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 期末考試複習

2021-09-19 18:17:48 字數 5040 閱讀 2534

一、選擇題 10 * 2』= 20』

1. 成層論p23-25:

經濟再生產理論(s·鮑爾斯和h·金蒂斯合著《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

文化市場論 (r·柯林斯)

社會資源分配說(天野郁夫)

2. 學校教育制度的劃分(代表)p48 :

**集權制 — 法國 ; 地方分權制 — 美國 ; **與地方合作製 — 英國 。

3. 學校出現的時間p59 :

世界上最早的學校:幼發拉底河流域發掘出西元前2023年前的學校遺址

我國最早的學校出現在夏朝

4. 我國近代學校誕生的標誌p60 :2023年京師同文館的設立

5. p61 : 1902 《欽定學堂章程》 「壬寅學制」

我國近代第乙個比較完整的、在全國頒布並加以落實施行的學制——《奏定學堂章程》

1904 《奏定學堂章程》 「癸卯學制」

1912 「五育」並舉 《學校系統令》 「壬子學制」

6. 學校文化的概念 p87:

學校的物質文化、組織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課程文化

7. 學生次級文化的研究取向 p87-89:分為

文化衝突的研究文化元素的研究文化生態理論的研究適應理論的研究

8. 教師的角色p105: 期望角色、領悟角色、時間角色

9. 教師的成長階段p115-116:

新手階段、高階新手階段、勝任階段、熟練階段、專家階段

10. 個體本位論、社會本位論(觀點、代表人物)p135-136:

個體本位論:教育目的應當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決定。

盧俊(法)、泰裴斯泰濟(瑞)、康德(德)、福祿培爾、赫欽斯

社會本位論:教育目的應由社會的要求來確定。

柏拉圖荀子納托爾普迪爾凱姆凱興斯坦納白爾格門涂爾幹

真正的個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類才存在。 —— 孔德

教育的目的在於是社會進步,促進社會發展。 —— 巴格萊

11. 課程論流派(代表人物)p158:

活動課程論(杜威)、要素課程論(巴格萊)、結構課程理論(布魯納)、情意中心課程論(馬斯洛)、三支柱課程理論(艾德勒)、概念重建課程理論(派納)

12. p164 我國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試行: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管理。

13. p195 最早使用didactica(教學技術)的是德國教育學家拉特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14. 教學理論 p197:

赫爾巴特:「明了、聯合、系統、方法」四階段教學論

杜威:建立「做中學」教學理念,建立五步教學法:情境、問題、假設、推斷、驗證

15. p240 認知性道德發展模式:目的側重遇到的認知,強調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

16. p244 體諒模式:目的側重於道德情感,強調培養兒童的道德敏感性。

二、 名詞解釋 4 * 4』= 16』

1. 教育制度p47:

教育制度是對組成教育系統的各要素進行調節,保證教育活動得以進行的規範系統和機構體系。

教育制度的規範系統包括教育傳統、倫理道德及意識形態等內在於社會的思想觀念和制定成文的對教育行為進行明確規範約束的政策法規。

教育制度的機構體系包括正規教育制度、非正規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

2.學生成長p93:

學生成長是指個體在學生生涯階段中身心上的持續的有規律的變化過程,特別是學生的身心向積極方面變化的過程。

學生的成長受到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學校教育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社會和教育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學生新的需要與學生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間的矛盾,是學生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

3. 教育目的p132:

教育目的是指人們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自身發展需要,以觀念或理念形式體現出來的指導教育實踐活動的關於受教育者素質總體發展規格的預期設想或規定。

4. 課程p154:

從詞源分析,課程一詞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一般而言,它是為實現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及它的目的、內容、範圍、分量和程序的總和,包括為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而營造的學校環境的全部內容。

5. 校本課程p165:

校本課程是相對於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學校為基地而開發的課程。

它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滿足社群、學校、學生的差異性,充分利用學校社群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

6. 有效教學p204:

有效的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

具體說,教學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蘊:1.有效果 2.有效率 3.有效益。

有效教學有五個特點:1.引起學習者學習的動機2.明晰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3.基於學生的接受方式授課4.引導學習者投入學習過程5.只想學習著的自主學習。

7. 學校德育p227:

學校教育是一種狹義的德育,是指學校道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通過創設適合德育物件道德生長的價值環境 , 促進其道德規範在認知、情感、信念和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理解與建構,從而完善其品德的教育活動,是一種規範性教育。

三、簡答題 4 × 5』= 20』

1.現代學校有哪些派生功能 p39-44

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在學校這一社會機構中體現為學校本質功能的模糊、派生功能的無節制延伸。具體而言,我國學校的派生功能表現為六個方面:

(1)學校具有「託管所」的照管功能

由於學校的存在,未成年人從幼時至成年,大部分時間在學校裡接受教育,因此學校就無意中承擔了「監護人」的只能,具有「託管所」的照管功能。

(2)學校具有後勤保障的功能

我國學校具有為學生提供一切生活保障的功能。

(3)學校具有執法的功能

(4)學校具有降低失業率、環節就業壓力的功能

(5)學校具有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功能

(6)學校實體直接或間接地拉動了經濟增長

2.學校教育制度的制約因素 p57-58

影響學校教育制度形成的幾個主要因素有:

一、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民族文化傳統

教育制度最早是政治教化的工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政治制度的結構影響著教育制度的型別。)生產力的發展對人才的規格及教育的物質條件產生制約。

此外,乙個民族乙個國家固有的文化傳統對於教育制度的制定也產生潛在的影響。

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

人類成長發育成熟的基本規律制約著教育制度中學習年限的規定,學習階段的劃分,教學方法的使用,教育目標具體內涵的確定,課程內容難度的選擇以及教材的編寫原則等內容。

三、個人利益的博弈

一種教育制度的長期存在具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要認識到這種教育制度與社會系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現有教育制度是各個階層群體個人利益的相互作用,相互鬥爭形成的結果。

個人利益在教育制度中體現的多少要與具體的歷史相聯絡。

3.學校的職能 p67-68

學校承擔著主要的教育職能,此外,學校在某種程度上還具有一些教育以外的職能:

(1)完善個體人格、實現個體價值

(2)人才篩選、社會分層

(3)學校的政治經濟文化職能

(4)學校肩負著文化傳承與更新的職能

總的來說,學校對於個體具有完成社會化,實現價值的職能。個體接受學校教育的過程就是學校履行人才篩選、完成社會分層的職能的過程。同時,學校也肩負著一定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職能。

4.學生成長有哪些規律 p93

學生成長有其獨特的規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學生成長的不平衡性

學生成長的不平衡性主要指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的不平衡和發展速度的不平衡。

(2)學生成長的順序性

學生的成長不是隨機式的,而是按某種固定的順序開展的。學生的成長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3)學生成長的階段性

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神新發展的階段性。

(4)學生成長的個別差異性

學生的成長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差異是由不同的遺傳、環境和教育等因素造成的。

5.關於 ·活動課程理論的特點或要素課程理論的觀點p157-159

活動課程理論有五個特點:

一是鄉土性,它以兒童所在的地區的課題為題材;

二是綜合性,它沒有傳統的學科界限,而以生活題材為學習單元;

三是經驗性,兒童通過解決面臨的問題重構經驗;

四是生索性,它沒有明確的量的限制,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學習;

五是心理學化,它強調把教材復原為原來的經驗,變為直接和個人的經驗。

要素課程理論的觀點為:

要素課程理論強調人類遺產的教育價值,強調傳遞人類文化經驗的重大意義,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掌握人類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可以分為三大類:文化要素、民主理想、智慧型要素。

文化要素是指基礎知識和技能。

民主理想是指對學生進行品德與理想教育,強調教育要保衛和加強民主理想。

智慧型要素是指對學生進行智慧型方面的訓練,這是教育所不可或缺的。

總之,要通過對學生的文化要素的學習與掌握,從而獲得良好的理解力,具有高深的智慧型。

6.校本課程開發的條件p170-171

校本課程開發需要一定的條件作為保證。它的前提條件有六個,分別是:

1)法定的學校自主:學校有條件的自主決策權,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首要條件。

2)明確的學校教育哲學:一所學校必須要有自己明晰而具體的辦學方向或辦學目標。

3)教師的專業精神與技能:如果沒有教師運用豐富的相應知識與技能經驗參與,校本課程開發是無法執行的。

4)共享的課程資源:學校與學校之間應有有效的合作,共享課程資源。

5)內部評價機制的改進:校本課程追求個性、追求學校特色的形成,需要適用的評價方式。

6)與課程專家的合作:尋求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助益於本校的發展。

7.有效教學的特點p202-204

在實踐層面,有效的教學活動應該具備以下五個特徵:

(1)引起學習著學習的動機:教學應該在學習者自己想學的心理基礎上開展。

(2)明晰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學習者只有知道自己將要學什麼以及將學到什麼程度,才能有意識地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3)基於學生的接受方式授課:教學要點易於理解,使學習者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晰,才不致學習者分散注意力。

(4)引導學習者投入學習過程: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在了解學習者的基礎上因材施教,調動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教育學》期末考試卷

教育學 期末考試試題 一 選擇題 每題1分,共10分 1 教育目的不具有 b a導向功能b激勵功能c調控功能d評價功能 2 教育評價的核心是 b a價值判斷b價值引領c客觀描述d增值探索 3 下列教學方法中以語言傳遞資訊為主的方法是 a a講授法b演示法c實驗法d研究法 4 教學活動的本質是 d a...

測量學期末考試複習

第一章1.什麼是測量學?測量學的本質是什麼?答 測量學是研究和確定地面點空間位置的科學。座標與高程 2.測量學的任務包括哪兩方面?答 測定 指定用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通過測量和計算,獲得地面點的測量資料活著把地球表面的地形按一定比例縮合成地形圖,供科學研究,國民經濟建設和規劃設計使用.測設 將規劃圖...

理論力學期末考試複習

題型及比例 填空題 20 選擇題 20 證明題 10 簡答題 10 計算題 40 第一章 質點力學 20 25 一 質點的運動學 i 重點考查 非相對運動學 1 描述質點的運動需要確定參照系和座標系。參照系 沒特別宣告,一般以地球為參照系,且認為地球是不動的,即以靜止座標係為運動的參考。座標系 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