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進有效教學的誤區讀書心得

2021-12-31 19:22:00 字數 2362 閱讀 5456

長春嶺鎮第二中心小學張萬友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都驚喜地發現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但也有新的問題出現,如貌似實施了新課標,其實沒有實效性;看似新穎、熱鬧的課堂場景,存在著一些有效性尚待檢驗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教師要實現有效教學,首先必須弄清楚什麼才是有效教學。只有真正理解了有效教學的概念,才有可能去實施有效教學。

雖然目前對有效教學的概念還沒有乙個明確的定義,但是從教學結果來看,一般認為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所用的課時越少,教學效率越高;在一定課時內,學習的內容越多,學生的學習收益越大,教學效率越高。從這裡可以看出,教學效率是關於學習收益(目標達成度)與教學時間的綜合概念。我們取時間為基本尺度,定義課堂教學效率是學生的學習收益與教學活動量在時間尺度上的量度。

有效教學同時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徵:

一、開放性特徵。教學行為的開放性表現在認識「異端」的價值,接納甚至追求「異端」。開放的教學行為能容納各種型別的知識,能夠引發不同型別的學習。

教學行為的開放性,還表現為積極地創造和利用情感性行為。

二、個體適應性特徵。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行為指向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支援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為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這一特徵是通過教學行為多樣化、適應兒童之間的差異、利用資訊科技作為個性化教學的特質支援等途徑表現的。

三、反思性特徵。反思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行為經常發生於教學中,它不僅作為一種手段用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也作為一種文化滲透於所有教學行為中,使教學活動處於理性的關照之下。在教學實踐中 ,反思通過以下方式表現:

教學行為選擇和使用有明確的目的性,將研究納入教學活動中,將經驗不斷上公升為實踐智慧型,將他人的理論與自我的理論鏈結。

四、解放性特徵。即教學行為以解放學生為出發點,通過賦權、期望等手段和民主的機制為學生提供參與教學、主導學習的機會,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實現教學中心從教師向學生的轉變。這一特徵在教學實踐中以下列方式得到實現:

以協商和對話作為解決衝突的基本機制,賦予學生參與教學的權利。

然而現實中不少教師對有效教學的認識還存在較大的誤區,他們認為,只要多給學生「灌」一點,就可幫助其減輕學習負擔,就可提高其學習效果。這樣即使學生沒學好,也自覺問心無愧。這種教學,把學生當成了儲存知識的容器,儘管教師煞費苦心,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越不願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要真正實現有效教學,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

一、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一節課的效果如何,應當首先關注學生學得如何。因為知識是不能傳遞的,教師傳遞的只是資訊,知識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獲得。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首先體現在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而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習者參與目標或子目標的提出或確立。只有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並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預期成果相一致時,學習才可能是成功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確定各種任務、課題,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確立這些任務或課題中所包含的各個子任務,明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由學生自己來確立子目標,教師再引導學生去尋找達到各個子目標的方法和途徑。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啟發和鼓勵學生根據學習的需要,對初始的目標進行分解或將其轉化為其他目標。

二是學習者在「做」中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鼓勵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把學和做統一起來,鼓勵學生去做,在做中學。

因為在學生做的過程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甚至可能還要查閱有關的資料,從而做出合理的綜合和推論,分析、解釋當前的問題,形成自己的假設和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便可以建構起與此相適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提煉和概括,使得學習者所建構的知識更明確、更系統。

二、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

學習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還是一種社會性的行為。個人根據自己的經驗所建構的對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著各自的侷限性。只有通過意義的共享和協調,才能使理解更加準確、豐富和全面。

因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流應該是多向的,不僅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還應包括學生之間的互動。知識是合作掌握的,學習是學習者、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師在教學中應始終充當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作為促進者,教師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但不是包辦代替,不是控制學生討論的結果。作為指導者,教師應抓住學生學習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設計出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必要線索的反饋,發展學生判斷、交流、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通過示範、講解,尤其是提煉和概括,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作為合作者,教師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去學習,敢於承認自己不如學生的地方;同時也願意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和專業人員合作,敢於冒風險去開拓自己專業以外的領域。

三、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真正的理解,而不是表面上的理解。否則,在課堂上教師想通過提問「你們懂了嗎?」或「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反思 促進有效教學的法寶

三 課後反思 課後需要反思教學中的成功之處,包括 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 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時應變的措施,層次清楚 條理分明的板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 完善 推陳出新。還要反思失敗之處,主要指處理欠妥 方法...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

讀了 有效教學 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 人格得到了完善 理念實現了飛躍。一 有效設計 備課 在本章節中,提到了一些怎麼樣備課才實用的一些意見和做法,在我看來很有道理,比如說在怎樣解決 備課 上課 兩張皮的問題上,孫劍榮老師的闡述就很有...

有效教學讀書心得

二 有效講授。有效講授是任何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講授也是必需的。從教學過程來看,有效講授意味著教師能夠講解,有效指導。比如可以使教學節奏與任務的難度或複雜程度相適應。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過長時間地停留,循序而不進 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而做一些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