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最優發展

2022-04-03 20:19:38 字數 3359 閱讀 6832

烏丹鎮中心小學孫艷麗

當代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霍華德·加德納認為,每個人都具有8種智力,只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自己的學習型別和方法,學校裡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型別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就是為具有不同智力潛能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不同型別的人才。

然而,傳統的教學過分強調「同一性」,忽視了個性的培養。用同一標準培養學生,用統一目標規範學生,用統一進度要求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教育學生,用統一的試卷操練學生,這是一種不公平,也不公正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抑制了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使學生失去了獨特的個性,不利於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語文教學如何將這一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呢?本人有以下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關注個性、照顧差異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興趣愛好以及不同的發展潛能。語文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這些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和思維水平的不同層次。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

針對學生差異性,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練習設計、特長培養均應作適當調整。

1、教學目標體現層次性

傳統語文教學是將教學目標直接指向知識的傳授,侷限在認知方面的目標,而忽視了學生的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往往只重視教學結果,很少關注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教學的總目標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盡量做到分層制定教學目標,讓教學目標個性化。

因為有了個性化的教學目標,才能使教學有正確的發展方向。要以教材為憑藉,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出發點,確定出「最近發展區」,制定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學目標要有「彈性」。

既要有基礎性目標,又要有發展性目標。要求學生達到某一層次的目標後,還要向高層次的目標衝刺,讓學生的學習目標始終保持在「最近發展區」,這樣就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參與學習,使目標起到分層激勵的作用,讓其潛在的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的發展。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要符合個體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的學生設立各自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

對於語文基礎好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要滿足於現狀,而是要設立新的目標;對於語文基礎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定乙個更為實際可行的目標。例如岑參的《三峽》一文,對語文基礎差的學生只限於對詩句的初步理解,能背誦默寫就算「達標」;而對於語文基礎較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較強的學生在達到以上要求外,還應該激發他們對詩句進行鑑賞。這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各取所需」地學習。

讓每個學生「跳一跳都可以摘到桃子」。

2、教學內容體現靈活性

要使差異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需要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制定合適、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調整要適度,既要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又要考慮到差距適度,給予學生更多的彈性內容,確保能在同一課堂中讓每個學生都有個性化的學習空間。

在一次課堂教學的口語訓練中,許多學生都用讚美的眼光介紹家鄉的迷人風光,豐富的礦藏。在指導說結尾時,我說:「你可以在結尾處說一句話,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感情。

」大部分學生都說「我愛我的家鄉。」「家鄉真美啊!我愛你。

」我觀察學生的表情,發現一位男生坐在位置上,眼看窗外,當我叫到他時他站起來說:「老師,能不能不說?」我心裡一怔,這位學生說這樣一句話應該沒問題,為什麼提出不說呢?

我走到他的身邊說:「你有什麼難處嗎?」他真誠地說:

「我不是不愛家鄉,而是家鄉的有些地方太髒。」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心裡一直在用批評的眼光觀察七台河,這也是我備課時沒有預料到的。於是,我就對他說:

「你感覺哪些地方髒呢?」他舉了很多例子,比如一些煤礦周邊的道路塵土飛揚、周邊鄉村的土地上白色塑膠袋橫飛、新興區許多地方充斥著難聞的怪味。這時,我覺得可以引出乙個環保的話題,就讓全班同學參與討論:

「家鄉有美麗景色,我們要珍愛。但也有汙染的現象,你認為怎麼辦?你能不能寫一些保護家鄉環境的標語,呼籲人們保護環境,讓我們有乙個空氣更清新的家鄉?

」這時,全班學生人人都隨著這位同學的批評思維,轉向多向思維,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保護家鄉的環境的辦法。

正是這位學生的問題,使我調整了課堂教學內容,提出更深入話題,更全面地認識了家鄉,在言語表達中激起學生保護家鄉的熱情。文章的主題也從「普通的愛」提公升到「精心呵護的愛」。

3、教學方法體現**性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要由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轉到注重發展學生個性上來。《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學習的要求要因人而異。

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的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乙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例如: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有的同學需要讀三遍,有的需要讀五遍。

老師要給學生乙個自由的時間與空間,不要強求一致。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大力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書。有的學生喜歡先分析題目,然後了解主要內容,再細讀課文,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堅持這樣讀書,完善這種方法;有的同學喜歡從開始就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一些精彩的詞語和句子,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老師同樣要給以表揚鼓勵,讓學生把這種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長期堅持下去,將學習語文的好習慣漸變為個性化的行為。

當我教學《沁圓春雪》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展示學習成果。有的表演吟誦,有的繪畫,有的賞析,學生們興趣盎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的體驗和感受,個人的特長也得到了發揮。

新課改的教學中,教師不應是單純地告訴學生我們該怎麼做、用怎樣的方式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更多地讓學生去思考這樣的目標是如何達成的?動手實踐怎樣操作才能做出這樣的效果?我通過怎樣的努力才能完成這一任務?

我應該得到別人哪些方面的幫助和提示?

4、練習設計體現選擇性

練習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設計有層次的練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收穫,這樣才能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考慮學生的差異,並不意味著消極被動地適應學生的差異。一般說來,可以設計三個層次的習題,基礎題,要求全班學生都必須掌握;提高題,為中等和中等以上水平學生設計的練習題;深化題,為學習能力較高學生設計的練習題。

這類題目不要求人人會做,但鼓勵人人思考、探索。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完成了選擇的練習後,可以嘗試做高一層次的練習。在學生練習中,教師注意要用較多的時間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幫助、指導,促其獲得成功。

要力求讓所有的學生通過努力能完成,而不會帶來過大的壓力,使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我在布置《五柳先生傳》的練習時分了三個層次:

基礎題:解釋語句中的加點的詞語,說出句子的含義;提高題:畫出文中表現五柳先生性格的語句,說說你是否喜歡「五柳先生」,理由是什麼。

深化題:結合你所讀過的陶淵明詩作,說說這篇文章是陶淵明的自轉嗎?並對他的一首詩進行賞析。

三個層次練習的設計給了不同層次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5、特長培養體現實效性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首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 教案 與 學案 相統一的 課案 在教學過程中,每乙個教學步驟,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著眼於為學生的學而服務。學生是教學的主題,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內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其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意志品質的教育...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首先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 教案 與 學案 相統一的 課案 在教學過程中,每乙個教學步驟,每一種教學方法,都要著眼於為學生的學而服務。學生是教學的主題,課堂教學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和教學目標,對課內內容作相應的調整和組合,注意內容的難度和坡度。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其次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意志品質的教育...

注重學生個體差異總結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13至2014學年度第1學期 薊縣穿芳峪鎮初級中學 年級八年級 學科歷史 教師吳海濤 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有人說黃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兩顆沙粒 綠葉如雲,尋不到完全相同的一雙葉片。這些自然現象都深刻地揭示了大千世界中的萬物既具有多樣性又存在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