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禮儀校本篇

2022-03-21 17:56:11 字數 3512 閱讀 7592

三、課堂學習好習慣:

1、會「坐」的好習慣:

●頭正、肩平、身直、足安;

●兩上臂平疊放於桌面,頭部向前平視,不做小動作;

●養成良好坐姿,書寫時,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書桌一拳遠;讀書時,兩手持書的下角,書斜立放於桌上。

2、會「看」的好習慣:

課堂上不東張西望,眼睛會看(適當的時候看著適當的地方:該看老師看老師、該看黑板看黑板、該看書時則看書。)

3、會「聽」的好習慣:

●聽老師講課:聽清老師提出的學習要求,避免走彎路;對教學重、難點和疑難問題,集中注意力聽,不插嘴,力求解決;

●聽同學發言: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的發言,不議論,仔細分析正誤,啟發思維;

●排除內心環境和身邊同學的干擾,傾聽與學習相關的講話。

4、會「思考」的好習慣:

●思維跟著老師走;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用已學的知識或聯想到的知識組織好語言,及時回答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

●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

●學習中能夠利用已經積累的知識大膽質疑;

●學習中遇到困難力爭自己動腦筋解決;

●在課內、外學習中能夠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5、會「發言」的好習慣:

●發言要用普通話,課堂不說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課堂上不交頭接耳說小話,想交流與學習有關的問題和想法時應先輕舉半臂右手示意老師;

●老師提問到自己時,應馬上起立,大聲回答;

●起立發言:經老師允許後立即起立,成立正姿勢(兩腿併攏,抬頭挺胸收腹,雙手自然下垂放於大腿外側),眼睛望老師,說話聲音洪亮,大方得體。同學答問時,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認真思考,等待同學發言完後再補充。

學生發言正確或有創意、深度,老師應恰當地給予評價,必要時,可以鼓動學生擊掌祝賀,其節奏為「ⅹⅹⅹⅹⅹ」。

●小組發言:徵得組長同意後,在組內發表自己的看法,聲音不能過大或過小,以小組內同學剛好能聽清楚為宜,說完立即坐好;

●發現老師失誤時,不要嘲笑或故意使老師難堪,而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場合,委婉地向老師提出。

6、會「合作」的好習慣:

●小組合作,聽組長安排;

●按組長分工要求力求做好自己的事;

●小組交流聲音控制在本組剛好能聽清為宜;

●按老師要求合作完後,立即以端正的坐姿告訴老師和全班同學;

●當同學向自己請教問題時,不應傲慢,應態度誠懇,語氣謙和;

●當同學向自己借文具或其他物品時,如果不能借予,要誠懇地講明原因,不要生硬拒絕。

7、會「筆記」的好習慣:

邊聽邊思考,邊思考邊記憶。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或者在書上,卷子上圈圈點點。

8、會「書寫」好習慣

●靜心,保持良好書寫姿勢,書寫正確、規範、工整、美觀;

●做到提筆就是練字時;

●寫字時,低年級盡量少用橡皮擦;中高年級盡量不用修正紙、修正液。

9、會「上台講解」的好習慣:

學生到講台前演示、解答問題,上、下腳步要輕,態度自然,聲音洪亮,舉止大方。

10、專注學習好習慣:

課堂上不吃零食,不喝飲料,不做任何與本堂課學習無關的事,未經老師允許不得隨意離開教室。

11.公共教室上課好習慣:

在公共教室上課,須聽從指揮,愛護儀器裝置,保持室內清潔、安靜,不得在桌、椅、牆上等地方亂塗亂劃,離開時檢查公共教室衛生。

四、課堂安全好習慣:

●規範操作好習慣:實驗課、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等動手操作前,認真傾聽操作要求,認真觀察操作示範,操作時動作規範,注意安全,要防患於未然,確保安全。

●用筆好習慣:鋼筆、鉛筆不用時放在文具盒裡,不能拿在手裡把玩,更不能對著自己的臉、眼睛、身體或同學的臉、眼睛和身體,以免造成傷害。

●勞動工具不能當作玩具玩耍,以免弄傷自己和同學。

●學具規範使用好習慣:數學學具(小棒、三角板、尺子、圓規等)、美術學具(小刀、刻刀、顏料等)、書法課(毛筆、墨汁等)均在老師的指導下按要求使用、整理、收放,不對自己和同學造成身體傷害。

五、課堂禮儀好習慣兒歌:

預備鈴聲響,快快進課堂。準備好學具,安靜等師長。

老師進課堂,值日口令響。起身立正好,鞠躬敬師長。

如果遲到了「報告」聲要響老師准進後,坐好快聽講。

坐姿要端正,專心悉聽講。發言先舉手,說話聲洪亮。

使用普通話,態度要大方。讀書和寫字,「三個一」不忘

禮儀的故事:程門立雪

楊時(1053—1135)是北宋時一位很有才華的才子,南劍州將樂人(今屬福建)。中了進士後,他放棄做官,繼續求學。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倆是當時很有名望的大學問家、哲學家、教育學,洛陽人,同是北宋理學的奠基人。他們的學說為後來的南宋朱熹所繼承,世稱程朱學派。楊時仰慕二程的學識,投奔洛陽程顥門下,拜師求學, 4年後程顥去世,又繼續拜程頤為師。

這時他年已40,仍尊師如故,刻苦學習。

一天,大雪紛飛,天寒地凍,楊時碰到疑難問題,便冒著凜冽的寒風,約同學遊酢(1053—2023年)一同前往老師家求教。當他來到老師家,見老師正坐在椅子上睡著了,他不忍打攪,怕影響老師休息,就靜靜地侍立門外等候。當老師一覺醒來時他們的腳下已積雪一尺深了,身上飄滿了雪。

老師忙把楊時等兩人請進屋去,為他們講學。後來,「程門立雪」成為了廣為流傳的尊師典範。

禮儀小故事——學會傾聽

曾經有乙個著名主持人去採訪一群孩子,問他說:「小朋友們,你們長大後想要當甚麼呀?」有的孩子說長大後想當醫生,有的孩子說長大後想當記者。

其中有乙個小朋友很天真的回答主持人:「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我要把飛機開到藍藍的天空中去!」

主持人接著問他:「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

小朋友想了想回答主持人:「我啊,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大家聽下來是不是心中都有乙個疑惑這個孩子是不是很自私,的確在現場的觀眾也都覺得很可笑,都在暗自揣測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小傢伙。沒想到,孩子臉上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的主持人發覺這孩子的同情之情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於是主持人幫他擦拭了下眼淚,問他說:「你能告訴大家,你為甚麼要這麼做嗎?」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的!」

之所以和大家分享這樣乙個故事,希望告訴大家的是,生活中,尤其是在課堂中,我們都需要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夥伴的發言,聽話不要聽一半,不要輕易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

老師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要做乙個合格的傾聽者,當別人和你說話的時候,抬起頭,用眼睛注視說話的人,將注意始終集中在別人談話的內容上;用點頭、微笑表示你理解對方的想法,即使你有不同意見,做乙個有耐心的傾聽者,不要隨便打斷對方、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等對方講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你們知道嗎?人有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隻手,為什麼卻只有一張嘴巴呢?就是希望人能多看,多聽,多做,少說話。

老師希望和大家一起做乙個合格的傾聽者,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禮儀故事,學會傾聽。

下課鈴聲響,老師下課堂。值日喊起立,「謝謝」齊聲講

要出教室門,人人知禮讓。先請老師走,再走勿慌忙。

上下樓梯道,靠右走勿搡。人多時禮讓,安全有保障。

同學們,我們該有乙個嶄新的面貌挑起傳承文明禮儀的使命,無愧於現在,無負於未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文明與你同行,讓課堂處處禮儀!

禮儀校本課教案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知道打 的日常禮儀,從而規範自己打 的行為,也從 思想上反思自己平日打 時做得怎麼樣,應該怎樣改進。過程與方法 通過討論 表演 辯論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明白打 禮儀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來指導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情感與態度 文明禮儀體現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光靠嘴上說是遠遠不夠的,重 ...

課堂禮儀規範

一 教師課堂禮儀 第一條儀容儀表整潔,衣著莊重得體,不著奇裝異服,不濃妝豔抹。第二條做好課前準備,上課前不飲酒,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第三條上課不遲到,下課不提前,不拖堂,中途不離堂。第四條上課禮儀 上課鈴聲停止,教師發出 上課 口令,班長 起立 學生起立並齊聲向老師致敬 老師好 教師還禮發出 請坐下...

課堂禮儀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課堂禮儀,熟知課堂禮儀,改正自己在課堂上的不良習慣,爭做一名課堂禮儀小先鋒。教學重難點 熟知課堂禮儀,掌握課堂禮儀,堅持課堂禮儀。教學方法 演示法 觀察發現法 小組討論法 教師講授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2分鐘 匯入語 播下榜樣的種子,收穫行為 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