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課的教學設計與策略 稿件

2022-04-26 04:51:05 字數 4867 閱讀 7116

(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在人們的認識活動中,活動主體對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一些難以解決的實際或理論問題所產生的懷疑、困惑、焦慮、**等心理狀態,並在其驅動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具有問題意識是乙個創新人才的基礎和前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價值之一。

主題確定課就是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的探索慾望,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也正如美國著名學者布魯巴克所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二)幫助學生確定活動主題

在主題確定課的教學中,學生將經歷從發現、提出問題到討論、確定活動主題的過程。教師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引導、鼓勵學生發現、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篩選、歸類、提公升,確定小組活動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條件等選擇各自的小組活動主題。

二、教學環節: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課的教學可分為兩個階段和六個主要環節。

(一) 提出問題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是面向學生生活領域的課程,其課程內容**於學生的生活,**於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學生從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問題,並由問題上公升到活動主題。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部過程都是圍繞問題和活動主題展開的。[2]因而,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要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地提出問題。

這一階段的主要教學環節有:

1.創設情境

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需要教師精心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營造一種問題環境和土壤,才能激起學生的問題欲和**欲。這種問題情境,可以是真實的生活情境,如帶領學生到實地去參觀、感受和體驗,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可以是創設的虛擬情境,如給學生放映一段音像資料、提供乙個新聞報道、表演乙個現實事例等。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創造出學生活動所需要的氛圍,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探索真知的慾望。

如,在「走進民工」主題活動的主題確定課的情境創設中,有位教師給學生**了08年春晚《農民工之歌》的mtv,那別樣的旋律,樸實無華又氣韻飽滿的歌詞,全方位掃瞄了農民工的生活、工作,蘊載著農民工創業的歷程和心路的歷程,唱出了農民工的心聲和理想,浸透了農民工的精神,很有感染力。那發自內心的聲音,那一往無前的氣勢,聽得學生心曠神移。成功地利用《農民工之歌》這樣快慰人心的作品激起了學生對農民工內心情感,也開啟了同學們發現、提出問題的思路。

2.提出問題

讓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裡,從中發現並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創設乙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要學會傾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要不斷地肯定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鼓勵,給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教師要注意進行必要的引導,可以採用發散思維、頭腦風暴等方法,盡量讓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有一定深度的問題。

(二) 確定主題階段

在提出問題階段,學生提出的問題處於「原始狀態」:學生提出的問題多、雜、亂、不成系統、有些問題過於簡單、有些問題過於深奧或不具備研究的條件。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篩選、歸納、論證,轉化為活動主題。

這一階段的主要教學環節有:

3.歸納整理

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有的難、有的易、有的大、有的小,涉及到各個方面、各個層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整理。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再次思考提出問題的過程。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把內涵大體相同或互相包含的問題歸類,進而在同乙個主題下歸納整理成幾個小組活動主題。

如在「走進民工」主題活動的主題確定課中,可以把有關農民工日常生活開支、飲食、住、等問題歸納為民工生活狀況;把有關農民工一天工作幾小時、做些什麼工作、拿不拿得到到加班補貼等問題歸納為民工的工作現狀;把有關農民工子女留守與跟隨、在城裡入學、學習成績、心理健康、經濟條件等問題歸納為民工子女情況;把有關企業是否存在剋扣、拖欠農民工報酬、是否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是否關心農民工、有沒有給農民工買保險等問題歸納為企業是如何對待民工的。

4.討論形成

引導學生對這幾個小組活動主題逐個進行價值判斷和可行性分析。我對活動主題中的問題感興趣嗎?我的知識和能力能勝任活動主題中的課題嗎?

這個課題有沒有實用價值?這個課題別人做過沒有,如果別人做過,那麼我們再做時有沒有創新?我們能否從校內或者校外找到能指導我們研究這個課題的老師?

哪些同學能夠成為我的研究夥伴,這些同學在哪些方面與我的興趣愛好相同,他們有哪些長處能彌補我的不足?……**哪些問題具有研究價值,哪些問題沒有研究意義,哪些問題我們有能力有條件研究,哪些問題缺乏研究條件。通過討論最終確定可供選擇的切實可行的小組活動主題。

5.主題表述

確定了小組活動主題後,要給這個主題活動取個名字,即活動主題確定以後,主題該如何表述呢?主題表述的主要依據是學生歸納整理後的問題,看這些問題圍繞著什麼。它要求高度概括活動的內容,能傳遞這一主題活動的主要資訊。

主題表述可以採用直接以活動涉及的物件為主題的名稱,如《我與民工子女比童年》《和零花錢做好朋友》等。也可以以主要活動、主要問題、在活動中的主要體驗、主要空間為主題名稱,如《農民工文化生活調查》、《農民工生病了怎麼辦》、《我是家鄉小導遊》、《走近農民工家庭》等。無論採用哪種主題表述的方式,乙個好的主題名稱的表述應該是簡潔、清晰、完整、準確、概括性強的。

主題名稱的表述應該有一些綜合性,便於學生在這一主題下開展各種型別的活動。

6.選擇主題

主題確定課的最後環節就是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活動主題,志趣相投的的同學組成活動小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把選擇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活動主題,使每乙個學生都能發揮其特長,最大程度的激發其積極性。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定課同樣沒有固定的教學模式,只要把握好這種課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環節、教學策略,根據不同的校情和學情靈活應用,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課程目標要求。

三、教學策略:

(一)規劃與生成相結合

「零散的知識形不成智慧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只有像學科課程那樣具有連續性,整體性,在教育上才是有意義的」[3]。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即活動主題,學校必須進行整體的規劃。

如果只是隨意地選擇一些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達到的效果是有限的。要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質量,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對學生的發展起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必須對活動主題進行整體、系統、邏輯的規劃,使活動主題從「無序」走向「有序」,形成較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體系。

學校在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時,應該按探索自然、親近社會和發展自我這三個維度,相對均衡地選擇符合學校特點的主題,並由教師和學生在某乙個主題之下,確定並開展若干個相關活動。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框架由「維度——主題——活動」構成,而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要完成的任務,應該被綜合地體現在每乙個活動當中。[4]

由上述認識,我們把學校整體規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中預設的主題稱為「大主題」,即課程內容框架「維度——主題——活動」 中的「主題」。「大主題」的內涵實質是活動的範圍。在學校整體規劃預設的主題下,主題確定課中生成的、確定的各學生小組活動主題稱為「小主題」, 即課程內容框架「維度——主題——活動」 中的「活動」。

「小主題」才是學生圍繞著它具體展開實踐活動的主題。

「大主題」選擇的依據是學校自身的文化特點、傳統優勢以及社群環境資源、學生的成長需求。「大主題」的選擇,既要考慮當地的資源和學生的興趣,也要盡可能全面涉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四大領域,考慮自我、自然、社會等活動領域間的平衡和綜合。同時還應考慮在學生發展的某個階段進行某種主題活動的「適切性」,了解同類主題活動在不同年段出現究竟有何區別,它們在目標上是否達到了綱要目標的要求,活動的組織是否根據學生年齡的增長而呈現不斷的遞進深化等等。

「大主題」規劃,「小主題」生成。這種方式能較好的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教師的指導性。「大主題」相同可以保證學生具有共同的活動基礎,便於學生間相互交流,便於教師的指導。

在「大主題」下,再由之分解出若干下一級活動的主題,即「小主題」。以「小主題」確保學生自主選擇和生成自己活動主題的空間。學生可在大主題下開展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活動,並在共同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分組活動。

「大主題」的範圍由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實施的初始階段,逐步拓展擴大,讓學生自主選題的空間更大、更廣。在學生取得一定的經驗後,特別是到了高中階段,逐漸過渡到完全由學生自主選題。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在主題確定課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提不出問題的冷場現象。要讓學生有「問題」可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主題確定課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比較全面地去了解與主題相關的背景資料。如有位教師在上《走進民工》這個主題活動主題確定課前,就布置學生進行了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到民工中去,觀察身邊民工的生活和工作,與民工進行交流。

隨後,教師在主題確定課上讓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學生在實踐情境中發現了許多問題,在課內就有許許多多、方方面面的問題要說了。如農民工子女在城裡就讀情況、農民工有沒有購買養老保險、農民工工資收入如何、農民工工作之餘的主要休閒方式是什麼、農民工生病時一般如何處理、企業是否存在剋扣、拖欠農民工報酬的現象、農民工與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或協議了嗎、農民工拿不拿得到到加班補貼、農民工有沒有購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農民工為城市建設、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農民工在當地的人數有多少?農民工**、社群、學校是如何關心民工子女的?農民工也有書看、也在學習嗎?

農民工對城市生活感覺如何?農民工什麼時間上班、下班?國家是如何關心民工的?

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農民工一般居住在什麼地方?城市人對農民工有哪些看法?

農民工得不得得到到工傷補償?農民工能不能帶薪休假?農民工有沒有享受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

農民工女職工能否享受帶薪休產假制度?企業對農民工進行了哪些培訓?我市的農民工主要是從**來的等問題。

由於問題**於實際的真實情境,提出的問題更有針對性、操作性。

主題確定課需要將課內延伸到課外,課前去「實踐活動」一下,引導學生在課外深入生活去思考,認真觀察自然、社會和社會,拓展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開啟提出問題的思路,從平時的觀察、調查等實踐中發現問題,尋找有價值的研究問題。其實,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活動的整個過程中,都要樹立起把「實踐活動」融入到整個活動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去的思想,不能認為只有活動具體實施環節才有實踐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課對主題確定的有效指導

綜合實踐課程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 直接體驗 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 社會實踐 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當然綜合實踐活動課不僅是學生自主性教育行為,同時也是師生互動 共同發展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積極主動...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設

肥皂泡泡 設計理念 綜合實踐課是著眼於生活本身的課程,針對綜合實踐課標的設計理念,整合各學科知識,進行綜合實踐學習已成為現在和今後世界教育發展的乙個新的特點,教師可以更大限度的發揮創造性,設計出有趣多樣的教學活動設計,從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出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活動中掌握 合作的學習方法,使...

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教學鏈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負責人 樂霞萍 執筆者 樂霞萍童常春 成員 徐芳俞月娟張繼瑛陳妙鳳 周寧寧鍾敏敏賈瑾梁海燕 承擔單位 江東區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6月 序2001年秋,我區作為國家五個課改實驗區之一,開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探索的歷程,綜合實踐活動也隨之成為江東教育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