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主題意象

2022-04-26 04:54:02 字數 5052 閱讀 4474

3.三.通過意象鑑賞

(虞美人)又到清秋作者:馮志亮

凌花剪暮藤枝老,

春去秋來擾。

西園依舊塵傾盞,

濁霧琴簫染。

亦曾凝望被寒霜催落的片片花瓣把夕陽的餘光剪斷,樹枝和青藤都已乾枯,又是乙個秋天到了。我昔日的容顏就像秋雨一樣越發蕭條憔悴,又開始和從前一樣嘆息這陣陣涼風把樹上僅有的幾片孤獨的葉子也給吹落了。

庭院還是當時你在的樣子絲毫沒有改變,只是塵埃已經落滿了酒杯,當年的琴和簫都已顯得陳舊。此時此刻你也和我一樣在深夜凝視著淒涼不圓的月亮麼?你可知道我每到此時都在這裡落下思念的淚水期盼你的歸來麼?

月幽彎,

可曉伊人垂淚盼君還?

四.帶有意象的詩文歸納: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溫庭筠《夢江南》)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李白)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雜詩三首》

5.五.高考詩濃情如何化得開

【1】、鑑賞策略

複習時應該訓練怎樣將「意會」到的東西「言傳」出來。應該梳理整合,歸納一些常見的賞析角度,掌握一些常見的賞析術語,積一定的古詩詞鑑賞常識和要領,將「意會」到的「濃情」一一化開。

1、鑑賞詩歌形象

掌握鑑賞詩歌形象的切入點:

a、借助詩歌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歌意象的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一般暖色預示著熱烈活潑、積極向上、意氣風發等,可以是愉悅、歡快、激動、有讚美之情、仰慕之情、豪邁之情、閒適恬淡之情;冷色代表著冷漠低沉、孤寂淒涼、消極頹唐等,可以是沉痛、悲憤、哀傷、有惜別之情、依戀之情等。

詩歌的意象有時與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方面發生聯絡,也就是跟情感載體物有關,中華民族的情感有約定俗成的承載物:杜鵑也即子規、鷓鴣都是悲愁的意象,還有如「望月懷遠,傷春悲秋」「見流水則思年華易逝,梧桐細雨則淒楚悲涼」,這些具有象徵意義的意象,要特別注意。

b、借助詩歌形象,分析詩歌意境。

意境是作品描寫某種事物所達到的藝術境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繪的生活圖景融合的一種藝術境界。詩歌的意境風格常見的有:清新自然、靜謐美好、恬淡閒適、華美壯闊、雄奇悲壯、明快剛健、蒼涼沉鬱、幽靜孤寂、清俊飄逸、纏綿淒美等。

c、借助詩歌形象,體會詩歌主題。

詩歌形象中常常蘊涵著詩歌的主題,重要的主題有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憶友懷舊、相知相思、離愁別恨、憂國憂民、蔑視權貴、壯志難酬等。

評價主旨常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味深長、耐人回味、言簡意豐、言外之意、含蓄慰藉等。

【2】、鑑賞詩歌語言

詩歌的語言特色是準確、鮮明、生動、形象,它富有表現力。詩歌語言的鑑賞是以理解為基礎的,但不止於理解,要通過想象聯想、比較等多種方式,領悟其中的妙處,理解作者煉字、鍊句的技巧。

a、品味詩中的語言尤其要重視動詞、形容詞,有時也要兼顧到數詞和副詞。它們往往就是詩中的「詩眼」。

詩貴含蓄,詩歌的語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躍性、多意性等,分析時應該加以注意。如:杜甫《蜀相》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點評]「碧草」「春色」「黃鸝」該是暗示寫美好景色的,但乙個「自」字點出了碧草無人欣賞,乙個「空」字點出了黃鸝徒然歌唱,兩個字盡現淒涼孤寂之情,這兩個字就是詩中的詩眼。

b、了解詩歌語言的特點。不同的詩人他們的語言風格不同,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特點,有助於鑑賞詩歌的思想內容。要積累些品味詩詞語言風格常用的術語如:

清新、質樸、平淡、自然、明快、洗練、工麗、綺麗、雋永、委婉、含蓄、清幽、雄奇、奔放、沉鬱等。

c、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鑑賞詩歌的語言要結合詩歌的形象、思想感情、表達技巧來立體分析,綜合地考慮,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詞語特殊的表達效果所營造出的一定的意境,從而理解詩歌語言所傳達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精神世界。

3、鑑賞詩歌的藝術技巧

高考詩歌鑑賞試題,考查藝術技巧常見的分析角度有: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特點、意境風格流派等。

a、表現手法:托物言志、烘托渲染、以小見大、動靜結合、情景交融、想象聯想、虛實相生、明貶實褒、借古諷今、正側面結合等。

b、表達方式:常見的有記敘、議論、抒情,但重點掌握白描和抒情,區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特別是托物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等。

c、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設問、反問、反語、雙關、象徵、用典、比興等。

d、詩中的風格流派:有的質樸平淡,有的典雅莊重,有的雄渾悲壯,比如李白的清俊飄逸,杜甫的沉鬱頓挫,蘇軾的曠達豪放,柳永的柔美婉麗,劉禹錫的寄意遙深,陸游的激昂悲壯,陶淵明的平和沖淡等等。

4、牢記賞析詩歌要領

a、充分運用已有的資訊。標題、作者、注釋都應該成為解題中不可忽視的資訊,這些資訊都很重要,不是可有可無的,一定會對我們理解詩歌有利,有的還可能是理解詩歌的關鍵。標題,一般能夠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揭示思想內容,甚至是哪類詩等;作者,能向讀者揭示詩歌的背景,作者的風格傾向等;注釋,除了幫助理解內容外,還可能暗含著答題的內容。

b、要從詩體本身出發,就詩論詩。

古代詩歌或敘事、或寫景、或詠物、或闡發道理,有時化用前人的詩句,有時選用具有特定表意效果的意象,有時暗引典故等等只有從詩本身的事、景、物、典故等出發,就詩論詩,不做無依據的聯想,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內容。

c、迅速準確把握詩歌內容的五步驟。

第一研讀標題。讀標題常常能抓住詩歌的關鍵內容。

第二分析意象。從意象去分析詩的情趣、基調以及社會意義等。

第三品析意境。在讀詩時充分調動積累,展開聯想和想象。

第四評析技法。在深入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去把握詩歌所運用的表現手法、修辭手法,有利於更加深入地體會詩歌的特徵和思想感情。

第五聯絡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思想觀點、寫作風格,才能知人論世。

d、準確規範的解答。

讀懂詩歌內容是關鍵,但規範表達也十分重要。要認真審題,有針對性地解答,是賞析全篇還是某乙個詞句,是分析手法還是評價思想感情,一定要有針對性地解答;答題要點要齊全,閱卷一般是採點給分,因此要注意表達文字的切入點;用語要規範,力求表達流暢,用語準確、規範。

掌握詩歌鑑賞表述程式:這首詩採用了(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技巧,寫出了(意象)(某某)特點,突出了(表現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特別提示:關注一般以借景或託物抒情而且淡化寫作背景的絕句外,還要關注律詩和詞曲,特別要關注兩首絕句或兩首詞的比較鑑賞。

二、試題解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8分)

南柯子王炎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滕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年水足望年豐。

[注] 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2)試分析下闋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解析]這是一首詠歎農民勞動生活的詞作,第一道題是考查對詩句內容的理解以及揣摩詩歌的情感。解答這個問題不僅要關注題幹句,還要顧及全詩的內容和情感。

六.考情總結

(1)從時代來看,唐宋為主,兼及其他。9套課標試卷共選用了9首詩歌,其中唐代作品3首,宋代作品4首,元代作品2首。從作者來看,重視非名家非名作。

(2)從體裁上看,律詩、七絕、小令為首選。9首詩歌中,詩作5首,其中七絕1首,律詩4首;詞4首,其中小令3首。律詩、七絕和小令依然為首選體裁。

(3)從題材上看,寫景、抒懷、詠物、羈旅、邊塞、哲理為選材重點。

(4)從題型上看,主觀題、單篇鑑賞題為主流。9套課標試卷都採用主觀題的形式來考查。

(5)圍繞「寫什麼」、「怎麼寫」、「為何寫」三個方面設計題目。「寫什麼」側重於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內容等,涉及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以及意象和意境等。「怎麼寫」側重於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語言和表達技巧等,涉及表達技巧、修辭方法、抒情方式等多個方面。

「為何寫」側重於考查鑑賞古代詩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

2.備考建議

(1)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否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判斷考生是否讀懂和理解整首詩歌的重要考量標準。從古詩詞的教學來看,「讀懂」最直接的尺度就是看考生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因而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成了命題者命題時的常規思考,成為考查重點。

(2)鑑賞詩歌的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幾乎是每年每卷必考的考點,相信2023年高考也不例外,因為「讀懂」是要求,而理解和體會作者的藝術匠心則能區別出考生的鑑賞能力。表現手法是乙個內涵很寬泛的概念,從表達技巧上看,有象徵、對比、烘托、白描、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襯托、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從修辭手法上看,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設問、反問、對比、借代等;從描寫角度上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景物的角度上看,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從抒情方式上看,有直抒胸臆、寓情於景、借景抒情等。

(3)鑑賞詩歌的形象。一般而言,詩歌是通過形象來抒發感情的,因而把握了形象往往有助於理解詩歌的主旨。詩歌中的形象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人,即詩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二是景,即詩歌中描寫的景色;三是物,即詩歌中描寫的物,如松、竹、梅等。

高考詩詞鑑賞專題意象意境教學設計

詩詞鑑賞題是高考語文試卷中難度最大的題目之一,也是我們常常感到困惑的一道題。做題時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 拿到一首詩後,讀不懂 或者讀懂了,卻不知道如何下筆去答題。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對高考試卷中的詩詞鑑賞題還沒有足夠的認識。要想在高考中拿到這道題的分數,做到有的放矢,需要我們首先了解高考考綱關於...

古典詩詞常見意象集釋16k

古典詩詞常見意象 典故集釋 一 詩歌的創作十分講究含蓄 凝練。詩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輸,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寫景則借景抒情,詠物則托物言志。這裡的所寫之 景 所詠之 物 即為客觀之 象 借景所抒之 情 詠物所言之 志 即為主觀之 意 象 與 意 的完美結合,就是 意象 它...

高考古典詩詞鑑賞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詩家寫詩 評論家評詩經常用到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欣賞古詩詞時必須要掌握的兩個的重點,更是要分辨的兩個難點。比如全國語文高考卷曾考過李白的 春夜洛城聞笛 一詩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詩中 折柳 的寓意是什麼?折柳 在這首詩裡就是乙個意象,表達了兩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