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質量通病防治專項施工方案scrat

2021-12-24 13:22:01 字數 5061 閱讀 8325

一、工程概況

(1)、工程簡介

本工程為揚州武夷房地產開發****潤源庭小區二期7#、8#、10#、11#、12#、14#、15#、16-1#、16-2#住宅樓工程,潤源庭小區位於沙施河西側,揚名苑北側;二期工程住宅樓位於潤源庭小區內東南側。

(2)、工程總述

本工程9幢住宅樓為框架三至六層結構,總建築面積為11353.11平方公尺;建築耐久年限50年;建築耐火等級二級;建築物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7#、8#、10#、11#、12#、14#、15#、16-1#、16-2#住宅樓相對標高±0.000相當於絕對標高分別為8.

35公尺、8.30公尺、8.30公尺、8.

30公尺、8.25公尺、8.30公尺、8.

30公尺、8.30公尺、8.25公尺。

(3)、編制依據

1.潤源庭二期施工圖。

2.《建築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手冊》第三版

3.《揚州市建築工程質量通病防治辦法》

4.《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4-2002)

5.《建築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9-2002)

6.《屋面工程質量驗收規範》(gb50207-2002)

7.《建築裝飾裝修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10-2002)

8.《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2-2002)

9.《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範》(gbj202-83)

10.《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gb50203-2002)

11.《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

12.《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1)

1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範》(gb50208-2002)

二、工程質量通病與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質量通病,影響結構的安全又影響美觀,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質量通病,保證工程質量,本措施將從現象到原因進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1.現象

(1)模板位移。

(2)傾斜、扭曲。

(3)脹模、鼓肚、漏漿。

2.原因分析

(1)群柱支模不跟線、不規方。

(2)組合鋼模板重複使用前未經修整,兩側模板組裝鬆緊不一。

(3)模板剛度不夠,拼縫不嚴,拉結、固定不牢。柱箍不緊固,或提前拆模。

3.防治措施

(1)支模前應先校正鋼筋位置,彈線時對成排柱子的位置應找中、規方。支模時應先立兩端柱模,經校直、複核後,拉通柱頂基準線,依線按序立各個柱模。在柱模底部應設定位盤和墊木,以保證柱底位置準確。

柱距較小時,柱間採用剪刀撐和水平撐;大柱距則應單獨設定四面斜撐,以保證各柱模位置準確。

(2)柱模應妥善堆放,使用前應檢查、修整,分段支模連線應緊固,以防止柱模豎向傾斜、扭曲。

(3)柱箍間距應根據柱子斷面的大小及高度設定,木楞膠合板模應採用定型枋木加強陽角部位。

1.現象

(1)模板傾斜、脹模。

(2)模板底部和陰角部位不易拆除,牆根外側掛漿,內側「爛根」。

2.原因分析

(1)牆模板的橫豎背肋間距過大,對拉螺栓規格過小或未收緊,套管破碎。

(2)模板頂部未設或少設定拉桿(卡具),底部無導牆或導牆塊,桁架支撐設定不合理。

(3)找平砂漿或混凝土導牆不平整,使之與模板間的縫隙過大。

(4)陰角部位模板拼縫不嚴,造成滲漿使角模嵌入混凝土內。

(5)未按順序拆模或拆模時間太遲而影響拆模。

3.防治措施

(1)牆模板應按配板圖組裝,橫豎背肋間距應按模板設計布置,對拉螺栓規格一般為φ12~φ16。澆築混凝土前應檢查對拉螺栓是否收緊,採用不易被擠壓振碎的套管,牆模頂部應設定上拉桿,以保證牆體厚度一致。木模或膠合板模的背肋宜設定在板麵拼縫處。

(2)採取導牆支模時,按牆厚先澆築500mm高的導牆作為牆模板底部的內支撐,導牆混凝土兩側應平整;採取預制導牆塊作內支撐時,找平砂漿應平整。

(3)陰角模板的角不應呈銳角,應按拆模時間和順序拆模。

1.現象

(1)樓梯底部不平整,樓梯梁板歪斜,軸線位移。

(2)側向模板鬆動、脹模。

2.原因分析

(1)樓梯底板模平整度偏差過大,支撐不牢靠,操作人員在模板上走動。

(2)側向模板接頭處剛度不一致,拼縫不嚴密。

3.防治措施

(1)樓梯底板模拼裝要平整,支撐應牢靠。

(2)側向拼縫應嚴密,鋼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剛度應一致,細長比過大的支撐應增設剪刀撐。

(3)應對模板、支撐進行檢驗合格後,方可澆築混凝土。

1.現象

(1)梁模板底板下撓,側向脹模。圈樑上口寬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間混凝土內,不易拆除。

(3)梁柱模板接頭處跑模漏漿。

2.原因分析

(1)梁的側模剛度差,對拉螺栓設定不合理,斜撐角度大於 60°,致使梁上口模板歪斜。

(2)梁底模板剛度差或中間未起拱,頂撐未撐牢,澆築混凝土時荷載增加,支撐下沉變形,導致梁模板中部下撓。

(3)木模下口夾木未釘牢,圍檁未夾緊。

(4) 支模時梁底模端頭與柱模間未留空隙,木模在澆築混凝土後吸水膨脹,造成拆模困難。

(5) 鋼木混合模板材質不同,接頭固定不緊,拼縫不嚴。

3.防治措施

(1)圈樑木模的上口必須設臨時撐頭,以保證梁上口寬度。

(2)斜撐應與上口橫檔釘牢,並拉通長直線,保持圈樑上口平直。

(3)組合鋼模板採用挑扁擔支模施工時,枋木或鋼管扁擔長度為牆厚加2倍樑高。

(4)梁底模應按規定起拱。支撐在泥土地面時,應夯實並鋪放通長墊木,以確保支撐不沉陷。梁底支撐間距應保證在鋼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作用下不產生變形。

當梁高超過600mm,側模應加設鋼管圍檁。

1.現象

柱、梁、板、牆主筋位置及保護層偏差超標。

2.原因分析

(1)鋼筋未嚴格按設計尺寸安裝,

(2)澆搗混凝土:過程中鋼筋被機具碰歪撞斜,沒有及時校正,或被操作人員踩踏、砸壓或振搗混凝土時直接頂撬鋼筋,造成鋼筋位移。

3.防治措施

(1)鋼筋綁紮或焊接必須牢固,固定鋼筋措施可靠有效。為使保護層厚度準確,墊塊要沿主筋方向擺放,位置、數量準確。對柱頭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臨時箍筋,按圖紙位置綁紮好,然後用φ8~φ10鋼筋焊成的井字形鐵卡固定。

對牆板鋼筋應設定可靠的鋼筋定位卡。

(2)混凝土澆搗過程中應採取措施,盡量不碰撞鋼筋,嚴禁砸壓、踩踏鋼筋和直接頂撬鋼筋。澆搗過程中要有專人隨時檢查鋼筋位置,及時校正。

1.現象

接頭處軸線彎折或軸線偏心過大,並有燒傷及裂紋。

2.原因分析

(1)鋼筋端部下料彎曲過大,清理不乾淨或端麵不平;鋼筋安裝不正,軸線偏移,機具損壞,卡具安裝不緊,造成鋼筋晃動和位移;焊接完成後,接頭未經充分冷卻。

(2)焊接工藝方法應用不當,焊接引數選擇不合適,操作技術不過關。

3.防治措施

(1)焊接前應矯正或切除鋼筋端部過於彎折或扭曲的部分,並予以清除乾淨,鋼筋端麵應磨平。

(2)鋼筋加工安裝應由持證焊工進行,安裝鋼筋時要注意鋼筋或夾具軸線是否在同一直線上,鋼筋是否安裝牢固,過長的鋼筋安裝時應有置於同一水平面的延長架,如機具損壞,特別是焊接夾具墊塊損壞應及時修理或更換,經驗收合格後方準焊接。

(3)根據《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cj18—98)合理選擇焊接引數,正確掌握操作方法。焊接完成後,應視情況保持冷卻1~2min後,待接頭有足夠的強度時再拆除機具或移動。

(4)焊工必須持有上崗證。鋼筋焊接前,必須根據施工條件進行試焊,合格後方可施焊。

(5)焊接完成後必須堅持自檢。對接頭彎折和偏心超過標準的及未焊透的接頭,應切除熱影響區後重新焊接或採取補強焊接措施;對脆性斷裂的接頭應按規定進行複驗,不合格的接頭應切除熱影響區後重新焊接。

1.現象

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滿足幫浦送、振搗成形等施工要求。

2.原因分析

(1)預拌混凝土設計坍落度偏小,運輸途中坍落度損失過大。

(2)現場攪拌混凝土設計坍落度偏小。

(3)原材料的顆料級配、砂率不合理。

3.防治措施

(1)正確進行配合比設計,保證合理的坍落度指標,充分考慮因氣候、運輸距離、幫浦送的垂直和水平距離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損失。

(2)混凝土攪拌完畢後,及時在澆築地點取樣檢測其坍落度值,有問題時及時由攪拌站進行調整,嚴禁在澆築時隨意加水。

(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顆粒級配必須滿足設計要求。對於幫浦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徑不應大於幫浦管內徑的1/3。細骨料通過 0.

35mm篩孔的組分應不少於15%,通過0.16mm篩孔的組分應不少於5%。

(4)外加劑摻量及其對水泥的適應性應通過試驗確定。

1.現象

混凝土入模前後產生離析或運輸時產生離析。

2.原因分析

(1)運輸過程中產生離析主要原因是小車運輸距離過遠,因振動產生漿料分離,骨料沉底。

(2)澆搗時因入模落料高度過大或人模方式不妥而造成離析。

(3)混凝土自身的均勻性不好,有離析和泌水現象。

3.防治措施

(1)通過對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漿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檢測,及時掌握並調整配合比,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

(2)控制運輸小車的運送距離,並保持路面的平整暢通,小車卸料後應拌勻後方可入模。

(3)澆搗豎向結構混凝土時,先在底部澆50~100mm厚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豎向落料自由高度不應超過2m,超過時應採用串筒、溜管落料。

(4)正確選用振搗器和振搗時間。

1.現象

混凝土初終凝時間過長,使得表面压光及養護工作無法及時進行。

2.原因分析

(1)混凝土水灰比過大,或現場澆築混凝土時隨意加水。

(2)外加劑使用不當(如高效緩凝型減水劑與所用水泥的適用性未經試驗),或摻量過大。

3.防治措施

(1)正確設計配比,盡可能採用較小的水灰比,工地上發現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應與攪拌站聯絡,採取調整措施,嚴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

(2)通過試驗確定外加劑的合理摻量,對於高效緩凝型減水劑應事先進行與所用水泥的適應性試驗,以確定合理摻量。

1.現象

拆模後混凝土表面出現麻麵、蜂窩及孔洞。

2.原因分析

(1)模板工程質量差,模板接縫不嚴、漏漿,模板表面汙染未及時清除,新澆混凝土與模板表面殘留的混凝土「咬接」。

(2)澆築方法不當、不分層或分層過厚,布料順序混亂等。

(3)漏振或振搗不實。

9 29質量通病防治專項施工方案

造工程一標段質量 通病防治 專項施工 方案編制人審核人 批准人限公司 2015年09月 質量通病防治計畫 第一章地面與樓面工程通病 2 第一節地面空鼓 2 第二節木地板不平整 2 第三節木地板鼓起 2 第二章門窗工程通病 3 第一節門窗扇翹曲 3 第三章裝飾工程通病 3 第一節抹灰面層起泡 開花 有...

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目的 為提高住宅工程質量,針對本工程特點,克服工程質量通病,制定本施工方案。土建工程容易出現的質量通病包括 牆體裂縫 鋼筋砼現澆板裂縫 樓地面滲漏 外牆滲漏 門窗滲漏 屋面滲漏 室內標高和幾何尺寸等。此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編制依據為 淮安市建築工程質量監督站 所發的質量通病防治導則。一 牆體裂縫防治...

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

目錄1 編制說明2 2 牆體裂縫防治的技術措施3 3 鋼筋混凝土現澆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3 4 廚衛間滲漏防治技術措施4 5 外牆滲漏防治技術措施5 6 門窗防滲漏措施6 7 屋面滲漏防治技術措施7 8 外牆抹灰面空鼓 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8 9 硬塑料管和聚乙烯軟線管敷設的技術措施 10 10 塑料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