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積單位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說課稿

2021-10-09 17:22:01 字數 4618 閱讀 5318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教學設計

冀州市第一小學田文慈

教學內容: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人教版五年級下冊p46~4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計算、比較、分析、歸納,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並能進行正確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絡性,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體積單位的進率。

教學難點:體積單位的進率的化聚。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⒈教師提問:

⑴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1公尺=10分公尺1分公尺=10厘公尺進率是:10

⑵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

1平方公尺=100平方分公尺1平方分公尺=100平方厘公尺進率是:100

(3)口答填空,並說明演算法和算理.

4公尺=()分公尺=()厘公尺

500平方分公尺=()平方厘公尺=()平方公尺

先思考:

(1) 怎樣把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

(2)怎樣把低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一級的體積單位的名數?演算法:進率×高階單位的數低階單位的數÷進率

⑶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相鄰的兩個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呢?大家先猜一猜。

(板書課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二、新授:㈠體積單位的進率:

⒈ 認識立方分公尺和立方厘公尺的關係,(課件演示)問:⑴稜長是1分公尺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⑵ 1分公尺=()厘公尺,那麼稜長是10厘公尺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⑶1立方分公尺與1000立方厘公尺哪個大?為什麼?

⒉ 教師課件演示(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因為1分公尺=10厘公尺,所以稜長是1分公尺的正方體也可看作稜長是10厘公尺的正方體.

1分公尺×1分公尺×1分公尺=1(立方分公尺)10厘公尺×10厘公尺×10厘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板書: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

⒊ 推導立方公尺與立方分公尺的關係。

⑴教師提問:請同學們猜想一下立方公尺與立方分公尺之間有什麼關係?⑵反饋、匯報

稜長是1公尺的正方體的體積是1立方公尺。而1公尺=10分公尺,所以稜長是1公尺的正方體可以劃分成1000個稜長是1分公尺的小正方體,即1000個體積為1立方分公尺的正方體。

板書: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

⑶思考:1立方公尺等於多少立方厘公尺呢?

⒋ 小結: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⒌ 比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及進率,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處?(名稱、進率兩方面。)(**出示)

㈡ 體積單位的互化。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經常需要把體積單位進行轉化,現在來學習這個問題。)

⒈ 出示例3:3.8立方公尺是多少立方分公尺?

2400立方厘公尺是多少立方分公尺?

教師:看一看問題是從高階單位向低階單位轉換,還是低階單位向高階單位轉換?

想:因為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3.8立方公尺有3.8個1000立方分公尺

列式:1000×3.8=3800,填3800(第2題同上理)2400÷1000=2.4,填2.4

教師:審題時首先要注意什麼?試說出這兩道小題的解答過程和算理.想:因為1立方分公尺為1000立方厘公尺……

⒊ 出示例4:看見你得到哪些資訊?

⑴這個包裝箱的體積是多少?v=abh=50×30×40

=60000(cm3)

=60(dm3)

=0.06(m3)

⑵ 大家想一想,問題中沒有要求我們最終用什麼單位,你選擇哪乙個?為什麼?如果出現這樣答,你必須選擇那個答案?答:這個牛奶包裝箱的體積是0.06m3。

⑶ 你還有其他的途徑求出體積為0.06m3。先轉化單位,再計算

⑷ 小結:在具體的解決問題中,要根據題目的要求轉化體積單位,還要注意已知條件單位之間的統一。

三、鞏固練習:⒈口答填空

1.02m3=()dm3960dm3=()m323dm3=()cm336000cm3=()dm3⒉判斷題:3、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掌握了什麼知識?還有什麼問題?

五、作業:

教材p48頁3、5題。

板書設計:

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

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

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反思

冀州市第一小學田文慈

今天教學的是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內容很簡單,學生基本能在當堂掌握。但在整堂課上,感覺自己還有一些地方教學的不到位,學生對於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更多的是資料上的認識,缺少直觀形象的對比,在得出1立方分公尺和1立方厘公尺之間的關係後,我應該讓學生進行實物圖形的比較,這樣學生才能夠清楚地感知到多少個1立方厘公尺的正方體可以拼成乙個1立方分公尺的正方體。但由於沒有配套的教具,課上我就直接讓學生看掛圖來進行對比計算,因為1分公尺=10厘公尺,所以兩個正方體的稜長相等,體積也相等。

由此發現1立方分公尺的正方體體積和1000立方厘公尺的正方體體積相等,得出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學生雖也掌握了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但掌握地不夠深刻,對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之間的區別更是停留在表面上。在課後,為了彌補課上的不足,我讓學生圍繞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分別解釋了為什麼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的進率是10,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的進率是1000,在解釋中,學生深層次地思考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及體積單位間的不同點,同時也理解了這三種單位之間的聯絡。

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是探索推算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重點之二便是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間的換算,在練習題中除了體積單位的換算外,還增加了面積單位的換算,讓學生對比練習,加深理解對這兩種單位換算之間的區別。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對單位換算的掌握情況是另人滿意的,我沒有用以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熟記高階單位到低階單位要乘進率,低階單位到高階單位要除以進率,而是讓學生用箭頭表示,箭頭從高的單位指向低的單位,箭頭往右乘進率(即小數點向右移動),箭頭往左除以進率(即小數點向左移動),雖然這種方法也有點程式化,但它簡單易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掌握單位換算的知識有很大幫助,學生完全熟練之後,可以省略箭頭,但任何這種型別的題目都可以用到這種方法來幫助思考。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說課稿

第一實驗小學田文慈

說課內容: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課本的內容《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一、說教材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課本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間的進率以及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複習長度單位公尺、分公尺和厘公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係,面積單位平方公尺、平方分公尺和平方厘公尺相鄰單位間的進率關係,建立相鄰體積單位的進率之間的關係。首先出示了乙個的正方體,乙個稜長為1分公尺,再出示乙個稜長為10厘公尺。

讓學生分別算一算它們的體積。由此發現: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

對於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公尺和立方分公尺的進率,教材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探索得出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最後通過例3和例4的教學,讓學生初步嘗試應用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不同體積單位的換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這堂課我設計了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讓學生通過計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掌握了數學知識,提高了數學能力。

二、說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主要達到以下目標:

①通過計算、比較、分析、歸納,使學生經歷1立方分公尺=1000立方厘公尺、1立方公尺=1000立方分公尺的推導過程,理解和掌握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②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並區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它們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並能正確應用體積單位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轉化。

③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對舊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

④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之間的緊密聯絡性,能夠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並能正確地進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教學難點:通過計算、比較、分析、歸納,使學生能**出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

四、說教法和學法

現在教學的目標不是使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也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教給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本節課的教學我準備運用談話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教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計算、概括出鄰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00,教給學生發現、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學生深刻地理解體積單位間進率的來龍去脈,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五、說教學程式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學,借助於電腦動畫影象,使學生對體積單位進率是1000的概念,明晰地建立在長、寬、高的三維空間基礎上,這樣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長度、面積和體積單位的區別。 體積單位中高階單位與低階單位之間的化和聚,方法與長度單位之間,面積單位之間的化和聚相同,學生很容易理解,主要的問題是要準確掌握單位間的進率,同時還要注意審題習慣的培養,所以新課中注意學生對計算過程和算理的表述。

新課教學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分為兩個層次。通過動畫圖,幫助學生認識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長度,面積,體積單位的對比。

第二部分教學體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轉化。體積的高階單位轉化為低階單位;低階單位轉化為高階單位.

第三部分使學生掌握實際應用題中的單位換算。

第四部鞏固練習。

體積體積單位教學反思

睜開眼,看看實物圖。進一步鞏固三個單位的表象及相互聯絡的認識,在比較中明晰,在比較的過程中修正,達到教學效果的正牽制。3 反饋驗收,有的放矢。用體積單位知識解決開始爭論的問題。追加乙個問題 你是怎麼知道的 從數 算 總結方法。從而得出 要計量乙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前後照...

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西池學校劉秀芳 教學內容 體積單位 教學目標 1 能認識常用的體積單位 公尺3 分公尺3 厘公尺3 2 能直觀感受1公尺3 1分公尺3 1厘公尺3的實際大小,並能應用體積單位估算常見物體的體積。教學重點 建立體積的空間觀念 初步感知體積單位的大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體積是1立方厘公尺 1立方分公...

體積和體積單位教學設計

資訊科技支援的教學環節優化 課程作業模板 作者資訊 資訊科技支援的匯入環節優化 一 第一步 設計前的分析 第二步 技術支援的匯入設計 說明 在這一步裡,請將你在匯入環節上要說的話,預估的時間,所採用的資訊科技支援 請具體說明如何利用資訊科技來優化匯入效果,並擷取重要畫面,鏈結相應的文件 呈現在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