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讀後感

2021-12-30 16:29:14 字數 1450 閱讀 2395

在一起成長中探索人生之路

邢台縣會寧中心東良舍完小楊新義

看到吳非老師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我首先就捫心自問:這二十年來我的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對廣大教師而言,這是乙個誰都熟悉而又誰都難以清楚回答的問題。

讀完這本書,我對吳非老師對課堂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這些認識跟我以往對課堂教學的諸多認識不斷發生碰撞、融合,真是感慨萬千,收穫頗豐。吳非老師認為教學是「課堂」與「人」的關係,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都在「學」,教師眼中不能只有「課」而無「人」。教學是師生一起成長的歷程,課堂是師生人生之路上留下最美好回憶的一段。

我個人認為理解了這些才能從整體上來把握這本書的思想內容,認真研讀以指導和實踐自己的課堂教學。

吳非老師說課堂與未來有關。可是當今社會中小學教育備受高考的影響,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擰巴在一起。許多領導和教師關注的往往是「這節課效果如何?

」「這節課和考試有什麼關係呢?」受這種思想的影響讀書變成了讀課本,學知識變成了學做題,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成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從小學開始做題與考試成了課堂的重要內容,成績就是衡量師生好壞的唯一標準。

課堂變成了角鬥場,堵住了很多人通向未來的路。在此我呼籲把興趣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求知成長的樂園,多給學生留下一些有用的東西。不要只顧眼前利益,每節課都和未來有關。

吳非老師認為基礎教育要始終著眼於「人的教育」,「東魯春風吾與點」是極高的教育境界,那應當是極平易的教學常態。我們不應為拿出手的一堂公開課而沾沾自喜,我們要把每一節課都當做公開課,同時把每一節課都上成常態課。作為教師要有一顆平常心,要把孩子當做乙個和自己平等的人去看待,要肯於彎下腰跟孩子交流,要做到公平地看待所有學生。

當今時代教師已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教師也能走下講台,站在學生身邊;當今時代教學已不能侷限於課堂和課本,教師應以自己不停地學習影響著學生對未知世界的**;當今時代知識是學不完的,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發展批判思維是教學的基本任務;當今時代是多**資訊時代,是娛樂時代,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品質是教師的職責。每一堂課都應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每一節課的作用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在為孩子的人生奠基。

「思維品質培養」是照亮課堂的光。吳非老師說讓思考點亮課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盡信師則不如無師。

學生不盲從,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才是對教師的信任。灌輸強記不會形成教學,教師不能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思考。課堂提問不是一定都要「解決」的,課堂要留有餘地,允許學生有疑地合上課本。

作為語文教師我從不拿所謂的標準答案來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應該有自己對語言文字的獨特理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絕不能讓學生從「奴在身者」漸而變為「奴在心者」。我們要牢記「發展批判思維是教學的基本任務」。

吳非老師在書中還談了一些與課堂有關的問題。「差異在『業餘』形成」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如果教師在文化精神上被社會同化了,就會對教學、對學生產生不利影響。

作為一名教師要加強文化修養,要看他「業餘」做什麼,他有沒有閱讀的習慣,他有沒有高雅的趣味。

《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這本書將伴隨著我們站在講台邊,一節課又一節課,同時,它還引發我們思考:課堂上究竟發生了什麼?

《教育究竟是什麼》讀後感

從教十多年來,我在教與學不成正比的問題上困惑不已。該如何把握住教與學的分寸,該如何喚醒學生沉睡的心靈,該如何轉換教師角色做學生的良師益友而不是讓學生懼怕的嚴師 也曾到書中去尋找答案,可遠水解不了近渴,現讀的書並不能針對性的解決我積存已久的問題,有也只是皮毛而已。讀了 教育究竟是什麼 一書後,我有些茅...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在這本書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係真的可以關係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式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為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首先...

《今日課堂缺什麼》讀後感

宜興市太華小學李旭佳 今日課堂缺什麼 從題目上,我們就覺得這是乙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作為乙個教育工作者,對現在的教育現狀很了解,今日課堂缺什麼?很值得每我們深思。缺新的理論?缺新的方法?缺新的技術手段 我個人認為什麼都缺,都很缺,內在的也缺,外部的也缺。我就書中提到的 課堂整體缺乏安全的氛圍 談一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