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相長,關注學生

2022-04-30 04:42:03 字數 3638 閱讀 5379

我國古代的《禮記·學記》中明確提出了「教學相長」的教育思想:「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表明了「教」與「學」之間的矛盾對立和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也給我們現代的教育以極大的啟發。教因學而得益,學因教而日進,教能助長學,學也能助長教,這就叫做「教學相長」。

這不僅意味著教與學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而且還意味著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關係。

一、傳統的「教師主導」和新課改的「以學論教」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如教師的言語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投入如何、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等等,主要關注教師的課堂表現,關注教師是怎麼講的。即使關注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基本上被看著是教師「教」的回應,體現的是「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教學,尤其是課堂教學,是實施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變革更是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

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求學校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新課程提出了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它使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思考的過程等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

即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的興趣等,來評價教師課堂行為表現對學生「學」的價值。

二、新的課堂評價體系對教師的要求

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雙重功能,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這一視角的轉變對我國現行的課堂教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行為、教學能力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等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全新的啟示。

教師要達到新的教學評價體系所確定的目標,必須更新理念,從以下幾方面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認真的審視和思考。

(一)教學理念

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要樹立以下理念:

1、學生是課堂的主體

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每乙個環節,都要建立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之上,適應學生的需要,為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提供最有效的服務。注重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啟用學生思維,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生能力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給每乙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和學習資源,使所有的學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課程內容應該呈現多樣性、多元化,教學設計應該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適應學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興趣、思維方式的需要。關愛每乙個學生,使每乙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於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開發過程。在課程教學中,教學過程應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公升的過程。這樣,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課程也由此變成一種動態的過程。

(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新課程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為主,而教師也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設計課堂教學,而不是請學生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參加學習,教師的「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合作的關係。

(三)教師如何備課

「以學論教」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於是,促使教師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備課方式中轉變出來,注重在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地再現教材。因此,寫教案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以學論教」的評價模式對課堂教學的要求。

除了寫教案,教師可能更多地關注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認識水平來反思自己的教案是否可行,並及時加以修正,有時甚至要走進學生中間了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在課前真正了解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學論教」的每堂課。同時教案的使用和設計也需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而有所改進以增強其適應性和實效性。

例如:現在的教案並行設計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兩大部分,使教師從關心如何教到更多地關心學生如何學,將有助於教師同時並重教與學;設計了「學情分析」、「教學後計」等內容,便於教師在課前分析、思考、課後總結、反思,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案並不是寫得越工整就說明教師備課越認真。

(四)課堂教學情況

「以學論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更為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學會些什麼和感受到什麼等等。教師的板書和口語表達能力已不再是評價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只要這位教師為了每位學生的健康發展來組織教學活動,為每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營造了「民主、平等、開放」的空間,並給予了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發展,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也許板書由學生來寫,總結是學生歸納並說出來的,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山東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可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能力」進行新的思考和認識。

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師在課堂上教學中注重反思,不能完全按事先設計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和針對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用「心」施教,不能做知識的傳聲筒。

還要積極關注和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表現和道德發展,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就成為人格健全和發展過程。

三、學生怎麼做

(一)學會預習

培養和發展自己的獨立學習能力,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質疑問難,或由師生提問,大家討論。透徹理解預習時沒有真正弄懂的內容。

並且及時檢查和反饋預習情況。上課時針對自己的還存有的問題進行研討,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責任感形成了,就能把預習堅持下去,也就能達到超前學習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敢於自我展示

現代心理學家認為沒有任何教學目標比「使學生成為獨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學習者」更重要。學生要把握大量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機會。在課堂研討時,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交流學習收穫和學習體會。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並且具有基本獨立學習能力後,掌握課堂主動權,有意識的自我學習和提高。學生真正走進課堂,課堂的生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被啟用,才能呈現出教學相長,催人向上的景觀。

(三)經常反思

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吸取經驗教訓,自覺地在新知識與舊知識間建立起多重聯絡,使知識結構不斷地發展與完善。

培養自身的自治、自信、自理能力,和學習熱情、責任感和成就感,對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做自己學習的主人。

課堂教學的要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教學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育學二班

40915073熊琪

習字,教學相長

教學案例 本學期,教書法的沈老師居然與我們同乙個辦公室,真是太幸運了。每天,看他在練字黑板上板正的一筆一劃,再看看自己潦草的字跡,實在是慚愧,於是虛心求教,下定決心要把字練工整。沈老師也不吝賜教,經常指導我的書寫,於是乎,我的書寫逐漸有了起色。這事不知怎麼的被我班上的好事者知道了,還大力宣傳我的 英...

教學相長學無止境

我們需要這樣的老師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老師呢?不問學生,不問家長,先問問自己吧,看看自己心中最完美的教師。在同事們的交流中匯聚出這樣的一位教師,他 她 要 師德高尚 熱愛工作 態度端正,踏實肯幹 善於思考,勤於鑽研 敢於挑戰自我 具有創新意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團結協作精神 胸懷博大,博覽群書,...

寫教學反思促教學相長

長武縣高虹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乙個教師成長的公式 經驗 反思 成長。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過程中,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必須提高教學反思意識,養成教學反思習慣,以反思教學促進有效教學。反思一般分為教學前反思 教學中反思 教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