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書》課後反思

2022-02-01 06:07:29 字數 1369 閱讀 4737

上週星期三,我用乙個課時上完了《我的第一本書》這篇課文。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上出了兩種不同的效果。這兩堂課引起了我對語文課的一些粗淺思考。

上午在1班,我完全按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上。教學環節如下:

(一)匯入新課;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了解作者及隨筆這一文體;

(四)自學課文並完成《優化設計》中的「基礎積累」;

(五)師生交流,完善字詞答案,掌握字詞這些基礎;

(六)請一兩名學生複述「第一本書」的故事,要求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發生的過程,意在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七)討論答疑,分小組思考討論三個問題:

1、這第一本書中,你能看出包含著哪些情誼?

2、文題「我的第一本書」僅僅指那半本課本嗎?還可以作怎樣的理解?

3、作者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感情追憶他的「第一本書」的?

(八)師生交流,各組代表展示;

(九)主題研討,思考討論

1、「我的童年沒有幽默,只有從荒寒大自然感應到一點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作者對童年的感覺是怎樣的?聯絡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樂和夢幻」是什麼?

2、「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怎樣理解「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裡指什麼?

3、作者寫了他第一本書的不同經歷,向我們展示了什麼?(主題);

(十)師生交流。

前面六個環節比較順暢,因為對學生來說沒有難度,可是到第七環節就開始出問題了。首先,討論一共有6個問題,乙個比乙個難,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面對無法解決的題只能偷偷尋求輔導書(我在班級強調課堂上不能拿出輔導書),我在巡查過程中對他們的指導畢竟是有限的。在資料書的幫助下,有些學生能說出正確答案,卻不能解釋清楚給大家聽,因此還是不理解,不理解的是多數。

我看到的是一雙雙充滿疑惑的眼睛和煩躁鬱悶的表情。學生的發言少了,自然我的講解就多了,漸漸我的焦急和煩躁也流露出來了。這堂課就在學生的煩躁、鬱悶和我的焦急、無奈中以失敗告終。

課堂上師生是互相影響的呀,老師感染學生,學生影響老師。

這堂課會這樣生硬、枯燥,除了學生沒有充分預習外,那就是直接丟擲六個難題給學生討論實在是敗筆呀!這樣的課,學生**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呢?幸福感更是一種奢望呀!

下課後,我馬上意識到必須調整教學方式了,不然下午在27班,「悲劇」將重演。我馬上找到龔老師交流,提出自己的困惑,在龔老師的幫助下,我以一種新的輕鬆的方式去27班上課。

開始的五個環節與原先的設計一樣,第六環節以我引導、學生展示為主了。我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以「以大到小」或「從粗到細」的方式進行教學。形成了「中心人物『我』——中心載體『第一本書』——與『我』有關的人物(父親、喬元貞、狗)——各自的故事——各自蘊含的情誼(父子情、同學誼、童年樂)——『第一本書』的含義」這樣的知識鏈。

《我的第一本書》課後反思

上週星期三,我用乙個課時上完了 我的第一本書 這篇課文。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上出了兩種不同的效果。這兩堂課引起了我對語文課的一些粗淺思考。上午在1班,我完全按學校的高效課堂模式上。教學環節如下 一 匯入新課 二 出示學習目標 三 了解作者及隨筆這一文體 四 自學課文並完成 優化設計 中的 基礎積累...

我的第一本書教學反思

篇一 我的第一本書 教學反思 沙清睿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篇課文 我的第一本書 中,作者不僅敘述了童年生活中關於第一本書的感人故事,而且還表達了由書引發的父子之間 同學之間那濃濃的 真摯的情感和對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遙遠鄉村荒寒 蒼涼的生活境況的獨特感受。上課伊始,圍繞文題設計了如下內容 書籍是人類進步...

《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反思

我的第一本書 寫出了作者對20世紀初中國鄉村荒寒 蒼涼苦難生活境況的深刻體察和獨特感受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 激情匯入,概括文字 文章故事性很強,易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設計這個環節,就是要吸引學生的興趣,首先從內容上整體感知,了解 第一本書 的故事,體會其中深藏著的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