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複習

2022-09-20 02:45:03 字數 5205 閱讀 5592

一、 名詞解釋:

1. 有效防風距離:在林帶防風距離內,能夠有效地起到防護作用的距離即為有效防護距離。它可分為相對和絕對有效防護距離。

2. 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區營造的以減緩地表徑流和土壤沖刷,減少江河庫塘泥沙淤積,保持和恢復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穩定高產,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種防護林。

3. 林帶結構:指林帶內樹木枝葉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狀況,亦即林帶側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狀況。

4. 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離,沿等高線開溝築埂,將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帶狀的坡段,用來截短坡長攔蓄部分徑流,減輕土壤侵蝕。

除開溝築埂部位改變了小地形,其餘坡面仍保持原狀,故稱坡式梯田。

5. 林帶脅地:在林帶使附近農作物生長發育不良而造成減產,這種現象即為林帶脅地。

產生脅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帶樹木根系向農田延伸,奪走了一部分水分和養分;②林帶樹冠遮蔭,影響了林帶附近農作物的光合作用。

6. 自然侵蝕:在自然狀態沒有人類活動干預的情況下,純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蝕過程。

加速侵蝕:隨著人類的出現,人類活動破壞了自然狀態,加快和擴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動過程,直接或間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蝕速度,使侵蝕作用大於土壤形成的速度,導致土壤肥力每況愈下,理化性質變劣,甚至使土壤遭到嚴重破壞。

7. 層狀侵蝕:又稱「片狀侵蝕」,當降水在坡面上發生濺蝕,降雨強度超過滲透速率時,地面形成泥沙渾濁的薄層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質及比較細小的土粒以懸移方式帶走,使整個坡地土層均勻減薄。

細溝狀侵蝕:在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過後,坡面被小股徑流沖刷,形成許多細密的小溝,這些細溝基本上沿著流線的方向分布。

8. 重力侵蝕:以重力作用為主引起的土壤侵蝕。

重力侵蝕的發生,是在其它外營力特別是水力侵蝕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質移動形式。以重力為主要動力的侵蝕形態主要有陷穴、瀉溜、崩塌和滑坡等。

9. 土壤侵蝕廣度:指水土流失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百分數。

10. 年土壤侵蝕模數:指年土壤侵蝕總量與總土地面積之比,

(其中年土壤侵蝕總量=年沖刷深度*土壤侵蝕面積*土壤天然容重)

11. 河道生態修復:是對河道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以及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物理過程、化學過程、生物特徵在充分的認識基礎上,採用符合這些規律的措施促進河道生態系統恢復到與未被人類干擾破壞前的近似狀態, 並且能夠自我維持動態均衡的一種複雜過程。

12. 徑流係數:指年平均徑流深與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13. 透風係數:又稱透風度、通風係數等,是當風向垂直林帶時,林帶被風林緣在林帶高度以下的平均風速與空曠地區相同高度範圍內的平均風速之比。

它不僅是衡量林帶結構優劣的重要引數,也是確定林帶結構的依據之一。

14. 土壤侵蝕:是指地球陸地表面的土壤及其母質受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的作用,發生的各種破壞、分離、搬運和沉積的現象。

其本質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質變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態環境惡化。

15. 侵蝕基準點:侵蝕溝下切的最低水平面或點,此時不能再下切了。侵蝕基準面:穿過侵蝕基準點的水平面。

16. 溯源侵蝕:侵蝕溝形成以後,其進一步發展將以向長發展為主,以其與匯流方向相反,稱之為溯源侵蝕作用。

17. 高含沙水流:含沙量很高,流體性質發生改變,需要把水和泥沙的混合物作為乙個整體考慮,其規律已不再符合牛頓流體定律的挾沙水流。

18. 輸移比:在一定時段內,通過溝道或溝道某一水文觀測斷面的輸沙總量與該斷面以上流域的總侵蝕量之比。

19. 小氣候:由於下墊面性質以及人類和生物活動的影響而形成的近地層大氣的小範圍的氣候。

20. 疏透度 :是以林帶結構來鑑定其透風狀況的指標,是林帶林緣垂直面上透光空隙的投影面積與該垂直面上總面積之比。

21. 防護林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增產效益計算公式:

22. 輪荒:是不選擇適宜耕種的土地來開墾,不擇手段地放火燒山,掠奪性擴大耕地,種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來產糧食,種幾年以後表土流失了,肥力流光了便丟荒,另擇稍好的荒草地開墾。

23. 撩荒:土地空著不種。

24. 等高耕作:在坡耕地上,沿等高線進行耕作的水土保持措施。

25.順坡耕作:是作物壟的方向和地塊坡向方向平行的種植方式。

二、 簡答題:

1. 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點。

⑴可蝕性土壤為劇烈侵蝕提供了潛在可能性:土壤質地勻細,組織疏鬆,柱狀節理發育,具有大空隙構造,濕陷性和滲透性都較大,有機質含量低,具有迅速分解懸浮的能力,抗雨滴擊濺和徑流沖刷能力極弱;

⑵集中降雨為土壤劇烈侵蝕提供了營力;

⑶植被的破壞使土壤失去了緩衝降水的屏障:黃土高原也曾分布著茂密的植被,由於歷史上亂砍濫伐,現除極少部分山地森林外,其餘均變為農耕地。有些地方雖沒全部耕種,但有輪荒舊習,天然植被被撩荒地所代替,是黃土高原侵蝕泥沙的主要源地;

⑷起伏的地貌加劇了水土流失;

⑸高輸移比和高含沙水流增加了黃河的輸沙壓力:由於土壤質地均勻、細緻,在水中易分散,表現出極大的輸移比:輸移比=河流輸沙量/侵蝕產沙總量。

黃河中游土壤的輸移比接近於1,基本上所有的侵蝕泥沙會被水流沖走。

經驗與措施:1以梯田、壩地和水地為主要內容的基本農田2以小流域為單元,全面規劃,綜合治理3因地制宜,區別對待。根據不同的地區特點,採取不同防治措施和要求,進行土地的合理利用,保證水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 工程措施:1水平梯田建設:能使地表徑流量和土壤沖刷量減少,作物產量提高,是丘陵區保持水土改造低產田地主要措施2小型攔蓄工程:

在不同型別地區,修建水窖、澇池、穀坊、淤地壩和溝頭防護工程等措施,以攔蓄地表徑流,解決人畜飲水,防止溝頭前進和溝底下切。

● 造林種草:既是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同時又是解決飼料不足,促進林、牧、副業發展,是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

● 耕作措施:採取溝壠種植、抗旱豐產溝等改變微地形措施,以及間作、套種、草田輪作等增加地面覆蓋措施,能減輕水土流失,提高糧食產量。

2. 簡述人類導致的土壤侵蝕的活動有哪些?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 ②森林經營技術不合理 ③過度放牧和鏟草皮 ④修建鐵路、公路、水利工程,開辦礦山等影響 ⑤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3. 植被因素對水土流失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植被不僅限制了雨滴對土壤的濺蝕作用,而且能降低徑流和風對地表的侵蝕作用,是自然因素中對防止水土流失起積極作用的因素。

1.植被可攔截降水,降低雨滴能量;2.地表枯落物可以吸收、阻攔和過濾地表徑流;3.

死亡根系和枯落物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孔隙率,增強土壤滲透降水功能;4.植物可以通過蒸騰作用,降低土壤濕度,增強土壤的貯存降水能力;5.植物根系對土體有良好的穿插、網路和固持作用。

4. 農田防護林樹種選擇和配置原則有哪些?寫出長江中下游農田防護林區15種以上主要造林樹種。

①農田防護林的樹種選擇,應根據樹木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特性,針對一定的立地條件以及當地營造農田防護林的主要和次要目的綜合考慮,通常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適地適樹,營造農田防護林所選的樹種,其生態學特性應與當地的立地條件一致,並盡可能選用當地優良的鄉土樹種和經過引種試驗證明適宜的樹種。

2.生長迅速,樹形高大,枝繁葉茂,在短期內可以發揮較好的防護作用,在以冬季起防護作用為主的林帶應配以常綠樹種。3.

抗風性強,不易風倒、風摺及風乾枯梢;抗病蟲害、耐旱、耐寒且壽命長。4.樹冠以窄冠形為好,如水杉、池杉等。

5.防止選用傳播蟲害的中間寄主的樹種。6.

樹木本身的經濟價值高,如喬木樹種有核桃、銀杏、板栗等,灌木樹種有紫穗槐、杞柳等。7.在灌區可考慮選擇蒸騰量大的樹種,以利於降低地下水位。

②農田防護林帶的配置原則:

配置型別:1喬木混交:可促進林帶生長,提高防護效果,延長防護時間,同時可充分利用地力獲得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木材,採用這種型別應選較好的立地條件2主要樹種與輔佐樹種混交:

能形成良好結構的林帶,防護效能較好,穩定性較強,要求較好的立地條件,樹種搭配也必須得當3喬木樹種與灌木混交:能形成疏密適中的結構,抗災力強,穩定性良好,多用於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方4綜合混交:可對阻沙固沙起到良好作用,樹種不能過多,需搭配得當,減少行數,加大株行距,防止過密。

配置方式:1株間混交:即行內隔株種兩個以上的樹種,不同樹種的種植點較近,種間發生相互作用和影響較早2行間混交:

林帶中一行樹種與另一行其他樹種依次配置,種間發生作用和影響較遲,種間矛盾易調節,施工較簡便3帶狀混交:林帶中乙個樹種連續種植三行以上,構成一條「帶」,與另一樹種構成的帶一次配置,適用於矛盾較大和初期生長速度懸殊的林帶主要樹種混交,還可行帶混交,保證主要樹種的優勢,削弱輔佐樹種過強的競爭力。

③長江中下游農田防護林區造林樹種:喬木樹種:加楊、薄殼山核桃、楓楊、白榆、烏桕、黃連木、欒樹、杉木、水杉、池杉、喜樹、香椿、柿樹、垂柳、旱柳、毛竹、銀杏、杜仲、楸樹灌木樹種:

杞柳、紫穗槐

5.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

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增加降雨;降低風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保護環境,防治汙染;提供林副產品,發展農村經濟。

6. 表示土壤侵蝕程度的概念有哪些?分別給予解釋。

1 水土流失廣度:指水土流失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的百分數,即:水土流失廣度(%)= 水土流失面積/總土地面積*100%

2 年土壤侵蝕模數:指年土壤侵蝕總量與總土地面積之比,即

年土壤侵蝕模數(t/km2)= 年土壤侵蝕總量/總土地面積

年土壤侵蝕總量(t)= 年沖刷深度(m)*土壤侵蝕面積(m2)*土壤天然容重(t/m3)

3 土壤侵蝕強度:指單位水土流失面積上的土壤侵蝕量,即:土壤侵蝕強度(t/km2)= 年土壤侵蝕量/水土流失面積

4 徑流係數:指年平均徑流深(mm)與年平均降水量之比,即:徑流係數(%)= 年平均徑流深/年平均降水量*100%

5 溝壑密度:指溝壑總長度與總土地面積之比,即:溝壑密度(km/km2)= 溝壑總長度/總土地面積

6 輸移比:指流域輸沙量與流域內侵蝕量之比,即:指流域輸沙量與流域內侵蝕量之比,即:

輸移比(%)= 流域輸沙量/流域的土壤侵蝕量*100%

7 輸沙率: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河流某一過水斷面的泥沙重量,即:懸移質輸沙率(kg/s) = 流量(m3/s)*含沙量(kg/m3)

8 侵蝕速率:指有效土層厚度(mm)與侵蝕深度(mm/a)的比值,是反映土壤侵蝕潛在危險程度的指標,即:

侵蝕速率(a)=有效土層厚度/侵蝕深度

7. 寫出並解釋土壤通用流通方程式(usle)。

a=rklscp,式中:a—單位面積多年平均土壤流失量(t/hm2);r—降雨侵蝕力指數,以100j-cm/ m2-h計;k-土壤可蝕性因子,對於一定土壤,等於標準小區上單位降雨侵蝕力所產生的土壤流失量;l—坡長因子,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實際坡長與標準小區坡長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s-坡度因子,當其它條件相同時,實際坡度與標準小區坡度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c-作物經營因子,為土壤流失量與標準處理地塊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p-水土保持措施因子,有水土保持措施地塊上的土壤流失與沒有水土保持措施小區上土壤流失量的比值。

水土保持學複習

緒論一 水土保持學 是一門研究水土流失規律和水土保持綜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保護 改良與合理利用山丘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應用技術學科。二 水土保持 防止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持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

水土保持農牧措施複習

1.水土保持農牧措施 在水土流失發生區,採用相應的農業和牧業措施,保護 改良和利用 當地的水土資源,達到蓄水 保土 保肥目標,提高土地生產力,進而提高農牧業產量,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技術科學。3 萎蔫係數 當作物無法從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現永久凋萎,此時的土壤含水量稱萎蔫係數。它用來表明植物可利用...

水土保持規劃

第一節水土保持規劃概述 一 水土保持規劃的概念 作用和意義 一 水土保持規劃的概念 水土保持規劃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是為了防治水土流失,做好國土整治,合理開發利用並保護水土及生物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 林 牧生產和經濟發展,根據土壤侵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