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規劃

2022-03-13 12:04:14 字數 5064 閱讀 4040

第一節水土保持規劃概述

一、水土保持規劃的概念、作用和意義

(一)水土保持規劃的概念

水土保持規劃(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是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國土整治,合理開發利用並保護水土及生物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林、牧生產和經濟發展,根據土壤侵蝕狀況、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應用水土保持原理、生態學原理及經濟規律,制定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開發的總體部署和實施安排。

根據規劃的區域範圍大小,可分為大面積總體規劃和小面積實施規劃兩類。

大面積總體規劃是指大、中流域或省、地、縣級的規劃,面積幾千、幾萬到幾十萬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務是在水土流失綜合調查基礎上,按照水土保持區劃原則劃分出若干不同的水土流失型別區,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和各型別區的自然、社會及經濟情況和優勢,分別擬定出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開發方向及模式,確定治理目標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及治理進度,作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科學**。

小面積實施規劃是指小流域或鄉、村級的規劃,面積幾個到幾十平方公里。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大面積總體規劃提出的方向和要求,以及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實際,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農村產業結構,具體地確定農林牧生產用地的比例和位置,針對水土流失特點,因地制宜地配置各項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出各項措施的技術要求,分析各項措施所需的勞工、物資和經費,在規劃期內安排好治理進度,**規劃實施後的效益,提出保證規劃實施的措施。

(二)水土保持規劃的作用

水土保持規劃是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主要依據,也是農業生產區劃和國土整治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為了指導水土保持實踐,使控制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進行,避免盲目性,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合理利用水土資源

我國一些山地丘陵區,廣種薄收,單一農業經營十分普遍,這種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造成水土流失和人民生活貧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過合理的規劃,可以明確生產發展方向,對原來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進行有計畫的調整,改變單一的農業生產結構,恰當地安排農林牧業生產用地比例,變廣種薄收、單一經營為少種高產多收的農林牧副綜合發展,從而達到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在許多地廣人稀的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科學的水土保持規劃,堅決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最終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和諧統一的目標。

2、確定合理的治理措施,有效開展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全面規劃,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綜合治理規劃是開展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和前期工作。由於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涉及面較廣、工作量較大、開展時間較長,需要採取綜合措施,而且各項措施、多種因素相互關係複雜,要經過一定的分析、計算、**、評價。

因此,要做好水土保持的防治工作,就必須制定科學的規劃。沒有規劃,憑主觀意願去指揮,造成盲目性、隨意性,結果會事與願違或事倍功半,挫傷群眾的積極性。通過規劃,可確定需採取的各項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農業耕作措施,如梯田、壩庫、林草、溝壟種植等的科學布局、建設規模和發展速度等,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

特別要處理好治坡與治溝的關係,上游和下游的關係,工程、林草、農業耕作三大措施之間的關係,以及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的配套、治理和管護。多年來不少地方由於處理不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治理效果卻不顯著。因此,必須研究制定科學的規劃,協調處理好這些關係,使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順利地向前發展。

3、制定改變農業生產結構的實施辦法和有效途徑

水土保持是一項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通過規劃,根據客觀的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採取建設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等有效措施,在解決群眾溫飽問題的基礎上,再逐步加以改變。

4、合理安排各項治理措施,保證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

對於規劃中的任務,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勞動潛力和機械裝置,把一切能用上的力量全部都使出來;另一方面,要注意協調各項措施的關係,包括施工季節和年進度安排,使各項措施相互促進。

5、分析和估算水土保持效益,調動群眾積極性

治理水土流失、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改變山丘區貧窮落後面貌,增**眾收入,同時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境質量。如在經濟效益方面,實施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後,在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現金收入,改變群眾貧困面貌等方面能達到什麼程度。用這些能達到的美好前景教育群眾,調動群眾治理水土流失的積極性。

水土保持防洪、減沙效益的估算,可為大中河流的開發治理和各項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三)水土保持規劃的意義

水土保持規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國民經濟的建設方針、國家規定的水土保持發展目標、各方面對水土保持的需求,以及規劃範圍內的條件和特點,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提出一定時期內預防、監督、治理、開發的方向和任務,以及需要採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和分期實施步驟,據此來安排水土保持計畫,指導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做好規劃是水土保持工作實行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只有搞好規劃,才能科學地指導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使治理有計畫、有步驟地進行,用較小的代價,取得盡可能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達到防治水土流失、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發展農村經濟的目的。在資源利用方面,合理開發利用流域的水土資源,並進行綜合配置,以保持系統具有持續、穩定的生產力;在社會經濟方面,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在生態環境的保護方面,改善、提高生產和生活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從整體上保持流域內的社會經濟、資源和環境之間的動態平衡關係,充分發揮流域系統的功能,使流域系統持續、穩定、高效的發展。

因此需要努力認真地做好水土保持規劃,使其具有可操作性,真正成為水土保持工作中展望未來的藍圖。

二、水土保持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水土保持規劃的指導思想

1、水土保持規劃應符合我國經濟建設總的戰略部署,與當地的農業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為實現農業發展戰略目標和經濟建設目標,促進社會的繁榮和進步服務。

2、規劃應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相結合,為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主要問題服務。既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改變當地的生產條件,又要大力發展多種經營,把群眾脫貧致富的要求作為規劃重點。在水土流失嚴重地區,首先解決糧食、燃料、飼料、肥料、現金收入等問題,有的地方還要解決人畜用水困難。

通過水土保持,逐步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開拓脫貧致富的道路。一些嚴重侵蝕地區開創的「開發性治理」已經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3、全面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生產協調發展服務,使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在充分分析和調查生態環境和效益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有效地增加農林牧副漁各業的總產值和淨產值。為此,應在規劃中搞好經濟核算,計算各項措施的投入與產出,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優選出最佳的土地利用與措施布局方案。

4、應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科學論證水土流失與低產貧困的根本原因,提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及逐步實施的步驟。

5、突出水土保持的特殊性,重視水土保持與全社會工礦、交通、文教、衛生、商業等發展的相互依存性。

(二)水土保持規劃的原則

水土保持規劃必須貫徹「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恢復、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在這個總原則的指導下,水土保持規劃的原則具體概括為以下幾條:

1、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無論生產建設方向的確定,治理措施的布局,治理進度的安排,技術經濟指標的計算,都應嚴格按照自然規律和社會經濟規律辦事。

2、堅持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

我國幅員廣大,各地的自然、社會和經濟條件千差萬別,因此在規劃中必須認真研究各地區、各流域的具體情況,在型別區劃分的基礎上,確定不同的發展方向,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和經濟技術指標等,使之形成多層次良性迴圈體系。

3、堅持綜合治理的原則

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必須做到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農業技術措施相結合,治坡措施與治溝措施相結合,造林種草與封禁治理相結合,骨幹工程與一般工程相結合。在治理工作中,各項措施、各個部位同步進行,或者做到從上游到下游,先坡面後溝道,先支、毛溝後乾溝,先易後難,要使各措施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發揮群體的防護作用,要做到治理一片,成功一片,受益一片。

4、堅持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兼顧的原則

水土保持要以生態效益為基礎,經濟效益為原動力,堅持以經濟效益促進生態效益,以生態效益保護經濟效益的良迴圈。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是水土保持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沒有經濟效益的生態效益,不易被群眾理解和接受,也缺乏水土保持事業發展的內在活力;相反,沒有生態效益的經濟效益,會使水土保持走向急功近利的極端,從而喪失生產後勁,乃至資源也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在規劃中要做到治理與開發相結合,治理與管護相結合,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要做到經濟上合理,各項措施符合設計要求,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三、水土保持規劃的內容與程式

(一)水土保持規劃的內容

水土保持規劃的內容和詳簡程度,要按照規劃區的大小、年限的長短、實施的要求等情況綜合確定。一般包括: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規劃、土地合理利用的規劃、水土保持措施的規劃、投入和效益的計算、保證規劃實施的措施等。

其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規劃是規劃的主體部分,要針對坡耕地治理、荒坡治理、侵蝕溝治理分別提出治理措施,規劃出應採取的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工作量,再根據投資能力和經濟要求,規劃出開展的先後步驟及其進度指標,同時也要對已成措施的管理養護、經營運用做出規劃安排,以保證措施能充分發揮作用。投入的計算,包括人力、物資、財力。效益估算,主要是蓄水保土效益、增產糧食、木材、燃料、飼料的效益等。

保證措施主要是制定開展水土保持的方針、政策、規章制度,也包括組織領導、技術隊伍、宣傳教育等。這些措施一定要具體、能落實,只***措施落實了,整個水土保持規劃才能實現。

(二)水土保持規劃的程式

1、準備工作

(1)組織綜合性規劃小組。由於水土保持規劃工作涉及的部門多,綜合性強,要經過多方面的調查研究,反覆分析、論證、綜合、平衡、對比定案。因此需要組織乙個具有農、林、牧、水利、水保等業務部門的技術人員和領導參加的規劃小組。

(2)制定工作計畫。明確規劃的任務、工作量、要求;制訂規劃工作進度、方法、步驟,人員組成與分工;並做好物質準備、經費預算及制訂必要的規章制度。

(3)制定規劃提綱。根據規劃的任務、要求,制定規劃提綱,包括水土保持綜合調查提綱和相應的調查**。一般水土保持規劃大綱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前言:說明規劃任務**、目的、要求等;

基本情況:包括自然條件、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等;

水土流失:包括水土流失的現狀、危害和水土流失的成因;

治理的現狀:包括治理的過程,治理的效益、經驗、問題和教訓;

系統分析:包括資源的分析和評價,社會經濟系統的分析與評價等;

治理規劃:包括規劃的指導思想,土地利用規劃,治理措施規劃與設計,其他規劃等;

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措施 為防治水土流失,保護 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所採取的工程 植物和耕作等技術措施與管理措施的總稱。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按以下兩種方法分類 1.根據治理措施特性分為 工程措施 林草措施 或稱植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三大類。治理中三類措施都要採用,稱為綜合措施。2.根據治理物件分為...

水土保持複習

一 名詞解釋 1.有效防風距離 在林帶防風距離內,能夠有效地起到防護作用的距離即為有效防護距離。它可分為相對和絕對有效防護距離。2.水土保持林 是在水土流失地區營造的以減緩地表徑流和土壤沖刷,減少江河庫塘泥沙淤積,保持和恢復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穩定高產,保障交通 水利 水保工程安...

水土保持學

第一章水土保持學 研究水土流失規律和綜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危害 1 破壞了土地資源,蠶食農田,威脅群眾生存 2 削弱了地力,加劇了乾旱的發展 3 泥沙淤積河床,加劇了洪澇災害 4 泥沙淤積水庫 湖泊,降低了綜合利用功能 5 影響了航運,破壞了交通安全 6 水土流失與貧困惡性迴圈 同步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