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科學論的侷限與反思

2022-02-02 07:57:27 字數 950 閱讀 9231

作者:江超

**:《新校園·中旬刊》2023年第07期

摘要:教學在理論的語境中,被構造成一門科學,這種取向是對「教學是什麼」這一問題的側面回答,把教學當成科學導致機械論。教學作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從各類理論規定中脫離出來,回歸其實踐性與現實性。

關鍵詞:教學;教學科學;教學科學論

教學是什麼?這是乙個關於教學本體的發問。對它的回答關係到對教學的理解,也關係到整個教學理論的建構和現實的教學實踐過程的開展。

當前對於理解教學是什麼主要有三種聲音:教學是一門科學,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是乙個複雜的系統。它們各自的產生有著獨特的背景,理解這三種取向的侷限及相互關係有助於為教學研究提供乙個清晰的思路並批判地給當前的教學論研究定位。

一、教學被視為一門科學的理論基礎

教學被視為一門科學是從教育心理學化開始的。從裴斯泰洛齊的心理學化的嘗試開始,到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每一次心理學的變革與發展,都會給教學帶來機遇與挑戰。在心理學化的背景和教學設計理論下,教學被視為一門科學是因為教學是「有效的」「合規律的」與「合目的的」。

通常的描述是既符合教學的一般規律,又依據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建立在心理學發展基礎上的教學觀認為:對教學物件的發展過程或成熟機制的把握,能夠通過教學活動的組織實現外在刺激或行為與內在心理狀態的聯結,從而實現對內在心理的有目的的調控,使其朝著人們所需要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對於不可控的心理成熟過程,則注重把握關鍵期,在最佳時機、最佳範圍內促成最有效的發展效果,以達到最大程度地使用人的心理潛能的目的。

教學設計理論被認為是人們應用教學規律的主要表現。教學設計乙個很明顯的特點是把心理學的學習論和教學心理學滲透在其中。最初的教學設計帶有明顯的行為主義色彩,而後加涅的教學設計原則、梅里爾的成分呈現理論、賴格盧斯的精加工理論、藤尼森等人的概念教學理論以及斯堪杜拉的結構學理論等為教學設計理論注入了更多新鮮的理論血液。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與教學設計思想的結合催生了教育技術學這一新的學科。

小學科學教學論筆記

小學科學教學的意義及概況 一 科學與科學教育的內涵 1 什麼是科學?2 科學教育的內涵是什麼?二 科學教育的價值與國際科學教育進展 1 科學教育的價值 2 國際科學教育的進展 國外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1 美國 普及科學 美國2061計畫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了以提高全體美國人科學素質為主要目...

《小學科學教學論》實驗內容

1 實驗內容 液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的變化 三年級下冊 實驗器材 水 燒杯 酒精 天平 量筒 實驗結論 2 實驗內容 認識二氧化碳 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 錐形瓶 集氣瓶,帶有玻璃的塞子 軟管 小蘇打 醋 澄清石灰水 長 短蠟燭 實驗結論 3 實驗內容 空氣的成分 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 固定在玻璃上的...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

2 重視教學評價,通過評價去指引學生的行為。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 促進學習,最終實現課程宗旨,即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後再進行,而必須伴隨於教學過程之中。在教學中要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