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論筆記

2023-01-02 18:12:02 字數 4903 閱讀 7552

小學科學教學的意義及概況

一、科學與科學教育的內涵

1、什麼是科學?

2、科學教育的內涵是什麼?

二、科學教育的價值與國際科學教育進展

1、科學教育的價值 2、 國際科學教育的進展

國外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1)美國 《普及科學 —— 美國2061計畫》

20世紀80年代,美國開始了以提高全體美國人科學素質為主要目標的科技教育計畫 —— 「2061」計畫,美國的教育界和科技界提出了「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的響亮口號。

美國全民科學素養型目標:

以學生為中心,在科學概念的學習過程中,養成獨立設計和安排實驗、控制變因、動手操作、細心觀察、尊重資料、分析資料和歸納推理的習慣;在科學活動中,獲得獨立自學能力,尊重他人、互助合作,並能運用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評價處理各種事物;在困難情況下,能以開放的心智和理性的心態,查詢變因、走出困境。

(2)英國 「教育改革法」與《國家課程標準》

科學課程主要關注的是:科學方法、

科學意識、科學與社會的聯絡(「sts」)、

集體精神和合作能力……

(3)日本新的理科「課程目標」

義務教育理科改革的基本方針是:

a、貼近自然;

b、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和實驗;

c、培養科學的**能力和態度;

d、培養科學的見解和思維方法。

三、我國小學的科學教育概況

1、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過程。

2、我國小學科學教育改革的基本情況。

(1)科學課改的基本理念

a 宗旨是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

b 課程以**為基礎

c 強調整體性

(2)科學課改的基本趨勢

a 教育目標趨向全面性

b 課程內容更趨向綜合性

c 課程實施上更強調**式、體驗式學習

三、我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現狀

(1)國家把「科教興國」立為國策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2)從第三次全教會到「基礎教育改革綱要」

2023年6月,**召開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

2023年6月,國家教育部頒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新「課標」的制定與實驗試點

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含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也是《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在本學科的具體體現,必須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大膽實踐,經常加以反思,促進不斷提高。

教改實驗區、實驗校是課改的先行者、探索者,其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如何理解課程名稱從《自然》、 《常識》到《科學》的轉變

體現了課程觀念的更新、內容的拓展。

與國際接軌,利於國際交流。

反映課程目標的轉變。

現代關於科學教育的一種觀點:

一種通過對現代科技知識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概念,學會科學的方法,培養科學的態度,懂得如何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科學與社會的有關問題作出明智的抉擇,以培養科技專業人才,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主要任務:

(1)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兒童對科學的興趣

(2)引領兒童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

(3)幫助兒童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

(4)使兒童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5)培養兒童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

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

· 科學**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科學**指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中提供的幾個科學**的例子:**蚯蚓的生活習慣和所具有的科學價值,探索影響水蒸發的種種因素,單擺研究。

我國《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的幾個科學**的例子

小學科學新課程、新理念介紹

一、關於《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

1、課程標準的地位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程標準》

教材、教學和評價------

2、《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簡介

四大部分 + 附錄)

二、小學科學學科的課程性質與主要理念

1、小學科學學科的課程性質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是長期的,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乙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這門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導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2、小學科學課程的主要理念

※ 科學學習要以**為核心。 **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

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

關於科學**

科學**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節。科學**不僅可以使小學生體驗到**的樂趣,獲得自信,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而且可以使他們識別什麼是科學,什麼不是科學。

科學**不僅涉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畫、觀察、實驗、製作、蒐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還涉及到對科學**的認識,如科學**的特徵。

科學**能力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和**活動,必須緊密結合科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而不能簡單地通過講授教給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科學**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涉及科學**的某乙個或某幾個環節,也可以是全過程。

我國《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的幾個科學**的例子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習科學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

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1)對「教師是園丁」的反思

(2)對「教師是蠟燭」的反思

教師還應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郝京華:「我們所說的教材是一種大教材觀,不僅僅是一本學生用書。」

路培琦:「教材是什麼,教材就是提供給老師進行教學的素材,是給你的乙個思路。你遇到這個素材和思路,要想辦法達到你制定的教學目標,因此,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當作聖經來念。」

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師間的合作應是「蘿蔔烤肉」

愉快而有效的合作

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內容與教學設計

一、小學科學課程的目標

1、小學科學課程的總目標

(1)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2、小學科學課程的分目標

(一)科學**

(1)知道科學**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活動計畫。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資訊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複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 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家園的道理。

3、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係

上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為了使總目標能夠落實到科學課程的教學組織、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及課程資源配置之中,《標準》將總目標從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各分目標的達成是單獨進行的。好的教學活動,往往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

因此,在實踐中,各分目標必須作為乙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把握。

二、小學科學課程的內容

《小學科學教學論》實驗內容

1 實驗內容 液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的變化 三年級下冊 實驗器材 水 燒杯 酒精 天平 量筒 實驗結論 2 實驗內容 認識二氧化碳 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 錐形瓶 集氣瓶,帶有玻璃的塞子 軟管 小蘇打 醋 澄清石灰水 長 短蠟燭 實驗結論 3 實驗內容 空氣的成分 四年級上冊 實驗器材 固定在玻璃上的...

論德育滲透在小學科學中的教學實踐

德育教育對於乙個孩子一生的成長都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此時正是學生形 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 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乙份安定與和諧。然而,學生在學校的很大一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抓住課堂教...

教學科學論的侷限與反思

作者 江超 新校園 中旬刊 2014年第07期 摘要 教學在理論的語境中,被構造成一門科學,這種取向是對 教學是什麼 這一問題的側面回答,把教學當成科學導致機械論。教學作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從各類理論規定中脫離出來,回歸其實踐性與現實性。關鍵詞 教學 教學科學 教學科學論 教學是什麼?這是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