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反思

2021-12-30 22:24:54 字數 3018 閱讀 1752

5.全面把握學生的發展特點

每個學生都有積極發展的需要。但是由於個人的知識特點以及後天環境的影響,每乙個人的積極發展需要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每個人的積極發展,應當是符合各個人不同需要特點的發展,班主任對於學生的發展特點與發展需應當有意識地多了解。

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集體的一般發展需要,而且要關注每乙個學生發展的特點,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需要來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

6.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班主任要在政治方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科學的世界觀、革命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完美的道德觀,具有遠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合作精神和國際競爭力。

7.科學高效管理班集體

班集體的管理活動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在開展班集體管理活動時,由於校情、班情不一,可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班集體管理。一是學生主體管理法,學生作為班集體的主體,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管理班集體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參與班級管理的決策、計畫、組織、控制、評價的全過程,以增強其責任感、榮譽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確保班集體管理目標與任務的圓滿實現。

二是依法管理法,依法管理法中的「依法」,是指以全班學生共同制定的《班級公約》管理班集體的方法。

8.教書與育人和諧一體

在育人的實踐中,要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班主任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參與學習過程,形成有效學習的能力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達到樂學、會學、學得精、學得好、能創新的境地;要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的習慣,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湖村中心學校張治榮

「善誘、導業、**」謂之「教」,「業精、愛生、德高」謂之「師」;「教」、「師」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稱之為教師。「適時施教」認為:教師只有不斷地致力於自我教育,不斷地學習,才能有資格教育學生;教師只有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夥伴,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

才能為每個學生創造和提供適合的教育。

1.具有淵博的學識

育人理念要先進:教育決定未來,教育是可持續發展的增長點,不要把學生看成「小大人」,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把學生作為責權主體來看待;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尊重、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教育功力要深厚,在傳統基本功的基礎上形成新能力:第一,合作能力,即為了共同的教育目的和其他教師、家長、教育管理者共同完成教育任務,實現教育目的的能力。

第二,自我評價能力,即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專業性的評價」。第三,創新能力,即思想上具有創新因素,環境上適應創新機制,工作中具有創新能力。

2.角色定位與轉換。

一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不僅是知識的教授者,而且是共同學習者、合作者。二是課堂教學的創設者,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整合課程資源,有效地創設課堂教學。三是學生平等的交流者,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間的交流,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

四是學科教學的指導者,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樹立自己的學科專家角色。五是教育課程的開發者,不斷豐富、完善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根據學校特點積極主動開發學校課程。

3.讓學生意識到達成的目標

一是意識到每節課「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二是意識到教師精心設計的核心目標(學習、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三是意識到課程的培養目標。

四是意識到自己「知識、能力和人格」三者有機結合的發展目標。五是意識到課程生成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潛能。學生學習的知識有三個方面:

一是a(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二是b(教師個人的知識),三是c(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傳統教學a佔絕對優勢,很少有b、幾乎無c。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

因而a的比例相對較少,而b+c的比例較大。這種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生成性和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4.應充分了解每乙個學生

既然學生就是學習生活知識、學習生存技能、學習生命意義的人,教師就要明確學生的權益:學生在入學、公升學、就業推薦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權利,就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就要提出適合學生的要求:作為學生應該愛父母,在家庭裡做個好子女;作為學生應該敬老師,在學校裡做個好學生;作為學生應該講文明,在社會中做個好公民。

教師了解學生的途徑有:通過學生入學檔案了解;通過學生自我介紹或直接跟學生談心了解;通過任課教師了解;通過家訪了解;通過其他學生了解;通過學生作業了解;通過日常活動了解;通過專項調查了解。

5.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即時矯正

注意調整環境,有利於學生去掉舊習慣,鞏固新習慣。採用豐富多彩的娛樂、文藝、體育、勞動、行為養成型活動,可以消除學生不良品德行為,鞏固新的行為。通過正強化對正確行為給予肯定獎賞,也可恰當運用負強化對錯誤給予批評。

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模仿性特強,要注意所選榜樣對學生的親切性、可學性與感染性,增強學生對榜樣的理解、認同與效法。

6.清晰地和學生交流

一是明確交流的方式,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個別談話、和學生交朋友。二是清楚交流的要求,聽:聽能攝其義,做到聽清、聽準、聽明白、聽出意味;說:

說能達其辭,做到說出意思、說清、說準、說全;讀:讀能取其要,做到讀準、讀全、讀懂、讀出意味;寫:寫能明其旨,做到寫準、寫明、寫全、寫出味道(文采)。

三是理清(課堂教學)交流的環節:學生主動自學、學生能動**、師生互動研討、學生自動練習。四是交流應注意的問題:

將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向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內向化水平。

7.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學生創新學習的核心,就是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一要遵循創新思維的原則:把歡樂、自由還給學生;創新面前無「差生」;活動是創新的生命;教師創新的示範作用。

二要培養創新思維的習慣:先把基礎打牢固;學習新知識前要先預習再主動思考;做作業前要先複習並進行小結;學過的知識要從多方面思考進行重新組織;通過發散思維,從多種角度、多種聯絡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途徑;要大膽進行創造性想象,並把它作為學習的重要環節;要學會整理知識,把思考的結果、新知、領悟、想象隨時記錄下來;儲存好平時的學習資料,歸類形成知識網路;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思維,從觀察中發現,從想象中體驗。三要明確創新思維的學段要求。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感觸之四 做乙個追求卓越 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教育家和教書匠,乙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他們以不教之本為基本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追求的是一種充滿靈性與智慧型的教育教學。而教書匠往往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灌輸作為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的教育教學手段。接受教育的時間...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畫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 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 學生 家長皆大歡喜,所以 很有責任心 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 不准 和 禁止 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

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體現富有時代感的育人觀德育實踐告訴我們,教育是對整個人的生命觀照,是 對人的生命發展的能動特點的尊重和開發為最重要的支點,並把教育的形式 目的定位在促進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上,把增進人的生命的主體意識看作時代對教育功能的重要規定,同時也是教育要取得真實成效的基本保證 所以,教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