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論》實驗內容

2021-09-22 06:11:30 字數 3841 閱讀 8371

1、實驗內容:液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的變化(三年級下冊)

實驗器材:水、燒杯、酒精、天平、量筒

實驗結論:

2、實驗內容:認識二氧化碳(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錐形瓶、集氣瓶,帶有玻璃的塞子、軟管、小蘇打、醋、澄清石灰水、長、短蠟燭

實驗結論:

3、實驗內容:空氣的成分(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蠟燭、透明玻璃杯、水槽、紅色水、火柴

實驗結論:

4、實驗內容:公尺飯、澱粉和碘酒(六年級下冊)

實驗器材:飯粒、碘酒溶液、麵包片、

實驗結論:

5、【實驗名稱】溫度計的使用

【實驗目的】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學會正確使用溫度計

【實驗器材】燒杯、水、溫度計

【實驗步驟】 1、(溫度計主要有三部分構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時,手拿溫度計的上部。 2、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完全浸沒在水中,不要接觸容器壁。

3、3—5分鐘後,等溫度計的液柱靜止後,讀出溫度。 4、讀數時,溫度計不能拿出水面,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頂端相平。此時水的溫度是攝氏度。

【實驗說明】規範讀、寫溫度的單位。即:攝氏度 ℃

6、【實驗名稱】**水往高處走的秘密(或物體的毛細現象)

【實驗目的】了解毛細現象,能解決水往高處走的秘密

【實驗器材】毛巾(或布條)、紅墨水、實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細不同)、紙片、水槽

【實驗步驟】 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幾滴紅墨水(為了便於觀察),使水變成紅色。 2、將實驗材料一端同時浸入水槽中,仔細觀察現象,發現:水沿著布條(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紙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會沿著實心管上公升。

還發現粗細不同的空心管,細管的水公升得高,粗管的水公升得低。

【實驗結論】水能沿著有空隙的材料上公升,這種現象叫做毛細現象。空隙越大,公升得越高;反之公升得低。

【實驗說明】了解生活中毛細現象例項:(1)浸在臉盆裡的毛巾滴水;(2)用粉筆吸滴在紙上的水;(3)用衛生紙吸灑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燈的酒精能源源不斷地到達燈芯頂端……

7、改變浮和沉

【實驗名稱】改變物體的浮和沉

【實驗目的】了解改變沉浮的基本方法

【實驗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雞蛋、鋁片、兩個小瓶(乙個空的、乙個盛有沙子)、鹽、塑料泡沫

【實驗步驟】 1、首先把橡皮泥、雞蛋、鋁片、兩個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雞蛋、鋁片、乙個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團捏成小船狀,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內物體倒出,放入水中時,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著雞蛋的水中加入鹽,雞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3、再把橡皮泥團捏成一團,放入水中時,它又沉入水底;在浮著的小瓶內裝上物體,放入水中,小瓶沉入水底;再把雞蛋放在沒有鹽的水中,雞蛋又沉入水底。

【實驗結論】改變物體沉浮的方法有:(1)改變物體的形狀;(2)改變物體的重量;(3)改變水的密度

8、 玩滑梯的啟示【實驗名稱】**摩擦力大小與什麼有關

【實驗目的】了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

【實驗器材】長木板、毛巾、橡皮筋、被拉動物體(鉤碼及鉤碼盒代替)

【實驗步驟】 1、用橡皮筋在光滑的木板上勻速拉動物體,觀察橡皮筋的長度變化。 2、在木板上鋪上毛巾,讓它表面變得粗糙,再用橡皮筋拉動剛才的物體,觀察橡皮筋的長度變化(比在光滑木板上拉動時橡皮筋變得更長些)。說明:

在光滑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木板上運動摩擦力大。 3、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動物體,觀察橡皮筋長度的變化;向鉤碼盒內加放鉤碼或減少鉤碼來改變物體重量,再拉動觀察橡皮筋長度變化。會發現:

物體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實驗結論】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體輕重有關。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實驗說明】 1、「被拉動的物體」用「鉤碼盒」代替,在改變物體輕重時,只改變盒內鉤碼數即可。 2、對比實驗的設計從四年級上冊開始,而這裡沒有要求學生學會設計對比實驗(即實驗中只有乙個不同條件,其他條件相同)。但作為老師準備材料時應做到心中有數,按對比實驗要求準備。

3、測力計的使用是四年級下冊設計的內容,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認識測力計以及力的單位「牛頓」,因此,不能用測力計拉動物體比較力的大小,只能用橡皮筋或鬆緊帶拉動,通過比較橡皮筋或鬆緊帶長短變化獲得「摩擦力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一知識。

9、燈泡亮了【實驗名稱】**基本電路的組成(或:**燈泡亮的秘密)

【實驗目的】學會連線電路,了解乙個完整電路的組成。

【實驗器材】電池及電池盒、開關、導線、燈泡及燈座等

【實驗步驟】 1、 用導線把電池(裝入電池盒)、開關、燈座(固定好燈泡)依次連線起來。 2、 合上開關,燈泡就亮起來了。 3、 開啟開關,燈泡就滅了。這樣,就組成了乙個完整的電路

【實驗結論】乙個完整的電路主要包括電源(如電池)、開關、導線、用電器(如燈泡)四部分。

【實驗說明】實驗步驟中,讓學生明白各部分的作用: 1、 開關:控制燈泡亮滅; 2、 電源:

電的**; 3、 用電器:用電工作的機器,統稱用電器; 4、 燈座、電池盒是附屬部分。

五、p33第12課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實驗名稱】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實驗目的】會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燈泡連線在乙個完整電路中【實驗說明】小學階段不必出現「串聯」、「併聯」兩個名詞。讓學生明白共有兩種連線方法:一種是手拉手,另一種是併排連線,形象掌握即可。

10、 誰的本領大【實驗名稱】**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

【實驗目的】了解哪些物體容易導電,哪些物體不容易導電

【實驗器材】塑料、玻璃、橡膠、紙板、木頭(幹、溼)、石頭、金屬絲(銅、鐵、鋁……)、電流錶

【實驗說明】 1、把電池、燈泡、開關用導線連線起來。

2、把各種材料連線進電路,看燈泡亮不亮;區分常見導體、絕緣體。 3、有意識地準備幹、溼兩種木塊。連線幹木塊時,燈泡不亮,說明幹木塊不容易導電;連線溼木塊時,由於電路電流小,燈泡也不亮,但不能根據這一現象確定溼木塊不容易導電,從而屬於絕緣體,這時教師應引導用更精密的儀器電流錶來檢測,從而認識到溼木塊是導體。

3、區分好「容易」、「不容易」與「能」、「不能」的不同。

11、聲音的產生【研究聲音產生的秘密及聲音傳播】

【實驗目的】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了解聲音能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

【實驗材料】音叉、電源、真空儀、水槽、桌球、

【實驗說明】能用典型材料發出聲音,看到它在振動。一般實驗分三種物態。固體:

音叉被敲響後,音叉發音,手感到振動或立即插入水中,會看到水花四濺和波紋;手敲鼓和鑼會感到振動。氣體:用吹滿氣的氣球,鬆手時有聲音,這時看到氣球口振動或嘴吹小瓶,會聽到聲音,看瓶內小塑料泡沫在振動。

液體:用燒杯來回倒水時有聲音,水面在振動;往水中投東西或攪動,水也發出聲音,同時水面在振動。在桌子一端輕輕敲擊,在另一端能聽到聲音;找一發聲物體如鬧鐘或手機,讓其不斷發出聲音,包好塑膠袋放入水中,還能聽到聲音……種種現象說明,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並向四面八方傳播。

把一電鈴放入未抽空氣的真空儀內,聽到鈴聲,開動抽氣機,逐漸把儀器內的空氣抽掉,鈴聲逐漸變小,最後消失。

12、擺的秘密擺的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實驗目的】了解什麼是擺,擺的快慢與什麼有關

【實驗器材】:不同長度的線、鐵架臺、秒錶、夾子、硬幣。

【實驗說明】:出示乙個擺,告訴學生:這叫擺。

擺由擺線、擺錘兩部分組成。示範:自然鬆手,來回一次叫擺動一次。

讓學生明確兩點:1、擺線要拉直;2、手不能加力。否則會產生干擾。

擺有快慢之分。讓學生猜測: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其實,影響擺快慢的因素有許多。一般教材都把:擺幅大小、擺錘輕重、擺線長短這三項作為研究物件。

要研究其中乙個因素,必須控制好另外兩個因素。其實,擺的快慢與擺幅大小無關,從而減少乙個因素。做對比,每次研究都只有乙個變數。

改變條件沒有改變條件研究過程發現擺錘重次數最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在限定的時間內設計乙個擺。猜了不說,數了才算,使學生意識到「證據」的重要性。

小學科學教學論筆記

小學科學教學的意義及概況 一 科學與科學教育的內涵 1 什麼是科學?2 科學教育的內涵是什麼?二 科學教育的價值與國際科學教育進展 1 科學教育的價值 2 國際科學教育的進展 國外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1 美國 普及科學 美國2061計畫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了以提高全體美國人科學素質為主要目...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總結

六 實驗教師的培訓方面 本期中,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 實驗教師培訓計畫 執行,數學教師全部進行了培訓,使絕大部分數學教師會使學數學儀器。科學 自然 專任教師的培訓更為嚴格,通過培訓後的自然教師能使用與自然有關的實驗儀器。在上級檢查中,我校的 普實 實驗檢查效果良好,得到上級的肯定。七 實驗教學的研討工...

小學科學教師實驗教學指導

在自然課程基礎上改革而來的科學課程,更加重視學生 的過程與方法,而科學實驗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 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教學,雖然沒有科學家所做的科學實驗那樣複雜和規範,其目的還是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用科學實驗的方法,去 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質和規律,從而培養他們科學 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達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