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2021-12-30 08:18:36 字數 1330 閱讀 6178

「5以內減法」是第一冊的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5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初步理解減法的意義,並能正確進行5以內減法計算。從整體上說,課文沒有給出詳細具體的演算法,教師可以引入自己喜愛的方法,學生也可以發展他們自己的方法,教材這樣編排的意圖是為了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留給學生選擇的自由。所以我是這樣進行例題教學的:

當學生看圖列出算式5-2後,我問5-2等於幾?

學生齊說:5-2等於3

我又問:你是怎樣算的?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學生預備後,再進行小組討論交流。

學生小組討論 (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出現了以下演算法),再派代表回答:

甲:看圖數數1,2,3

乙:倒數法:4,3

丙:因為5比2大3,所以5-2=3

丁:因為2+3=5,所以5-2=3

戊:因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己:5-3=2,所以5-2=3

(看,學生的演算法是如此多樣,有幾種連我備課時都沒有想到的。)

然後,老師不點明哪種演算法好,或要求學生用那種演算法。接下來要求學生有次序地,即不重複、不遺漏地把5以內減法全說出來,並看板書說說發現的規律,最後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達到正確口算5以內減法的教學目的。

但是,這樣教學,最後練習時我只進行了乙個基本練習,即看算式說得數(**車口算)和綜合遊戲:幫小鴿子找家(看算式找得數)。對於新課的學習,我發現個別優生不但已會正確口算,而且也能達到比較純熟的程度,大多數學生會正確口算但不熟練,個別學困生有時還出現算錯的現象。

而接下去按教材編排又是新課,那麼上一節課沒有徹底解決拖下來的問題怎麼辦呢?毫無疑問肯定要到課後去補,要給學生「開小灶」。而學生由於當堂知識沒有當堂消化,做起作業來,也肯定質量不高,交上來批改後又要訂正,又要「開小灶」,引起惡性迴圈。

學習、交流

教學反思

上面片斷的教學中,我積極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為學生提供了數學交流的機會,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由於提倡演算法的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解題策略,他們會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會對解決數學問題有深切的體驗,從而取得學習數學的經驗。這些演算法都是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基礎知識和生活經驗思考的結果, 每乙個不同的演算法,就代表了乙個創新的意識,從而有效地進行了發散性思維訓練。

雖然演算法的多樣化對於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思考的能力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又覺得假如每節課化太多的時間側重於思維品質的培養,教室裡看上去總是熱熱鬧鬧,而老師不去管學生的基礎知識會不會紮實,基本技能有沒有掌握,那麼學生應該會做的標題不會做,應該會解決的問題不會解決,各種考試成績出不來,合格率和優秀率沒有達標,成績太差,在現行素質教育還沒有徹底或真正替代應試教育的觀念下,家長會怎麼想?他們會認為學校沒有發揮優勢,所以我一直在想如何把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機地結合,充分地取長補短。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四年級上冊 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 課堂教學例項及反思 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的積極思考 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現 有所創新。我們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擺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課標四年級上冊 因數中間或末尾...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四 師生小結,暢談收穫。案例反思 這是我創新教學改革的一節課,關於這個案例我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 1.既然教學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為什麼沒有從一般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中引入?2.為什麼出示材料是書中的例題卻當作練習講?書中的例題是已經提出問題的,而本節課卻讓學生自主提問題,學生問題基礎上...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及反思

教學案例分析 小學數學7班趙吉容 新課標的要求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 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