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紅葉》教學反思

2022-02-02 07:35:24 字數 952 閱讀 3466

初次教低年級語文,心中總有些迷茫,用對待大學生的方法去教,顯然不合適。那麼小學生怎麼教?教材怎麼用?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好久,查過多少資料,也虛心地求教過有這方面經驗的教師。最後,我把我的教學大方向定在:1.

重點抓基礎,注重學生字音、字形的識記和字詞句的積累上。2.對學生進行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以片段寫作帶動整篇文章的寫作。

3.課文的講解和分析與課外的閱讀理解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

注重學生感悟能力的提高,發揮語文學科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優勢。

以上述方向為指導,在講《香山的紅葉》之前,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從課前的匯入到主題的深化昇華,每乙個環節,我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我的大概思路是:以一段介紹香山的**片段匯入,力求清新自然的引入新課,同時激發學生對香山以及香山紅葉的興趣。

課堂教學以讀為主:初讀,談印象——深讀,析課文——再讀,談感悟。最後,昇華主題,對學生進行抗挫教育。

幾個板塊相輔相成,體現自主、合作、**學習的新課程理念,同時也實踐了本人一直以來倡導的讓學生快樂學習的教育理想。

本節課教學有以下幾點可取之處,在日後的教學中可以繼續發揚:

1.匯入自然。選取與課節內容相關的**片段匯入新課。

首先達到了自然匯入的目的,也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設定了真實可感的情境。同時,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這種匯入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的教學班級在公開課上使用,它可以舒緩課堂的緊張情緒,緩解學生的上課壓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2.以讀為主的設計模式。課堂上三次閱讀,三個層次。

教師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反映了教學的梯度,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朗讀中學習,又在朗讀中感悟,最後也能在朗讀中回味和提高,使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3.文章的拓展昇華部分。由香山紅葉經霜之後越發紅豔這一自然現象。

昇華到即使經歷苦難和挫折也不會因此而使生命窒息的高度。並向學生宣講張海迪,洪戰輝及幾個帕運明星的事蹟並配合出示相關**。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的目的,效果顯著。

《香山紅葉》教案

2 在作者和人們的聯想中,樹葉是什麼樣的?秋天一到,這些普通的樹葉變得怎樣了?讀後你有什麼感受?學生邊答邊 課件 3 理解詞語 蕭瑟並造句 討論交流 a.你從文中哪些詞或者哪些句子體會到了香山紅葉的與眾不同?找一找 畫一畫 說一說 讀一讀 b.讀後你有什麼感受?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

香山的紅葉教學設計張睿彤

香山的紅葉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北安管理局二龍山農場初中張睿彤 教學目標 1 分析課文,劃分段落並概括段意。2 聯絡課文,分析文中引號的作用。3 體會作者眼中北京香山紅葉獨一無二的美。教學準備 蒐集資料 製作課件 教學方法 朗讀法 討論法 多 展示法 點撥法 先學後教 教學時間 2課時 操作要點 讀...

《從香山歸來》教學反思

案例 聽同級部的老師講 只揀兒童多處行 基本上都沒人專門去 課文開頭的第一句,教參上也沒有提及。也許是受好奇心驅使,我在自己的教學中忽然想起一問 作者在文中的筆墨基本上都是在講游頤和園,為什麼課文開頭一句要講 從香山歸來 文中再沒提到香山,為什麼開頭要講香山呢?是否是一句廢話呢?呵,只用看一眼作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