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的體積反思

2022-02-10 14:54:46 字數 1139 閱讀 8544

今天聽了郝老師的一節數學課《圓柱的體積》,讓我受益匪淺。「圓柱的體積」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圓的面積計算」和「長方體的體積」及「圓柱的體積」等相關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又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的有關知識做好充分準備的一堂課。

下面簡單談談聽後反思:

一、創設問題情境。

上課開始郝老師提出「我們已經學習了圓柱體的認識及它的表面積的計算,現在要想知道這塊橡皮泥的體積或這個瓶子的容積,該怎麼辦?」學生提出「把橡皮泥捏成長方體的形狀,把瓶子裡裝滿水,再倒入乙個長方體的盒子裡,就可以求出來瓶子的容積了」。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了「任務驅動」的**氛圍。

二、展示知識的發生過程,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

現代教育認為課堂教學首先不是知識的傳遞過程,而是學生的發展過程;首先不是教師的教授過程,而是學生的學習過程;首先不是教師教會的過程,而是學生學會的過程。展開部分,郝老師首先讓學生大膽猜想,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什麼?大部分學生猜測圓柱體的體積可能等於底面積×高。

然後給每組同學提供不同的學習材料,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加以驗證。有的組將圓柱體橡皮泥捏成長方體,計算出了橡皮泥的體積。有的組將圓柱體木塊浸入長方體容器的水中,通過計算上公升的水的體積計算出了圓柱體木塊的體積。

然後讓學生比較報告單上圓柱體的底面積、高與體積的關係,使學生確信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

三、在討論交流中學。

通過實驗驗證之後,郝老師讓學生看書自學,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學具自己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學生操作完學具後,小組進行了如下討論:(1)拼成的近似長方體體積與原來的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

(2)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的圓柱底面積有什麼關係?(3)拼成的近似長方體的高與原來的圓柱高有什麼關係?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觀察以及交流討論的平台,而且有利於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障礙,大膽參與,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還能增強團隊協作意識。

在這一環節中,同學們在操作中大膽探索,不僅按教材內容操作,還以圓柱體的側面為底,以半徑為高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而對於這一環節我處理的有點倉卒,沒有給其它組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的時間。如能抓住這一契機讓全體學生都去操作,思考,**可能會更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公式。

通過聽郝老師的課是我深深感到: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要根據教學要求,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高台縣小寺小學陳懷新 圓柱的體積是第二單元的內容,學生之前只涉及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計算,而且本課的學習要和圓的面積的推導過程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我遇到了一些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清楚圓柱轉化成長方體的這一過程?起初我考慮要讓學生每個人都經歷這樣的轉化過程,用泥讓每個人去操作這個從圓柱轉化到長方體變...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一 找準教學起點 教學的成效如何,取決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了解程度,求 圓錐的體積 是建立在已學 圓柱體積 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 就是讓學生利用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之間的關係,根據已學的圓柱體積推 導圓錐體積,通過這種方法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來解決實際問題...

《圓柱的體積》教學反思

今天第一節課 聽了我講的 圓柱的體積 提出了幾點我應該注意和改進的地方。一是,要注重課前的預習,圓柱的體積一課複習舊知環節,需要學生回顧什麼是體積,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回顧轉化的方法推導圓面積計算公式,需要回顧的舊知較多,所以可以課前設計成幾個問題讓學生預習,就可以避免課上學生由於對知識的遺忘,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