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讀後感

2021-08-27 07:02:08 字數 1345 閱讀 9018

小時候,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詩人是誰,我說是李白。我喜愛他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綿長;喜愛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唯美;喜愛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細膩……

我以為讀過他的這些詩就算是真正了解他了,可是當我讀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豪情時,我才發現,「詩仙」李白的詩就像是自己手裡舉著的那一壺酒一樣,令人回味悠長。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開篇的那一句絕唱,絕非懦弱膽小無能之人能寫出來的,只有李白,這個敢叫力士脫靴,貴妃磨墨的李白敢於叫板而出。

我讀過很多作家寫山的高險,然而只有李白,這位用生命寫詩的人,可以讓我讀得脊背發涼。一首好詩總會有一兩句可以震撼到人心,而這首詩的每一句都足以讓我肅然起敬。

全詩都是誇張地描繪蜀道的危險,行旅的艱苦。詩中蜀自開國四萬八千年以來,一直「不與秦塞通人煙」;太白山有鳥道,卻無人路可行寓高山阻隔之意於其中。接著引用五丁開山這個悲壯的神話故事表現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願望,為蜀道增添了許多神奇色彩,也間接地說明了蜀道在歷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險阻。

蜀山太高,連太陽神的車子都得繞行,而且天梯石棧的下面是急湍險流。健飛的黃鶴無法通過,善於攀援的猿猱之類也同樣為如何通過而發愁,在此基礎上,詩人又通過摹寫攀登者的神情和動作,如「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來進一步烘托山路纖曲,蜀道因其高而艱險難行。「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不但路途難走,而且環境荒涼、淒清,充滿了無限的哀怨與愁苦,使人聞而失色,這樣的細節描寫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如果說,這樣就讓我們對蜀道的難畏懼,這似乎不是詩仙的作風。於是,接下來的四句又唱出另一種絕響。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筆,勾勒出險而峻的蜀山絕壁,領我們進入那群峰之間共觀峭壁絕巖。「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僅此一句,酣暢淋漓,他帶著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聲響,連同那蜀道的艱險,一同呈現在世人前。讀詩,是享受美的過程,讀出了萬丈豪情的同時,還聽到了震耳的水流聲,看到了爭流的瀑布傾瀉而下。

面對著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境,即使有著錦城的雲樂,李白也只有「側身西望長諮嗟」,早早回家而去。這並不是懦弱,他只是看清在繁華一片的氣象下統治階級的腐敗,因而深表憤恨與不滿,以奔放不羈的筆調寫了政治上的求仕心,也表達了對人民的熱愛。「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憑的李白,一切無不盡歸筆底!

一直以來,很想找乙個完美的詞來形容李白,可是,太多的修飾在他的身上都顯得那麼累贅,他就是那麼乙個飄然超脫的詩人,不需要太多的形容,只需靜靜的讀著他的詩,便懂了。

余光中曾這樣形容李白: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是的,慘淡月光下,乙個身影,左手一壺濁酒,右手一把利劍,趁著酒興而舞,劍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筆墨散亂地放著,紙上,一篇文章揚揚灑灑,最顯眼的,莫過於那幾個字:

蜀道難。

學習哪有那麼難讀後感

預習功課才能在聽課時有的放矢,老師講課要留有餘地,因為一堂課最重要的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了多少。做好了這些,聽課的效率就能提高了。學習哪有那麼難讀後感 三 一天,我放學回家,爸爸送給了我一本書,名字叫做 學習哪有那麼難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以為它很枯燥,但還是翻了幾頁,誰知我一...

《學習哪有那麼難》讀後感

讀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有感 錢昌雲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是著名教育專家 全國優秀教師王金戰老師所寫。王金戰老師長期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常年擔任班主任,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全書沒有晦澀高深的理論,更多的是作者結合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班級教學管理中的方式方法,全書通俗易懂,特別值得教師...

課堂管理會者不難讀後感

課堂管理會者不難讀後感 一 在假期裡,我讀了王曉春老師的 課堂管理,會者不難 一書,感想頗深。在課堂教學中,我常常埋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而王老師的這本書為我指明了課堂管理的方向,它既重視理論的 又有具體的操作方法讀後我感覺受益匪淺。課堂是教育教學與管理的交匯之處,二者既矛盾又互相支撐。沒有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