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如何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效果

2022-03-13 11:42:27 字數 1053 閱讀 6839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性很強的課程,作為非計算機專業學生最重要的是這些知識和能力能否在他身上有效內化為素質。基礎的知識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堅實的基礎知識作支撐,最終只能流於空想。

本文主要結合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內容和重要性,分析如何提高高職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創新;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23-0000-02

隨著計算機應用越來越廣泛,使得高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的開展也越來越普及,已逐漸滲入專業老師的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素質教育也在向舊的傳統教學發起挑戰。所以,要想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就必須更快、更科學地處理好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目的,提高教學效果[1]。

1 傳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的問題

在傳統的學科系統化課程模式中,教學方式是以「理論指導實踐」為邏輯,在傳統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上大多先介紹原理,再進行實際操作,一系列的學科課程完成後進行上機操作。在教學過程中不少老師發現:儘管上過理論課,學生並沒有真正理解理論知識,在上機操作過程中。

學生不會運用理論去思考問題,上機操作過程中要重複理論的講解,這樣不僅會讓知識的連貫性不夠,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這正是因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割裂的,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是在沒有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缺乏與實際工作的具體聯絡的情境中進行學習的,所學習到的理論的可遷移性大大降低,無法在上機操作過程中運用。

要開展任務驅動法教學,要考慮基於什麼樣的載體,即選擇具有職業特徵的典型工作任務[2]。

基於課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有效課堂的指導下佔主導地位的結構-教學的主要型別,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感官刺激,有利於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互動的環境,提供良好的和實際的協調,協作學習,通過各種專案式的模組化課程教學內容的設定,有利於科學的使用各種教學資源,利於學生的主動發現和探索。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興趣是引導教師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的關鍵,在有效課堂教學法的指導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使用基於專案式的教學內容,採用主導-主體教學理念,將教學設計的教學內容和大綱融入到專案式教學模式中去[3]。

計算機基礎課

1.頁面設定 執行 檔案 頁面設定 命令,開啟 頁面設定 對話方塊。1.1.設定頁邊距 在 頁面設定 對話方塊的 頁邊距 選項卡中設定上下左右邊距 頁首頁尾位置。1.2.設定紙張型別 在 頁面設定 對話方塊的 紙型 選項卡中設定紙型 a4 b5 自定義,紙張方向 橫向 縱向等。紙型為 自定義 時,直...

試論如何提高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水平

作者 東軍 速讀 上旬 2014年第11期 摘要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 大學計算機基礎 的教學現狀 教學定位和教學條件,適合現階段教學特點的教學設計模式和實施過程。關鍵詞 大學 計算機基礎 教學設計 當今,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小結

1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所有專業的基礎課程。掌握常用的windows技術和學會使用常用的office 辦公自動化軟體及常用工具軟體和掌握基本的網路和網路安全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具備這些基本的能力,能提高學生利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本課程總學時68課時,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