發學生參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分析 觀察和概括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極限思想。教學重點...

教學內容體系

模組名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概述 課程內容素質目標 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學素養 具有健康的心理,能夠承受較強的工作 生活中的各種壓力 具有資訊獲取能力 具有良好的質量 環境和服務意識 具有職業發展學習能力 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實踐專案 實踐專案 教學方法 講授法 案例法 啟發法 討論法 演示法1 演講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