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併購整合的績效分析

2022-01-30 10:23:15 字數 3242 閱讀 2711

一、企業併購行為的原因

企業併購作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進行快速擴張的有效途徑,克服了通過自身積累實現漸進式發展的侷限,為企業實現跳躍式甚至是幾何式數級的發展提供了可能;同時企業間的併購行為使產業資本從乙個企業流動到另乙個企業,由乙個行業流動到另乙個行業,從而實現產業產權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重新配置。西方主流理論一般認為併購可以增加企業的價值,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但在實際的實證分析中歷來學者對企業併購績效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更多的實證分析也指出了大部分的併購其實是不成功的,併購其實是一把「雙刃劍」。而且,與西方發達國家的企業併購行為相比,我國企業的併購還有其特殊的背景:

我國企業併購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時間短,內部交易、關聯交易等不規範行為時有發生,且當前企業正處於舊體制未完全解體、新體制剛開始發生作用的特殊轉軌時期,企業作為名義上的併購主體,在實施併購戰略時,並沒有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出現了大量的非理性行為。

首先,企業的併購動機。分析併購績效,我們必須首先分析企業併購的動機,將併購動機和實際結果相比較,才能看出併購績效的優劣。而且作為併購行為的出發點,併購動機是影響併購績效的乙個關鍵因素,發現併購動機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就可以為用它們探索提高企業併購績效的途徑提供思路。

概括為以下動機:追求利潤的動機。稍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會清楚,在市場經濟中,乙個企業的經濟活動,必然是乙個追逐利潤的過程。

這是其生產的目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尤其如此。追求利潤最大化是西方企業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根本宗旨,企業兼併作為1種商品經濟活動也不例外,它最初產生的動力就源於資本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由於通過企業兼併可以提高經濟規模,增加產品產量,獲得更多的利潤,因此企業家總是想方設法地利用企業兼併的途徑獲得更大的利益。

投資銀行家受高額佣金的誘使,也在極力促使企業兼併的成功。因此,利潤最大化的生產動機刺激了企業兼併的不斷產生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動機。

企業兼併的另一動力**於競爭的巨大壓力。有市場就會存在競爭,這幾乎是市場經濟中1條鐵的法則。儘管競爭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從最根本上講,競爭還是單位成本的競爭。

哪一廠商產品的單位成本低,就會獲得比其他企業更多的利潤,從而在市場上站住腳,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打敗對手。當然,競爭的前提是其產品適銷對路。以上兩點僅僅是西方企業兼併的原始動力。

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兼併的原始動力又是以各種不同的具體形態表現出來的。也就是說,企業並不僅僅由於某種原因進行兼併,實際的兼併過程是乙個多因素的綜合平衡過程。

二、企業併購整合的因素分析

西方學者認為,主要有5個方面的因素影響西方企業兼併活動:(1)經營協同效應;(2)財務協同效應;(3)企業發展動機;(4)市場份額效應;(5)企業發展的戰略動機。(一)管理能力協同程度併購企業在整合過程中應當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

由於併購雙方在整合前管理能力存在差異,具有剩餘管理能力的企業如果能將剩餘管理能力應用於管理能力相對較低,管理水平不足的企業,那麼就會形成管理協同程度,形成1+1>2的管理效應。反之,如果併購雙方管理能力都較為低下,那麼就會形成因難於管理而造成併購效率低下,整合失敗,企業價值受到影響。(二)經營協同情況經營協同是通過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形成的。

所謂規模經濟是指在產出的某一範圍內,平均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而遞減的行為。要實現這種規模經濟效益,企業就必須具有一定的規模。因此,同行業企業之間會通過合併的方式促進企業規模的擴大,形成規模效益,降低成本,創造更高的收益。

經營協同效應對併購績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是通過併購實現兩個企業在生產經營上的互補性,使要素在企業間實現優化配置,從而達到實現規模經濟的最低要素需求。因此,在追求規模效益目標的併購活動中,企業的要素生產規模對併購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是經營上的協同還表現在產業鏈的完整上,即縱向一體化的併購行為。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結構將會聯絡生產的各個環節,將市場上的交易行為轉化到企業內部,進而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無論是追求規模效應的擴大化生產、追求範圍經濟的橫向一體化,還是以減少市場交易成本為目的的縱向一體化,在併購中都需要考慮整合階段的經營協同效應,以防止盲目併購行為造成的價值損失。

(三)財務協調能力企業在併購過程中還需要考慮併購雙方的財務制度和規範產生的效益。主要包括由於稅法、會計準則以及**交易規範的要求所帶來的整合後的貨幣效應,以及企業在資金運轉的內部化、對外投資的內部化中所帶來的財務運營能力的提高。併購雙方通過財務整合能夠實現充分利用財務與金融政策,降低交易費用和管理成本的目的,最終達到併購價值的實現。

(四)企業文化的協同性整合企業文化是企業為解決生存和發展的問題的而樹立形成的,被組織成員認為有效而共享,並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認知。企業文化集中體現了乙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正因為如此,併購雙方的文化與人員的整合是併購後整合的難點和重點,因此也成為影響整合協同效應和併購績效的關鍵。

三、兼併對工廠規模經濟帶來的好處

1、企業可以通過兼併對工廠的資產進行補充和調整,達到最佳經濟規模的要求,使工廠保持盡可能低的生產成本。2、兼併還能夠使企業在保持整體產品結構情況下,在各個工廠中實現產品的單一化生產,避免由於產品品種的轉換帶來的生產時間的浪費,集中在乙個工廠中大量進行單一品種生產,從而達到專業化生產的要求。3、在某些場合中,企業兼併又能夠解決由於專業化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現代化大生產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很多生產領域中要求實行連續化生產,在這些部門,各生產流程之間的密切配合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企業通過兼併,特別是縱向兼併,可以有效地解決由於專業化引起的各生產流程的分離,將它們納入同一工廠中,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環節間隔,降低操作成本、運輸成本,充分利用生產能力。

規模經濟的另乙個層次是企業規模經濟,通過兼併將許多任務廠置於同一企業領導之下,可以帶來一定程度的規模經濟。這主要表現在:1、節省管理費用。

由於中、高層管理費用將在更多數量的產品中分攤,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可以大大減少。2、多數企業可以對不同顧客或市場面進行專門化生產的服務,更好地滿足他們各自的不同需要。而這些不同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利用同一銷售渠道來推銷,利用相同技術擴散來生產,達到節約營銷費用的效果。

3、可以集中足夠的經費用於研究、發展、設計和生產工藝改進等方面,迅速推出新產品,採用新技術。4、企業規模的相對擴大,使得企業的直接籌資和借貸部比較容易,它有充足的財務能力採用各種新發明、新裝置、新技術,適應環境和巨集觀經濟的變化。(2)財務協同效應。

財務協同效應主要是指兼併給企業在財務方面帶來的種種效益,這種效益的取得不是由於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而是由於稅法、會計處理慣例以及**交易等內在規定的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純金錢上的效益。主要表現在通過兼併實現合理避稅的目的。稅法對個人和企業的財務決策有著重大的影響。

不同型別的資產所徵收的稅率是不同的,股息收入和利息收入、營業收益和資本收益的稅率有很大區別。由於這種區別,企業能夠採取某些財務處理方法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1]梁蕤:《併購績效影響因素**———基於併購雙方整合視角》

[2]朱熙,陳祺:《企業併購行為背後的財富效應分析》

公司併購整合流程

併購是公司實現戰略目標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公司市場份額 把主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因此,公司應在每年的戰略規劃中明確併購方向 目標 並由戰略部制訂出併購計畫。1 制訂併購計畫 1.1 併購計畫的資訊 戰略規劃目標 董事會 高管人員提出併購建議 行業 市場研究後提出併購機會 目標企業的要求。1.2...

公司企業併購的企業文化整合

企業文化整合是企業併購重組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對於企業文化整合的涵義,中外學者提出了許多不同的看法。一般認為 企業文化整合是不同的企業文化通過相互接觸 交流 吸收 滲透融為一體的過程,是協調不同企業文化間的差異與衝突,以促成相互間認同 融合 統一的過程。在企業併購後,原來各不相同的企業文化共處於乙個新...

關於技術併購績效的典型案例分析

一 引言 在中國企業以勞動力優勢為核心的成本優勢 優勢已不足以支撐企業未來生存和發展的瓶頸時期,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無疑成為企業趕超技術和時間差距的最好方式。技術併購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為是實現技術跨越提高技術能力的重要方式,消費市場中,顧客需求的多元化,進一步增強了社會對企業技術創新的多元需求,從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