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特殊家庭的型別與學生的教育對策

2021-08-27 07:01:01 字數 939 閱讀 5229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孩子接受社會教育的媒介。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孩子的身心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不適當的家庭教育則使孩子心靈扭曲,性格畸形,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特殊家庭作為乙個特殊的教育群體,其家庭教育的影響異常深刻地體現在學生身上。

特殊家庭學生的增多,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特殊家庭型別

1.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型。這類家庭一般耕地比較少或沒有耕地,為了維持生活,家長不得不出外打工,孩子大多由老人或其他親屬託管。

2.全是女孩型。這樣的家庭一般是為了要男孩子而卻生了多個女孩(多數是三個)。因為都是女孩,他們很氣餒,對孩子不寄以多大希望,所以對她們的教育也不太重視。

3.重男輕女型。這類家庭多數是兩個孩子,老大是女孩,老二是男孩。

這個來之不易而又可心的「根」,棒在手裡怕掉了,念在嘴裡怕化了。為了讓男孩子有更優越的條件成長,把全部財力物力都聚集起來,不支援女孩上學。

4.父親不問型。這樣的家庭比較多,他們認為「管孩子是他媽的事」,父親從不過問孩子的事,特別是男孩子,母親的話根本不聽,無法無天。

5.家裡的地比較多,收入比較可觀型。這樣的家長大多這樣說,孩子上不上大學沒什麼意思,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還不如在農村種地。

這樣家庭的孩子也常說,我爸給我準備了多少地。他們沒有追求,學習的動力不大。

6.家長庇護型。這類家長很怕自己的孩子吃虧,不但同學之間的事他們要參與,就是不完成作業家長也要給孩子找一大堆理由。

7.不管孩子,輕鬆自在型。現在農村打麻將成風,尤其是婦女們把打麻將當成了工作,起早去排號,恐怕玩不上,孩子根本顧不上,早晨孩子吃不上飯,中午給一元錢。

至於孩子學習怎樣,完沒完成作業不聞不問。

8.單親家庭型。這樣的家庭有兩類:

一類是父母離異型,這樣的孩子多數有較豐富的經濟**,但沒有良好的教養。另一類是喪失了乙個親人的孩子。單親家庭的孩子多數與爺爺奶奶在起生活。

嬌慣任性,不合群,缺少愛心,沒有合作精神。

特殊學生家庭教育案例

廣東華僑中學利啟明 一 個案背景緣由 近年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存在著一部分後進學生群體。據我們觀察,發現他們絕大多數存在下列問題 學習習慣不良 學習成績偏差,不能與班級同學和睦相處,不懂得關心他人,也不愛惜自己,對周圍人還存有敵視 冷漠心理。少數同學還有欺負弱小 撒謊 打架 損壞公物的行為。經過調...

學校如何加強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

作者 王曉春李嘉國 讀寫算 2011年第11期 特殊家庭給孩子帶來了十分明顯的消極影響,由於這些孩子過早地失去了正常的父母之愛,過早地承受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其智力 性格 情緒和人生觀 價值觀 世界觀的形成和良好發展受到壓抑或扭曲,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僅造成學生成績下降,思想道德品質下滑,而且也很容易導...

特殊家庭學生的行為表現及教育方法初探

作者 李彤 課程教育研究 下 2014年第02期 中圖分類號 g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 3089 2014 2 0187 01 隨著人們的觀念和意識的轉變,分居家庭 流動家庭 離異 喪偶和再婚家庭以及留守家庭等多種型別的特殊家庭越來越多,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在學校成為後進生的數量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