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村學生的教育公平狀況與保障對策

2022-03-31 18:17:33 字數 4872 閱讀 1371

摘要最需要教育資源的地方,卻最缺乏教育資源;最需要接受教育的群體,卻遠離教育資源。由於我國教育資源較貧乏,各地經濟、尤其是經濟發展又極不平衡,雖然近年來,我國黨和**在促進教育公平上採取了許多積極有效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使我國農村學生的教育公平問題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著顯著的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和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在教育進入新的大發展階段之時,我國農村學生的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這主要表現在農村學生的教育起點極為不公平、農村學生的教育過程不公平、教育結果也極不平等上。

為了讓農村學生享受公平教育,**、教育主管部門應從教育資源配置、農村師資隊伍建設、農村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農村課程改革及農村教育管理、教育監督機制上積極尋找有效措施,力求實現城鄉教育平等。通過我們共同努力,讓同一藍天下的農村學生的教育不再受歧視,使普天下的孩子共享教育公平之光。

關鍵詞:農村學生,教育公平,教育資源,師資,教育救助

教育公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保障,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平等、教育過程公平、教育結果公平。長期以來,我國在促進教育公平上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別是在十六屆六中全會後,黨和**為實現教育公平做出了巨大努力,也卓有成效。然而,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教育仍然存在極大的不公平,令人堪憂。

因此,科學分析和正確認識我國農村學生教育公平問題,並積極尋找對策,對促進我國教育均衡發展,以真正實現教育公平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1農村學生教育公平的現狀

1.1農村學生教育起點極為不公平

1.1.1農村基礎設施區域嚴重不足,城鄉差距懸殊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實施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義務教育寄宿制專案工程、遠端教育工程及「兩免一補」工程,在各方努力下,我國農村學齡兒童失學,特別是農村女童失學問題得以很好的抑制。但是,我國農村教育的整體性薄弱狀況並沒得到根本扭轉。城鄉、區域之間教育差距在進一步加大。

長期以來,教育資源配置的畸形化,導致城市教育基本達到現代,而農村中小學仍是乙個教師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堂課,先進的教育手段、教學設施、教學器材、教學條件無從談起。這是乙個令人揪心的反差:有的大城市投巨資建起的中小學,一間教室的投入幾乎相當於偏遠地區一所農村小學的全部家當。

北方乙個地級市的中學,學校設有游泳館、體育館,教室配有電腦、投影儀等現代化教學裝置,可在農村只有簡單的教室,尤其是村小現代化的教學裝置根本沒有,孩子直至畢業還沒有摸過鍵盤[1]。很多鄉鎮小學沒有微機室,而有微機室的,裝置也已陳舊,卻無力更新。

在農村,由於教育投入長期嚴重不足,大部分學校教育裝置缺乏、落後,特別是提高入學率的同時沒有新增相應的教學裝置,學生人均占用教育設施比率比原來的要低許多,其中以中小學師生校舍問題成為嚴重。

在我們這裡有所鎮初級中學,由於校舍緊張,有一些教師至今仍在學校外面辦公、住宿,在校內的則幾個人住一間房子,既是辦公室,又是宿舍,教師辦公住宿條件異常艱苦。由於農村居民較分散,學生離校較遠,交通又十分不便,特別是山區孩子需要在學校住宿。學校有55名學生在學校住宿,男生31人擠在一間宿舍裡,女生24人擠在較小的一間(一間48m2老式教室隔斷而成的兩間)。

而每年申請在學校住宿的學生至少有80人,但由於校舍緊張,學校無法解決,只有優先解決離校遠一點的學生住宿問題,其他至今未能在交住宿的學生由家長在學校附近的街道租房住宿。這部分學生不便於學校管理,存在安全隱患,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教育成本。我們這裡的農村小學,由於沒有寄宿學校,情況更糟。

有許多小學生到最近的村小上學要走兩小時以上的崎嶇小路,特別是山區的孩子,天不亮就上學,天黑還回有了家,將大好的學習時間浪費在上學、放學路上,還在繼續那漫長的而又艱辛的求學路,還舉著火把在山路上跋涉。

當城裡的家長因子女迷戀網路遊戲而苦惱時,農村的孩子對電腦、網路究竟是何物則渾然不知,他們僅有的手中之筆,也成為向父輩炫耀資本;當城裡的孩子在綠茵場上飛奔之時,農村的孩子卻只有在那凹凸不平的、僅有的小塊活動場地上尋找籃球的目標,他們唯有那每天上學與放學練就的好身闆可以和城裡孩子一決高下;體育鍛煉沒有正規的器材,**教育沒有正規的教師,甚至連一架像樣的風琴也沒有,更別說那些什麼網路教育走進課堂了[2]。

且不說城鄉教育的天壤之別,就同樣是農村教育,經濟發達的地區與欠發達的地區、貧窮落後地區之間、中心校與村級小學之間也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我們這裡,中心校還能擁有簡單的教學裝置,學生活動場地和器材,還能勉強開設藝體科目,可是還有多少的村小學,幾間教室,一名教師,幾十個學生加上幾十套破爛不堪的桌椅成為他們教育的全部,如此而已,何談教育起點的公平。

在農村中小學,由於「普九」欠帳,幾乎沒有學校均負債「經營」,同時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據測算:一名小學生每年需公用經費202元,一名初中生每年需公用經費325元,而我們現在小學生只有100元,初中生只有150元,缺口50%以上。而與城市中小學比較,每個學生的平均教育經費低了60%至80%[3]。

目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約1.9億多,農村在校學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僅佔60%以下,而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還不足30%[4]。

1.1.2農村教師普遍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教師隊伍老化,後繼無人情形日益嚴峻,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師多達一半以上,在一所400多名學生15名專任教師的中心學校,30歲以下的教師僅1人,30歲至40歲的2人,其餘的都在40歲以上。

教師隊伍的老化,不僅帶來了學歷結構及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手段的老化,而且由於年齡大,身體差,乙個人常常還要教幾門課,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骨幹教師流失嚴重。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待崗也不到農村任教。大量有才華、有特長的骨幹教師要麼棄教外出打工,要麼到條件好的城市學校或私立學校任教,而且走了一名骨幹教師任往往會帶走幾個甚至一批教師,留下的教師情緒也不穩定,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千方百計進城,城鄉學校差別越來越大。

教師分布不平衡。農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不提,而在許多農村中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美術、勞動、科學教師絕大多數是兼職,尤其是英語,除鄉鎮初中外幾乎沒有,小學英語在我們這裡只有兩個鎮中心校開設了,考場沒法開設,更不用說村校了。

由於教師分布不均衡,造成離縣城較遠的學校嚴重缺編,不得不聘用素質不高的代課教師,特別是我們縣農村小學,幾乎都是包班上課。

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學水平低。一是農村教師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轉公」,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二是優秀教師大量流失,同時正規師範畢業的教師又不願到農村任教,新鮮血液得不到補充。

三是農村教師不配套現象嚴重,不少學校聘請臨時代課教師,許多教師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課,教師請假時只有上自習,別說學生成績,就連最起碼的學生安全就難以保證,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外出學習、培訓、進修,沒有時間去反思,導致他們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手段落後。教學中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資訊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四是農村教師身體不適應,由於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1.1.3農村教育課程計畫形同虛設

農村教育由於教育經費投入過低,裝置設施跟不上,中小學所設定的課程無法開展。我們這裡的農村鄉鎮中學、中心校的硬體裝置設施還是七十年代「普九」配置的,由於長期以來,學校經費嚴重不足,許多裝置設施已經壞掉,不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難以利用,根本無法開展實驗教學,**、美術、體育等教學。前幾年所配置的計算機無法更新換代,乙個微機室只有十幾台甚至幾台計算機可用,學生只有幾個人用一台計算機,學生較多的學校的學生一學期難得上一節計算機課。

在村小幾乎沒有體育器材,有的連一塊籃球場也沒有,體育課只能是學生「玩耍課」,更談不上實驗課、計算機課了。

由於教師嚴重缺編,學科教師不配套,在師資方面,國家對農村和城市中小學教師配備也不一樣,也是兩個資料(城市配比大於農村),許多中小學沒有**、美術、英語專業性較強的教師。所有的村校均實行乙個頂乙個班,所有的課程一人教,就是中心校,中低年級也是所有課程乙個教,教師且不說時間精力心不過來,教師又不是「萬精油」,所有學科都勝勝任,無奈之下,只好每天只上語文、數學學科而放棄其他學科的教學。如此種種,又如何能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

素質教育只能是「紙上談兵」了,所設定的課程僅為了應付上面的檢查而已,開齊課程在農村中小學來說只是一句空話。

1.1.4階層差異使農村學生家長無力承擔教育成本壓力

在教育資源緊缺的條件下,受教育的機會面臨著競爭,在不少地方教育機會的競爭成了家庭經濟實力的競爭。經濟條件好的家庭可以花重金讓孩子到師資、教學條件好的學校擇校學習,而經濟拮据的家庭,只好讓孩子到條件一般或很差的學校就近入學。在農村,有些學生成績上有資格的公升學的學生,卻由於經濟原因失去了深造的機會,這不能不讓人遺憾。

這裡指的農村家庭的教育成本包括物成本和時間機會成本,其中物成本指農村家庭所支付的學雜費及生活費用,而時間機會成本是指由於子女讀書而無法給農村家庭帶來收入的機會成本[5]。

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社會階層逐漸分化,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增大,貧富差距逐漸拉大。農村學生家庭貧困學生作為教育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經濟狀況無力承擔目前普遍存在的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的擇校浪潮,導致了受教育的機會不公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的物質成本不斷增加,而基本停滯的農村經濟導致農村學生給家庭帶來的教育成本越來越重。目前**已在落實執行免費義務教育制度,免除農村學生讀書的所有費用,如何減少農村家庭的教育物成本成為研究專家和政策制定專家關注的問題。

相對而言,時間機會成本卻受到很多研究專家和政策專家的忽視。在貧窮農村,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父母無法承受孩子的生活、教育、婚姻、住房等重要支出,無法接受自己年近半百而孩子無法回饋家庭的恐懼。所以當農村學生完成初中教育,若他們並不是成績優秀或家庭條件好,一般都會輟學到外面打工供養家庭,尤其是農村女童更為極端。

她們往往是在完成小學教育就會輟學打工供養家庭。當前,有許多農村家庭的男性勞動力已外出打工,孩子們便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在中國的很多山區,村與鎮的距離較遠,孩子即使可從學校和家往返,也沒時間協助家庭勞作和自我溫習功課,且在鎮讀書還有額外費用,如用餐、住宿、車費等,農民更無法支付,對於他們來說,尤其是貧困學生,讀書自然成為一種奢侈消費。由於讀書機會成本和投資風險日益增大,新的「讀書無用論」日益公升溫。

直接導致農村學生輟學大幅提高。

論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公平的漏洞

摘要 在經濟 政治體制不斷改革完善的大背景下,農民對社會保障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就要求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權利。然而,現實情況不容樂觀,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相應地在享受社會保障方面也表現為巨大的差距。為此國家和地方 做出重大努力 逐步完善立法 落實相關政策 法規,切實解決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社會保障...

論高職特色教育質量保障與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論高職特色教育質量保障與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作者 徐新玉 文教資料 2012年第15期 摘要 文章對高職教學質量觀進行了闡述,提出了全面素質質量觀 對現行高職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的內涵和存在弊端進行了分析 對高職教學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理論研究,提出了構建具有鮮明職業屬性和行業特色的高職教...

也談農村中學生學習狀況的調查與反思

作者 羅紱友 文教資料 2011年第07期 摘要 農村教育資訊化的發展和新課程的實施對當代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深入分析農村中學生的學習狀況,研究農村中學生適應新課程實施的策略,對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和成效具有重要意義。作者在對羅甸縣農村中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狀況,農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