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

2022-02-12 03:40:14 字數 5077 閱讀 4622

單位:金寨縣洪衝中心小學

姓名:簡祖義

手機:139********

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

內容摘要: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轉變,評課這種與教師提公升專業水平和提公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的活動,自然也會嬗變,因此,聽課評課的內涵和方式也要隨之而發生變化。傳統的聽課評課已悄然演變成「觀課」、「議課」,在新的理念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觀課、議課,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要**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對聽課評課的理解

評課,亦稱「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評價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評價的主要方面。任何評價都是一種價值判斷,是評價主體根據一定的教育理念對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活動及效果,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進行系統檢測,評定其價值和優缺點,以此作為調整課堂教學行為、獲得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的依據。

新課程背景下,評課的終極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新理念下的有效評課不僅僅是對課堂過程與結果的價值判斷,更重要的是通過評課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體能動性,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同時引領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科學的觀察研究、分析思考,從而指導教師更好地調控課堂程序,改善教學行為,以保證教學活動有效順利地開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新理念下的評課已經超越了一般的價值判斷功能,而著眼於對課堂教學問題的觀察、診斷、分析、反饋與調整;評課的重點已不是鑑定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而是發現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評課的主體已不是一些「評課專業戶」,而是任課教師組成的專業合作體,這使教師共同通過評課認識課堂、研究教學,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從而實現教師教學行為的調整。

1、聽課評課概念的變化。

在新的理念下,聽課評課的概念已悄然演變成「觀課」、「議課」,傳統的聽課、評課是從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衡量教師的教學能力出發,以教師的行為表現為評價物件,關注的是教師的課講得行不行,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關注的是教案的執行是否完美,以課堂教學效果對教師進行定性評價,因而傳統的評課就是給出乙個「結論」的過程,這個結論顯然是單一的、片面的。傳統的評課方式及評價標準讓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意義和生命價值遭到嚴重的挑戰,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人們發現,傳統的評課存在著諸多弊端和缺憾,如不能充分挖掘教師的潛能、不能通過問題激發教師對教學過程和施案策略的重新認識和思考,並進行有意義的再生成和再創造等等,而素質教育的理念更是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應該更多關注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評價觀念的轉變……諸多的轉變匯聚成乙個明確的方向——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的觀念及方式已經不適應課程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評課改革勢在必行。

2、觀課、議課的界定。

觀課議課是參與者相互提供教學資訊,共同收集和感受課堂資訊,在充分擁有資訊的基礎上,圍繞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對話、反思,是融「聽、看、思、議、學」為一體的系列活動,是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研修活動。

3、聽課評課和觀課議課的區別與聯絡。

新理念下,從「聽課」到「觀課」,從「評課」到「議課」,只是名稱上的改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它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別。

聽課,雖然在聽課活動中我們不只是「聽」,也用眼睛看,用筆來記,但我們的關注點往往更多的是看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看教師如何講,如何動,也就是「以教評教」。

觀課,就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觀察」。所謂「觀」,就是運用多種感覺器官以及必要的觀察記錄工具,有效地收集和整理課堂資訊。「察」,就是運用心靈和理性的思考,對教學活動的感悟、體驗和分析,以獲得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和理解。

在「觀」和「察」的活動中,我們不僅關注教師如何教,同時在關注學生如何學,而且關注的重點更多的是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以學看教」是觀課、議課的乙個基本思想。

評課,我們很容易把它理解為是對上課教師和他所實施的課堂教學活動所進行的一種分析、評判,並給予一種定性式的結論。評課的話語權更多的在所謂的專家、權威或其他聽課人的手上,上課者難得有更多的話語權。

議課,「議」不是下結論,不是做評判,而是在「觀」中所得到的資訊的基礎上,所有參與聽課和上課者之間展開的一種平等的對話交流、討論和反思的過程,由傳統的價值判斷轉到效益研究。如果說「評」是寫句號的過程,那麼「議」則是運用問號進行質疑、探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傳統評課活動的主要作用是「表現」、「展示」授課教師的授課過程,更多像是表演;而議課活動的目標則是以「改進」、「發展」為主要價值取向,不怕出現問題,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努力求新求實。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聽課評課」和「觀課議課」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各有所用,猶如鉛筆和毛筆,各有各的表現力,各有各的使用場所。聽課評課更多的適用於對上課者做結論性的評價,而觀課議課更多的適用於日常的教研和教師培訓活動中。

4、「聽課評課」與「觀課議課」變化的實質。

「聽課評課」與「觀課議課」的變化不止是一種詞義上的變化,而是一種文化的變化,是一種教研文化的建構,是一種觀念的變化。由傳統的聽課評課到觀課議課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由價值判斷到效益研究是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需要;由自然的聽看、任務驅使到專業觀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這都是人們觀念轉變的產物,沒有文化和觀念上的變化,就沒有必要進行「概念的變化」,做空洞的文字遊戲。反之,在文化和理念發生變化之後,就需要用「概念的變化」來為自己的文化和觀念勾畫邊界。

當然,我們應用辯證的眼光來認識事物。雖然傳統的聽課評課在開展過程中有著許多誤區,如評課主旨的偏離、評課主體的錯位、評價中過於關注甄別與褒獎、具有形式化傾向等,但不可否認,傳統的評課也是有優點的。黑格爾曾闡述過乙個著名的哲學命題:

存在即合理。曾經的聽課評課作為觀課議課的一種或者說是觀課議課必經的乙個歷史階段,都有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我們今天所提倡的觀課議課,我個人認為,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也許它只是歷史發展的階段性的產物。

二、觀課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觀課議課」是一項系統活動,對觀課活動如何進行有效地操作,我想分別從「觀前、觀中、觀後」談一點具體的做法。

觀前:1、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我們觀課議課的依據。我們會在《課程標準》中把握課程理念,包括課程宗旨、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學習方式、學科教學的基本規律,課程評價的依據等。

2、要明確觀課的主題。

每次觀課活動都要有其活動的主旨,活動的主旨不同,課型就不同,觀課中關注的重點也就不同,有了明確的主題,觀課時也就有了比較集中的關注點。

從課型上來說,比如:

實習課——關注教師的基本素養、教學常規

研討課——關注問題價值,問題的思考和解決

示範課——課堂教學的示範引領作用

檢查課——課堂教學的態度、常規環節、效果

評優課——是否達到了最優化的效果

從具體研究的問題來看,各種觀課活動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不同的主題諸如:閱讀教學中長文短教,淺文深教;文言文、詩歌教學**;作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把話寫具體等等。觀課的主題**於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發現問題是一切研究的起點,也是課堂觀察的起點,教師要善於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上公升為主題作為課堂觀察的主線,並實施觀課。

3、要認真研讀教材。

一般來說,我們走進教室去觀課,在事前要向授課教師了解授課內容,不僅要了解,還要認真研讀教材,只有熟悉了教學內容,在觀課時,我們才能清楚地知道這節課要教什麼,學什麼,在觀課中我們才能做到心中有數。

4、要與授課教師溝通交流。

與教師溝通交流的目的,一是尊重對方和對方的勞動。二是了解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三是了解授課教師對教學的一些基本設想。

觀中:1、 幾點建議。

帶好工具、提前進入;選擇座位、作好記錄;留心教師、關注學生;觀察記錄、反思標記。

2、觀課中觀什麼。

一看:學習目標是否全面、具體、適宜;是否落實;

二看: 教材處理是否得當;

三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

四看:教學手段是否優化;

五看:學生是否積極參與;

六看:教學效果是否明顯;

七看:教師基本教學素養。

觀後:為議課做好充分準備

1、 對觀課的資訊進行回顧、整理、反思。

2、 總結觀課的感受或體會。

3、 必要時時可先跟授課教師作一私下交流。

三、議課中我們應該做什麼

1、根據觀課宗旨把握議課方向——議課主旨

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其他參與者,在議課之前都要清楚地知道觀課的主題,明確教研活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這樣在議課中就有了中心話題,圍繞中心話題展開交流研究,議課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能改變議課中,或漫無目標,或求全責備的現象。

2、尊重他人勞動構建交流平台——議課基礎

在議課之前,可先讓授課者說課,了解他的教學設計意圖、理念、思路等,聽聽授課者自己對課堂教學的體會和見解,這既是尊重他人的勞動,也能為議課找到共同溝通的渠道和話語。

3、 確立好課標準做到心中有數——議課標準

什麼是一節好課?這也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同的人對不同的課都有不同的衡量標準。華東師範大學葉瀾教授認為,一堂好課沒有絕對標準,但有一些基本要求,一是有意義(紮實)、二是有效率(充實)、三是生成性(豐實)、四是常態性(平實)、五是有待完善(真實);有人提出科學性、有效性、藝術性、人本性;也有人提出「四個維度」、「三個層面」等等。

《中國教師報》關於「好課標準」的討論已經刊登了36期,但仍未有乙個統一的認識。我認為從巨集觀上來看,衡量一節課的最基本的標準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看學生是否「學有所得,學有所樂」。

所謂「學有所得」,就是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得到了培養。比如就語文教學來說,在這節課中,學生該讀的會讀,該寫的會寫,該理解的能理解,要運用的能運用。

所謂「學有所樂」,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採用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特點、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且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一節好課應當是有效的,所謂「有效」,實際上包含了三個要素:即效率、效應、效果,這個評價標準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課堂教學,也是從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結合上來審視課堂教學的。

4、 針對活動主題開展平等對話——議課態度

以教學研究為目的的議課活動不是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做評判、下結論,而是通過平等對話討論、分析、研究問題,是貢獻彼此的智慧型,分享彼此的思考,使聽課者和授課者獲得雙贏。既然是平等對話,每個參與者都要以良好的心態參與到議課活動中來,要構建良好熱烈而和諧的議課文化氛圍。作為議課者有三忌:

一忌「唯我獨尊」,搞一言堂,甚至把別人的課講得一無是處;二忌「阿諛奉承」,在議課中只講優點,掩飾存在的問題;三忌「一言不發或人云亦云」,只帶耳朵不帶嘴,別人說啥就是啥,自己沒有思考,沒有主見。

作為授課者也要以積極、虛心的態度參與到活動中來,既要能聽取肯定讚美的聲音,也要能聽取中肯的不同聲音,與同行作推心置腹的交流。

課堂教學評價

新課程下課堂教學評價 一 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結構合理 難易度適中 突出重點 難點突破得法 課堂容量適當,作業適量。二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標高恰當 準確把握大綱,吃透教材內容,傳授知識正確 寓德育於課堂教學中 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 三 教學方法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適合教材的特點...

課堂教學評價

1實驗 動作示範。2 具有教學反思能力。能夠結合學科教學要求,對課堂教學進行自我評價 根據學生的表現,分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的成敗,養成反思的習慣,並能夠根據反思結果提出自改進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3 運用多 等教學工具。課件的製作及演示符合學科的教學要求,必要時會使用互動式課...

課堂教學評價的作用

從系統的觀點出發,我們一般是把研究物件看作是乙個系統。在評價乙個系統的作用的時候,就要首先評價系統內各要素的組織形式及在運動狀態下各要素所發揮的作用。具體地說,就是評價系統中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作用,從而使系統發揮更大的功能。課堂教學的主要要素是教師 學生和教學資訊,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