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

2022-03-02 20:26:17 字數 3977 閱讀 2473

第一章 「十一五」工業發展情況

「十一五」時期,在市委、市**的領導下,我市工業發展速度、執行質量、經濟效益和技術水平顯著提高,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41.54億元和1316.12億元,年均增長24.

6%和26.5%,在支撐全市經濟發展、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解決城鄉居民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一節基本情況

一、工業總量快速增長

「十一五」期間,市委、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出了「以加快發展為主題,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轉變增長方式,加速產業整合和結構優化公升級」的重大戰略決策,工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總量增長顯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2023年的147億元增至2023年的441.54億元,年均遞增24.

6%(見表1和圖1)。

表1 2005-2023年寶雞市工業主要經濟指標

圖1 2001-2023年寶雞gdp和全部工業增加值

截止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316.12億元,為2023年的3.2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41.

54億元,為2023年的3.0倍。截至2023年,銷售收入過億元和過10億元的企業分別為110戶和15戶,比2023年分別增加34戶和4戶,其中,過100億元的企業2戶;年末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8戶(大中型工業企業96戶),比2023年增加150戶。

寶煙易地改造、冀東海德堡水泥、東嶺電解鋅、法士特消失模鑄造、石油鋼管連續油管生產線、大唐寶雞熱電等專案建成投用,已成為我市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工業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支撐全市經濟發展、解決城鄉居民就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表2 2006-2023年寶雞市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經濟指標

二、工業投資增長迅速

立足現有工業基礎,優化工業發展環境,規劃引導工業發展和投資方向,吸引社會多方資金投入,著力建設重大專案,積極培育大企業集團,帶動產業鏈發展,逐步實現產業集聚,有力地促進了我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快速攀公升和全市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從2023年的52.86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324.

96億元,年均增速為43.8%,五年累計完成899.77億元,是「十五」時期完成總額的4倍(見圖2)。

大唐熱電聯產、寶二電二期等一批在建專案的順利實施,將為「十二五」我市工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圖2 「十一五」期間工業投資趨勢圖

三、布局調整初見成效

「十一五」期間,寶雞不斷優化工業布局,工業化程序加快,各區、縣結合自身區位、資源等條件,逐步明晰工業定位,積極完善工業基礎設施,推進多層次的、各具特色的基地和園區建設。汽車及零部件基地、數控金切工具機製造基地、有色金屬冶煉壓延基地、石油裝備製造基地、菸酒飲料等食品製造基地、水泥及新型建材製造基地、電子儀器儀表及家用電器製造基地和醫藥產業基地八大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兩區多園」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工業布局日趨合理,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資源向園區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已逐步成為我市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四、主導產業優勢進一步加強

「十一五」期間,我市在汽車及零部件業、石油鐵路裝備業、電子電器業、工具機工具業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初步形成若干個在國內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2023年,拉動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的裝備製造業、有色冶金業和能源化工業分別完成工業總產值454.72億元、395.

37億元和124.5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7.2%、26.

5%和67.4%。其中,規模以上裝備製造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

5%,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15個百分點,以上三大產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974.68億元,佔我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的74.1%(見圖3)。

圖3 2023年三大支柱產業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例

「十一五」期間,裝備製造業、有色冶金、能源化工、食品、建材、紡織服裝、通訊裝置及其他電子裝置製造、醫藥製造等八大支柱產業得到發展壯大,支撐地位和發展優勢初步確立。航空安全裝備、太陽能光伏、風電裝備及關鍵零部件、核電材料製造等新興產業初步形成,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五、落後產能淘汰加速

「十一五」期間,我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大了工業汙染治理力度,淘汰和關閉高汙染、高耗能和工藝裝置落後企業及「十五小」、「新五小」企業,大力推進大企業大集團和園區的迴圈經濟建設。先後出台財政出資、稅收返還、鼓勵企業搬遷轉產、安排下崗職工等相關優惠配套政策措施,加速了落後產業退出程序。全市共關停年產1.

7萬噸以下的造紙廠36戶;先後治理完成了北照公司、凌雲電器公司、寶雞工具機廠等20多戶企業的雜訊汙染源治理任務。寶雞電廠、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寶雞捲煙廠等35個煙塵治理重點專案,均實現達標排放。成為陝西省率先被命名的國家衛生城市。

六、企業改制穩步推進

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推進,企業所有制調整實現重大突破。寶雞工具機與秦川工具機合資、長嶺股份破產重整及6戶政策性破產企業重組工作順利完成。到2023年底,完成1012戶企業改制,基本完成國有職工併軌任務,國有企業主輔分離和輔業改制取得明顯進展。

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佔全市工業比重由2023年的55.2%下降至目前的52.40%,民營工業比重穩步上公升(見圖4和表3)。

圖4 2023年寶雞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結構圖

表3 2006-2023年寶雞市各種所有制企業

七、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初顯成效

「十一五」期間,我市加強了對工業企業自主創新的支援,重視企業與科技資源的對接。已建成多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技術中心,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到2023年底,列入國家各類科技計畫專案56項、省級各類科技計畫專案241項、市級各類科技計畫專案361項;全市工業企業年專利批准量2075項(見表4);先後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搭建科研平台,探索產學研聯合的新模式。

在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同時,加大品牌戰略實施力度,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扶持大企業、大集團,積極推進中國名牌的申報和寶雞名牌的評價工作,加大我市名牌產品的市場和宣傳推廣。

表4 2006-2023年科學技術發展統計表

八、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十一五」期間,先後出台實施了建設工業強市、國有企業改革、率先實現工業化、大企業大集團建設、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公升級、促進產業集群加快發展等一系列優化發展環境、促進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我市的軟環境建設。工業規模迅速壯大、效益顯著提公升,大企業帶動大產業格局初步形成,寶雞工業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成為推動寶雞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有效推動了我市工業的發展。

第二節存在的主要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市工業經濟在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龍頭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帶動能力有限。產品單一化、產業層次低和產業鏈不完整使得龍頭企業的內生發展動力不足。龍頭企業規模仍不夠大,龍頭企業在產業鏈的「深度、廣度和長度」方面發展不足,產品在低水平上徘徊,龍頭企業集聚效應不能充分發揮。

結構調整緩慢,產業層次相對較低。我市工業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結構調整緩慢。支柱性產業均為傳統產業,產業公升級困難,產業鏈延伸不易。支柱性產業的產業層次偏低,產品附加值不高。

非公有制工業發展緩慢。我市非公有制企業受經營規模、風險承受能力和信貸抵押能力的影響,在獲取資金支援的渠道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約。符合非公有制企業特點的投資機制和機構以及相應的擔保機制和機構不健全,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展。

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專業化程度不夠,技術水平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高,自主創新環境有待提公升,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和壓力。自主研發能力的薄弱,產業研發資金比重偏低,導致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二章 「十二五」工業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我市工業仍將處於快速發展的通道中,工業經濟發展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第一節面臨的機遇

一、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

全球產業轉移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遇。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各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加大,以製造業為重點的國際產業轉移步伐加快。跨國公司主導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導致世界範圍內產業大規模調整和重組,加之國內經濟發展的梯次轉移,為我市工業發展與公升級提供了良好機遇。

我市擁有承接產業轉移的工業基礎和優勢,為我市在更高層次上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參與國際競爭,提公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全球產業轉移給我市工業帶來歷史性機遇,我市應緊緊把握這一重大機遇,優化公升級工業結構,提公升產品競爭力。

合肥市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 一一年六月 目錄一 十一五 發展成就 二 十二五 發展環境分析 一 發展機遇 二 面臨挑戰 三 指導思想 原則 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 指導思想 二 基本原則 三 發展目標 四 主要任務 四 產業發展重點 一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家電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裝備製造業 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 二 培育壯大...

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目錄一 發展形勢 1 二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3 一 指導思想 3 二 基本原則 3 三 發展目標 5 四 主要任務 6 一 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 6 二 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 8 三 實施品牌和質量提公升戰略 9 四 打造高效的船舶製造體系 11 五 優化產業布局 12 五 重點領域發展導向 14 ...

船舶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目錄一 發展形勢 1 二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3 一 指導思想 3 二 基本原則 3 三 發展目標 5 四 主要任務 6 一 推動技術進步和創新 6 二 加快產業組織結構調整 8 三 實施品牌和質量提公升戰略 9 四 打造高效的船舶製造體系 11 五 優化產業布局 12 五 重點領域發展導向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