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勇氣》讀書心得

2022-01-04 01:38:49 字數 2116 閱讀 9754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例項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預設為,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範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著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乙個心靈喚醒另乙個心靈」, 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樂於幫助孩子學習等願望而成為教師的。

但是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為,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勝「恐懼」。 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

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為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

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啟發:「在乙個以學生為中心的環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 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 當什麼都以學生為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 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說」。

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 而應以主體為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雲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

那麼什麼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預設為,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為溝通師生關係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 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

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台, 也是教師的舞台,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

古人云「教學相長」, 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帕爾默在教師工作坊中,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

「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 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 為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嚮導,一名園丁或乙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

而作者在空格裡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裡,我也在思索著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乙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

「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乙個使羊群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群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群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乙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乙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後, 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乙個「牧場」。

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勇氣教學反思

勇氣 是美國作者狄斯尼的一篇 它講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時發生的乙個 故事。乙個美國傘兵被誤投到了敵佔區,他向空投地附近的法國農婦求救。德軍發現法國農婦救助了那位美國傘兵就槍殺了她的丈夫。美國傘兵被俘後設法逃了出來,奔向樹林。德軍立即圍追他。走投無路時,美國傘兵 振作 起來,...

讀《教學勇氣》有感

教師以職業要求回應生命之需。教師品嚐著職業價值,感悟著生命真諦,教師擁有了職業幸福感。前進的路上,還會畏懼那種種難以名狀的苦難嗎?縱然,我們面對重重困難,但是,當教師 學生 學科 家長 社群結成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網路時,凝聚的合力會遠遠大於外部所給予我們的磨難。當教師找回了真心真我,教師就有勇氣保持心...

讀《教學勇氣》有感

教學勇氣 讓我靜下心來,重新開始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先從帕爾默的這段話說起。佛語說,心中有佛,眼中所見便是佛。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教書的動機和方式。我們不該為了潛意識中自我的表現慾而去要求孩子們一起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