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薪酬分配

2022-04-02 06:41:09 字數 1411 閱讀 5432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的研究發現:在薪酬分配缺乏科學性的企業,員工的工作潛能只能發揮出20%-30%,而另外70%-80%潛能的發揮,有賴於科學的薪酬分配體系。但是,很多的企業在進行薪酬分配時,卻常常步入誤區,難以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因為薪酬具有保健和激勵作用,以及只能公升不能降的剛性特點,在學校制度設計中,薪酬分配制度設計是學校制度設計中的重中之重。

我國現行的主流分配制度是「各盡所能,按勞分配」,機關和學校基本上都執行這一原則。「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意思是,要求凡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都有參加勞動的平等權利和義務,都應當盡自己的能力為社會勞動,社會在作了各項扣除後,以勞動為尺度,按照每個勞動者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等量勞動領取等量產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薪酬分配制度設計是對教職工勞動科學分析和科學衡量的結果,所以說,教職工勞動數量、質量和效率是薪酬分配制度設計的基礎。

當前,作為事業單位的學校,在按勞分配中,教職工「勞動」數量、質量和效率的含義是十分豐富的。我們是否可以從如下四個方面把握:

第一,教職工勞動的數量,不僅包括現實的勞動,還應該包括積累的勞動和潛在的勞動。

現實的勞動是指教職工正在履行的任務和正在進行的工作。比如,乙個教師當前在乙個崗位上,既任課又任班主任。那麼,此時他所付出的勞動就是現實的勞動;

積累的勞動是指教職工過去所從事的工作、所付出的勞動量。比如,乙個教職工已經工作了二十年,這過去的二十年的勞動和工作,就是積累的勞動;工作了十年,這十年的工作,就是積累的勞動。

潛在的勞動是指教職工在學校需要的情況下能夠及時提供的勞動。比如,學校需要開設第二外語,有的教師就根本開設不了,有的教師就能順利的開設;還比如,有的教師除了能教好自己的專任課程,還能勝任其他的課程,這說明這個教師就具有潛在的工作能力,這種潛在的工作能力就是潛在的勞動。

第二,教職工勞動除了數量以外,還有勞動的複雜性和勞動的責任大小。

不同崗位有不同的技術要求,同樣的勞動時間、勞動強度,崗位要求的複雜程度卻是不同的。比如,校長和實驗室的實驗員、保管員相比,很顯然,校長勞動的複雜性和崗位責任要大得多。

第三,教職工的勞動效率也是應考慮的重要因素。

勞動效率是教職工付出勞動、履行職責、完成任務、實現目標,並且取得勞動成果重要標誌。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質量達標,這是講效率的表現;侵占別人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任務,或者拖拖拉拉,完不成任務,這都是效率低的表現。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只是做到了一半。

第四,教職工勞動的實績也不可忽視。

在全面考核教職工勞動時,就必須衡量他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業績,主要包括教職工履行《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教師法定職責,以及完成學校規定的崗位職責和工作任務的實績,包括師德和教育教學、從事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實績等。

因此,在學校薪酬分配制度設計中,必須考慮到教職工勞動的複雜性,即勞動數量、勞動質量和勞動效率;如果考慮不周,分配制度就不夠科學合理、公平公正,就勢必影響某一部分人的經濟利益和工作的積極性。

薪酬分配方案

薪酬是對企業人力資源價值進行分配的體現,人力資源價值從三個方面進行衡量 一是職位的價值差異 二是因員工個人能力不同而產生的個人價值差異 三是員工在一定工作時期內的具體工作成果差異。因此,薪酬體系的構建必須基於對這三方面價值的衡量。好的薪酬設計,更有助於企業留住人才。怎樣進行優秀的薪酬設計?概念澄清 ...

華為薪酬分配規定

一 目的 1 明確華為公司以成果和貢獻度為導向的責任評價體系。2 通過分配體系,把公司的目標層層傳遞下去,使各級部門主動承擔起責任。3 強化員工的目標責任意識,促進公司和部門的總體績效提高。4 促進持續不斷的創業與創新機制,牽引員工不斷努力,積極進取。二 原則 1 結果導向原則 員工的薪酬決定於公司...

薪酬分配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公司薪酬分配的市場化推進力度,確保各項評級任務的貫徹和業績目標的實現,特制定 2010年薪酬分配管理辦法 第二條分配原則 一 能力優先 體現按崗 按勞 按能 按貢獻度分配,多勞多得。二 責權利結合 規範各級層員工崗位職責的盡職履行,保障其權利和義務的均衡。三 成本效益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