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麥生產技術總結

2021-12-22 16:46:18 字數 3880 閱讀 9112

周友根興化市農技中心作栽站

近幾年,我市小麥生產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遲晚播、大播量常態化,粗放種麥比例上公升較快,季節緊張矛盾十分突出,產量潛力大幅下降。面對嚴重不利形勢,全體農技人員加強技術配套,適時調整技術思路,強化因田因苗指導,有效地減輕了災害損失,小麥單產仍取得了超預期的實績。

一、產量與效益

1、產量實績。統計局資料:夏糧總積128.

04萬畝,平均單產401公斤。其中小麥面積112.95萬畝,畝單產407公斤,總產45.

9707萬噸,同比分別增0.62%、3.56%和4.

23%;大麥面積12.92萬畝,畝單產387公斤,總產4.9955萬噸,同比分別增1.

1%、3.2%和4.24%。

2、產量結構。小麥畝有效穗數是10年來最高的一年,達35.7萬穗(連續2年35萬以上),較12年、11年分別增0.

56%和5.62%;每穗有效粒數31.7粒,增幅分別為11.

23%和-1.55%;千粒重僅38.6克,增幅分別為2.

66%和-5.39%;理論單產424公斤,分別增14.83%和-1.

63%。同比去年呈「增穗、增粒、增重」,而較前年呈明顯的「增穗、減粒、減重」特點。

表1 三麥產量結構統計表

3、效益分析。百戶調查表明,小麥畝平單產為422.3公斤(變幅為245~608公斤),同比去年378.

5公斤增11.6%。以公斤均價2.

2元計(去年1.98元),總產值為929.12元,同比增23.

97%。畝總成本825元,增加2%,其中人工成本203元,增加8%,人工成本增幅較快。畝淨收入僅104元,同比去年-58.

6元,畝增162.6元。不計自營地折租及家庭用工成本,畝平現金成本為405.

5元,僅增加0.84%,現金收入畝平523.5元,增幅達50.

75%。

表2 百戶典型產量及效益調查統計表

二、氣象與苗情

(一)氣象分析。我市小麥播期最早10月13日,最晚的12月10日,根據生產實際分為9類。適期早播小麥0℃以上總積溫為2168.

4℃,同比減7.7%;總光照為1308.1h,增16.

3%;總降水為441.2mm,增45.5%;總雨日為62天,增1.

6%。階段分布上,冬前及越冬期積溫均減少,冬前減幅達25%;而返青拔節揚花期均增加,返青期增幅達113.4%。

越冬期及灌漿期降水較多,其中越冬期增幅達548.8%。

表3 適期早播小麥主要生育期温光資源利用對照表

對灌漿期氣象分析,適期早播小麥有效灌漿期為43天,較極限晚播小麥35天多8天;有效積溫為877.3℃,增14.4%;降水量123mm,減36.

7%;日較差9.2℃,增14.8%。

所以,晚播小麥灌漿期氣象條件有明顯惡化趨勢,高溫逼熟、有效灌漿期大幅縮短,晝夜溫差縮小,大風降雨天所增多,產量潛力下降,穩產性變差。

以適期早播為對照,極限晚播小麥總積溫減幅達15.4%,總光照減18.5%,總降水減9.

1%。方差分析表明,產量與總積溫的數學關係為y=-642.2+0.

54x,r=0.9714**,總積溫每下降1個百分點,單產大約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以目前生產力水平,小麥畝產450公斤以上需積溫2000℃以上,因此,要確保單產穩定,臨界播期大約為11月8-10日。

表4 2023年興化不同播期小麥主要氣象因子彙總表

(二)農苗情簡析

1、耕播質量大幅滑坡,過去少見的「爛墒收稻」現象普遍。一是晚熟水稻斷水過遲,收割機械壅泥成溝,泥濘不堪。二是播期播量不配套,播種量達歷年最高,但早播不稀,晚播不密。

三是水稻秸稈全量旋耕還田問題多,如埋草過淺,爛墒旋耕,鋪草不勻,空隙過大,易凍易旱易漬易脫力。四是麥草全量還田田塊大腳塘多而深,遇雨蓄水爛墒,降漬速度較慢,易導致爛耕爛種。五是地區間、田塊間不平衡性明顯。

2、耕播方式多樣化,稻田套播種麥面積上公升迅速。據統計,今年我市棉套麥面積佔比12.1%,大豆等旱茬麥佔比3.

2%,稻套麥佔比達13.9%,淺旋耕撒播佔62.7%,全量旋耕還田佔4.

1%,機條播僅佔1.5%。其中稻田套播麥面積為淨增加,主要有切碎履蓋還田與稻草離田2種型別,共生期0-7天不等,播種均勻性較差,稻草切碎過長、勻草較差、覆草過厚。

3、遲播比例高,生育程序滯後,個體生長量小。適期早播小麥冬前積溫為483℃、冬前光照304h,而極限晚播小麥僅40℃和45.7h,下降幅度分別達91.

6%和85.0%。主要苗情為:

一是冬前分蘖過低,獨稈越冬比例較高。小麥冬前葉齡3.09葉,較常年少2葉左右,是歷史上苗齡最小的一年。

二是播期分散,平衡性較差。早播、適播、晚播、遲晚播和嚴重晚播麥面積的比例分別為8%、40%、27%、18%和7%,其對應的葉齡分別為4.94、3.

87、2.91、1.97 和0.

95 葉,葉齡極差達4葉以上,單株帶櫱分別為1.01、0.66、0.

10、0.00和0.00,全市仍有2萬畝左右尚未全苗,適播比例也是歷史是最小的一年。

三是早播不稀,晚播不密。早播、適播、晚播、遲晚播和嚴重晚播基本苗分別為21.63、22.

64、24.40、28.33和28.

30萬,早播適播麥基本苗偏大,而遲晚播和嚴重晚播麥基本苗偏小,非常不利於苗情轉化。越冬期技術思路堅持以「減災防災,平衡壯苗,安全越冬」為中心,要突出強調「安全」2個字,防止發生大面積的嚴重凍害、漬害和凍藥害。在具體技術措施上,關鍵是要做好「以管補差、以肥補遲、以防減災、促控結合」技術措施的宣傳與落實。

表5 不同播期小麥冬前温光利用程度統計表

5、春後苗情轉化快,群體峰值過高,早衰倒伏面積大。2月8日全市小麥單株帶櫱僅1.06個,全市旺長苗佔比2.

1%、一類苗佔比18.7%、二類苗佔比33.50%、三類苗佔比33.

2%、過弱苗佔比12.5%,突出表現在單株大分蘖過少,個體生長量不足,弱苗特徵明顯。但由於起點群體偏高,春後葉齡小,分蘖節位較多,返青後群體上公升較快。

在生育程序上參差不齊,雖總體生育程序偏遲,與去年相比呈「早中有晚、晚中有早」特點。全市小麥高峰苗為89萬,同比增2.1%,晚播小麥高峰苗期推遲,峰值過高,無效穗比例較高。

三、經驗與教訓

1、因應晚播措施有力。針對秋播嚴峻形勢,全面落實各項應對技術。一是落實「三搶」,突擊搶收、搶種、搶管,不能一播了之。

適墒稻田,採取0共生套播,留高樁秸稈切碎均勻覆蓋還田。墒情粘重稻田,在水稻收穫前5-7天套種套肥,稻草離田後開溝覆土。二是落實「三補」,抓好以質補遲,「寧遲勿爛」,推廣機條播或淺旋耕撒播,提高耕播質量;以密補遲,適播小麥基本苗控制在16-18萬內,強化播期播量配套;以肥補遲,增加基苗肥用量,促進早發壯苗。

三是落實「三防」,就是防積水脹漿,高標準建好麥田一套溝;防乾旱回芽,播後窨足一交水,如遇持續乾旱應迅速洇水造墒;防露籽雀害,充分利用開墒覆土、家雜灰或碎稻草覆蓋,保種保苗。四是落實「一拌一封一除」早防病蟲害,一「拌」就是用立克秀拌種防治紋枯病,一「封」就是充分利用藥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控制雜草,一「除」就要立足秋冬除草,搶睛暖天氣選擇安全藥劑搞好化除,預防「凍藥害」發生,確保一播成功。

2、推廣了遲晚播獨稈栽培配套技術。晚播麥推廣獨稈栽培配套技術,提高畝穗數指標為37-40萬穗,以主莖成穗為主要栽培目標。主要是根據播期、成苗率優化配套播種量,並採取對應的肥料運籌技術,強力控制分蘖,提高主莖成穗率。

3、強化了水稻秸稈全量機械還田配套技術。制定了稻草機械還田種麥技術10個作業工序和作業流程,嚴格規定了作業標準,明確了各工序的技術關鍵。成熟前7天開溝控水降漬,技術關鍵是降低土壤墒情,防止爛耕爛種;調啟切碎裝置,技術關鍵是碎草長度要短;低留茬勻速機收,技術關鍵是收割機行走速度均勻,留茬高度要低,碎草拋灑均勻;人工二次輔助勻草,技術關鍵是對部分成堆的稻草人工進行均勻灑鋪,確保全田均勻鋪草;全量施足基肥和秸稈腐熟劑,技術關鍵是適量增加速效氮肥;反轉滅茬旋耕還田,技術關鍵是滅茬深度、旋耕深度、碎土大小要達標;機械鎮壓,技術關鍵是泥草緊實無空隙;開好內三溝,技術關鍵是深度達準,內外暢通;機械化播種,技術關鍵是播種均勻、不漏播、不重播,播種量符合農藝要求;窨水沉實,技術關鍵是種子吸水達發芽標準,不回芽不漲漿,泥草進一步充分彌合沉實,土壤不板結。

啤酒生產技術 麥汁製造

第四章麥汁製造 麥汁製造又稱糖化,其工藝流程如下 麥芽 粉碎 麥芽粉 麥芽醪 蛋白質分解 酒花熱凝固物 糖化 過濾 煮沸 熱麥汁 迴旋沉澱槽 大公尺 輔料 粉碎 大公尺粉 公尺粉醪 糊化o2 發酵 冷麥汁 薄板冷卻 4 1 原料 輔料的粉碎 一 粉碎的目的與要求 1.粉碎的目的原料 輔料粉碎後,增加...

生產技術科2023年工作總結

山西煤銷集團和順運通煤業 2010年是和順運通公司的起步年,是生產技術科的創立之年。6月16日在公司各位領導關心支援下開始抽調人員,成立了生產技術科。在各位礦領導的帶領下,在其他科室的相互協助下,我科室執行幾個月以來,嚴格按照公司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及有關檔案要求,本著 安全第 一 預防為主 綜合治理...

生產技術科2023年工作總結

2010年快要過去,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生產技術科經過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下列主要工作任務和科室職能 一 生產計畫與施工進度管理 生產技術科是生產進度的主要責任部門,工程進展的快慢直接牽動著企業的發展前途。在礦山企業,生產技術科作為礦山生產的核心部門,其作用尤為重要。我科室在2010年參與了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