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失業分析

2022-03-31 20:17:49 字數 1378 閱讀 1245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問題關係到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為全社會所關注。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個人就業意願分析,可以分為自願失業和非自願失業。前者是指畢業生在臨近畢業時自願選擇不就業,他們對去向另有選擇,如準備出國留學、考研、自主創業等等。而非自願失業,則是指願意就業的畢業生由於種種原因不能順利就業。

很明顯,後者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非自願失業的結構分析

目前大學畢業生非自願失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結構性失業。由於學習期間社會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地區結構等)發生了變化,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區域分布等不適合經濟結構變化的要求(特別是學業不精、素質不高),畢業時不能適應就業市場需要而造成的不能順利就業。

二是摩擦性失業。畢業生對用人單位的發展空間、工資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環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專業技能、個人素質等也有一定要求,由於雙方要求不一致導致畢業生沒有用人單位接收的情況。

三是週期性失業。週期性失業原意是指由於經濟衰退、總需求不足而造成的失業。我國目前經濟持續增長減緩,出現經濟衰退的情況,特別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社會對畢業生需求量增長速度滯後於畢業生人數增長,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因此目前大學畢業生失業包含部分週期性失業的因素。

非自願失業的成因分析

首先,「供求矛盾」是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重要原因。在「供需見面,雙向選擇」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下,畢業生作為人力資源提供方通過就業市場擇業,用人單位作為需求方在就業市場中選拔畢業生。只有供求相一致,才能實現均衡,否則則會失衡,導致「就業難」。

「供求矛盾」的表現主要有:畢業生的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綜合素質、學歷層次,甚至就讀院校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畢業生的擇業傾向與技能等不適應市場需要;畢業生的擇業期望值與用人單位要求不一致等等,這些矛盾的存在,導致了非自願的摩擦性和結構性失業。

其次,市場缺陷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之一。市場發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場化程度低;圍繞高校、地區、行業存在不少就業市場,但是未形成較統一的大市場,導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搜尋成本較高;市場規則不統一,部分市場甚至秩序混亂等等。導致就業市場的不完全競爭、不完全資訊和較高成本,影響就業。

當前買方市場中的不完全競爭會導致兩種現象:一是部分用人單位的人才高消費,二是一些畢業生被迫退出市場,形成週期性失業;市場資訊不完全會導致摩擦性失業或結構性失業;市場進入和執行成本較高則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上的週期性失業。用人單位招不到滿意的畢業生,畢業生找不到滿意的單位,是市場不完善、資訊渠道不暢通的直接體現。

此外,就業難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例如,人事戶籍制度改革的滯後,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充分流動。雖然這種現象隨著人事**等中介服務措施的出現得到了一定緩解,但是距離由畢業生就業障礙轉變為就業動力還有不小差距。

如何理解當今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現狀

大學生為什麼畢業後走向失業?因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而大學裡的專業設定 教學內容同質化 滯後化嚴重,滿足不了社會需求,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嚴重脫節。傳統教育不是不好,她最大缺點就是全國很多同類的大學培養了很多同樣的人,這樣,在社會上同樣的人自然會淘汰率很高,造成很多人失業。大學擇校 選擇專業是個風險投...

關於建立大學生失業保險制度的思考 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迅速,尤其是伴隨著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等教育的規模和人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逐漸由 精英教育 向 大眾教育 轉換。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漸大眾化,許多問題也隨之而來,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高校畢業生的失業問題。大學畢業生就業現狀 就業形勢嚴峻,失業人數...

大學生自我性格分析

我的困擾 由於我特別重視和睦的人際關係,因我往往會避免一些正面衝突,而非積極地去處理。我有時對自己在意的人的想法和情感過於重視。我覺得我需要學會直接而誠實地處理矛盾衝突,並且相信自己天生對他人情感的敏銳洞察力可以使自己處理好哪怕是最困難的狀況。我有時會為了想取悅或幫助他人而忽視自己的需求。我很難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