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孩子生交往能力的實踐研究

2021-09-10 05:55:10 字數 4917 閱讀 4498

關愛孩子

我們學校是一所農村分校,學生由於交往範圍狹窄,大部分孩子怕生人,羞於與他人交往,交往能力比較差。同時,其家長知識結構、周圍環境單一,設施簡陋,孩子交往圈相對封閉等侷限,並且農村父母對培養學生交往能力認識不足,僅滿足於讓孩子吃好、穿好、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重視智力開發,不能為孩子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缺乏正確的培養學生交往能力的態度和方法。再有由於社會、家庭、學校某些原因,農村學生的交往能力讓人堪憂。

馬克思指出:作為社會存在的人,其「交往是固有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一書中提到:

「把教育的本質定位為交往」。美國著名職業規劃專家卡耐基曾指出:乙個成功的管理者,專業知識所起的作用是百分之十五,而交往能力卻佔百分之八十五。

東方「神童」魏永康,13歲時以高分考進湖南湘潭大學物理系,17歲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然而,就是這個創造了無數神話的神童,卻由於交往能力極端低下,最後退學回到了老家。他的事例,也充分體現了人際交往之重要。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兒童的生活離不開交往,兒童良好的品德形成也離不開交往。如何在新課程下的《品德與生活》學科中從小培養農村兒童的交往能力,從交往中體驗情感、開發兒童的思維,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增強教學的實效性,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現在,孩子在家裡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同齡人互相關心、愛護、合作的環境和條件。因而,以自我為中心意識較強,時常出現不願意和別人交往的現象。這樣,不利於學生的生存、生活和發展。

因此我們以研究《品德與生活》課堂中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為切入點,以 「交往式教學」為主要活動載體,通過交往來倡導兒童的合作意識、自主探索意識、競爭意識,以此來培養農村孩子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根據自己的實踐就上述問題作了以下嘗試:

一、師生交往,消除孩子交往的心理障礙。

新的課堂教學應成為師生共同參與、互相作用,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教」者、「述」者、「問」者或指導者,而且是「學」者;兒童也從單純的「聽」者、「答」者的規定角色中走出來,充當了「問」者、「論」者、「思」者等角色,還可能承擔組織部分兒童之間共同活動的任務。這種可變動的、師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動關係,本質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和在**式的教學過程中的交往。

這樣,使師生之間的溝通由單一壟斷走向多維多元。因為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強調:「應當把學習活動置於乙個社會環境中,使兒童自主地在情景中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多多採用談話交流作為教學的一種形式以利於教師與兒童之間更好地互動。

」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所以,老師應始終尊重兒童的知情權、參與權、發展權,使溝通情景和溝通關係如同所有社會的交往過程一樣,更加多種多樣、多層次、多維度,從而與受教育者真正建立起互動的主體性的夥伴關係。教師和學生的交往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1、尊重孩子。

孩子如果懼怕教師,就很難使「交往」順利進行。要營造交往氛圍,首先,教師必須變居高臨下、諄諄教導的親切關懷為民主平等的親密合作,讓兒童意識到自己和老師是平等的,讓兒童感受到老師是愛我的.其次,強調師生之間的民主、寬容,對兒童的發言,教師要微笑傾聽,善於發現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

這樣,兒童才能保持積極的心態,樂於參與到各種討論中來, 採用言語的、動作的、情感的等多種方式,扮演觀察者、同伴、指導者和評價者等多種角色,同孩子進行廣泛、積極的相互作用,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意識、堅強的意志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兒童的自主性、能動性才能得到不斷的發展,使課堂充滿活力、智慧型和情趣。因此,讓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地交往成為一種教育力量。

斯霞老師說過:「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須借助於愛,歸結於愛,這是教育的靈魂和真諦」。如:

我在一年級上《學校裡的一天》時,我讓同學們畫一畫國旗時,發現乙個孩子上課偷偷吃東西,我特意不去看他,用欣賞眼神看著另外的同學:「呀,現在第一組的小朋友畫得太象了,老師真喜歡。接著,我又轉向剛剛吃東西的小朋友:

「現在同學們都做得很好了,老師真高興。」我想:當學生出現一些錯誤時,有時需要迴避一下,給孩子乙個改正的機會和時間,也就是說:

為了尊重孩子,有時「教育需要等待」。

平時,老師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以極大的熱情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時,老師的一句鼓勵的語言會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如:

我在上《我們的學校》一課時,首先帶領孩子們**了校園的國旗、花草、運動場……後,再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小手繪出我們美麗的校園。當乙個小朋友畫好拿給老師看時,對我說:「這是我們的新學校。

」老師用充滿欣賞的表情,驚訝地讚嘆:「呀!我們的新學校好美呀!

這國旗和幾棵柳樹畫得特別漂亮。不過,還可加上你的設想,讓我們的學校更美。」這時,我故意不去注意其它同學,但後來幾天中陸續收到同學的畫,「老師,送你一幅畫!

」聲音是那麼地悅耳。每個學生不斷地有新的創意。可見,老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誠懇的讚揚、認真的表情、平等的氣氛,都顯得多麼的重要。

這樣能滿足學生渴望得到重視、愛聽好話的需要,從中,在師生的平等交往中受到良好的薰陶,從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孩子。

教師尊重兒童的自尊心、尊重兒童的個性特點,平等地進行教與學的交往活動,使師生之間的溝通渠道暢通無阻,能有效地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生成智慧型。

要使農村學校師生之間順利交往,教師在與學生群體的交往中,要真心誠意地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一定要走入學生中,去真誠地幫助他們,指導他們,去教育他們,引導他們。葉瀾教授說:

「發展」作為一種開放的生存性動態過程,不是外鑠的,也不是內發的,人的發展只有在人的各種關係與活動的互動作用中才能實現。」所以,我們的《品德與生活》課中合理利用交往中真實的帶有衝突性的道德情境,讓學生直面與自身利益切實相關的矛盾衝突。如:

在教學《美麗的校園》時,我告訴同學們:「有困難找老師,不管是物質的支援,還是精神的鼓勵:是熱情的讚揚,還是冷峻的堅持,目的都是為了大家的健康成長。

」我們通過老師帶學生走一走,看一看,讓學生走一走樓梯,告訴學生拐彎處、樓梯口、單槓、雙槓……注意安全;池塘邊雖然很美,柳葉青青,魚兒遊蕩,但我們不要趴在欄杆上,拐彎處慢慢走,不衝撞,安全第一最重要。最後,讓同學們討論:上課為什麼不能亂喊亂叫?

跟同學討論問題為什麼聲音要輕?走校園的樓梯為什麼不能跑?……

通過各種主題活動,創造場景和多種道德選擇機會,讓學生能大膽地與老師交往,使學生在交往中變得越來越主動,越來越文明,越來越活躍。,教師用自己充滿真摯情感的語言,使兒童產生共鳴,受到感染。

採用教學新用語,隨著教師觀念的轉變及師生交往密度的增加,教師經常採用符合兒童心理需求的教學新用語,使教學語言真正成為師生之間情感聯絡的有力紐帶,例「願不願、想不想」「再努力、加油」、「你真行、真棒」「教教同學、噹噹小老師」、「沒關係、謝謝」等等。並充分運用教學媒介,如手勢、眼神、教學的節奏變化等與兒童主體表情互動,使兒童自覺投入,積極參與交往。用眼神表達關愛,用微笑當作獎勵,撫摸傳遞喜愛,也可坐到兒童中間參與討論、輔導、講述。

在這種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兒童可掌握交往的知識、方法、技巧。

平時,對學生中一些不同觀點,教師應持開放態度,不要輕易否定兒童討論性的不同解釋和觀點,對有些教師一時不能作出肯定或完整的回答,應對兒童講明「我也不十分了解」、「等我查詢一下」。有些交往活動,可以與他們交談、讓他們反駁、提問、挑戰,以利於形成教學民主氛圍。充分開發學生自身的潛力,使學生有新的生成,新的感悟。

3、富有情趣。

大部分的農村孩子表演技能相對城鎮孩子不主動些,因此,教師多採用各種童話故事、小品、遊戲等形式去教育,寓教於樂。如在學習《上超市》一課時,我們在教室裡辦了乙個文具「超市」,學生扮演售貨員,教師扮演顧客來買東西,東張西望地找東西,這時學生就主動來問:「請問您要買什麼東西?

」教師扮演的顧客就會向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學生就耐心帶著「顧客」選購介紹各種商品及功用,「顧客」買到了想要的東西,滿意地笑了,同時對「售貨員」的服務態度滿口稱讚,學生獲得老師的表揚,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和快樂的情緒,同時在與教師的交往中也鍛鍊了與人交往的能力。

又如:我們在學《當好小主人》一課時,我們要學生演一演小品「不懂事的小主人」:爸爸、媽媽出去了,外公、外婆來到家裡,家裡只有丁丁,而丁丁開啟門後卻只顧自己玩,應答外公、外婆的態度冷淡,語言生硬。

在表演小品時,教師也進入角色。小品以後讓學生評一評,丁丁做得怎麼樣?外公外婆會是怎樣的感覺?

如果你是丁丁,你會怎麼做?通過小組交流、集體討論使同學們知道,交往時對人要有禮貌,態度要熱情,服務要周到。在學《我願與你交朋友》時,教師也融入到學生中與同學們一起玩,一起跳,大家玩得多快樂。

總之,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與孩子們一起參與,既有教師與學生群體之間的交往,又有教師與學生個體之間的交往,教師始終要做到尊重對方,多賞識孩子「太棒了!」有時與一年級的孩子真誠擁抱,用兩個手拍一拍,學生課堂氣氛活躍,告訴學生,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感到真快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只有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老師親自參與每乙個遊戲,一起去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懊惱,使學生們感到老師是他們中的一員和可信賴的朋友,並樂於和教師進行交往和遊戲。

對老師的信任感和崇拜心理,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最佳效果,有良好的交往氛圍,才能使學生大膽吐露自己的心聲,使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近。

二、生生交往,激起孩子交往的熱情。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就十分提倡同伴影響法,積極鼓勵兒童的互教和互相影響,以此促進兒童的學習和發展。他認為兒童在和同伴相處的過程中會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關係,孩子們興趣相接近,相互間感情融洽,共同語言多,在交往中能擺脫同**交往的畏怯心理,他們願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憂表達出來,並從別人那裡獲得豐富的資訊。孩子間的交往,不僅可以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更能宣洩他們內心的喜怒哀樂,從而促進孩子活潑開朗個性的形成。

我們努力使學生做到:

1、樂於交往。

如果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那麼,學生之間的交往時常是學生自發的、自覺的交往。農村孩子怯於主動與人交往;在與陌生人交流時,兩眼不敢看對方,顯得十分拘謹、膽小,社會交往能力比較差,不能友好與同伴相處,在遊戲活動中獨佔玩具、爭搶玩具現象普遍,攻擊性行為較多,在學習活動中,對新鮮事物的興趣淡漠,愛依賴老師解決問題,缺乏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遊戲活動與教學的優化結合,實質是將教師有目的、有計畫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生自發的、自主的遊戲活動靈活地、互補地、有機地結合起來,並積極參與學生的活動,這樣既順應學生的自然發展,又對按照社會的要求來發展學生,發揮遊戲與教學的最大價值,培養師生之間的感情,促進學生健康快樂的發展有著巨大意義。

如何發展孩子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眾所周知,交往溝通以及與他人的合作能力極其重要,尤其在當今社交複雜的社會,所以如何從小灌輸孩子的交往和合作意識,培養交往和合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些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內向,不願意與其他孩子交往,不合作,喜歡自己獨處。其實,這與目前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乙個孩子有關,家裡的資源都是屬於乙個人,不需要付出,不...

非藝術生的造型實踐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該研究從非藝術生的自身條件出發,結合造型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採取由淺入深 由表及裡 由平面到立體 由具象到抽象的教學原則。最終根據造型實踐在其專業領域的應用規律和重要性,系統地闡述了非藝術生造型基礎課的教學思路及方法。通過這些方法逐步來確立非藝術生的設計觀念,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綜合活動中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研究方案

一 問題的提出 1 21世紀聯合國教育委員提出四個學會 學會求知 學會共處 學會做人 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處就是學會交往。2 我園地處農村,人們的教育觀念比較滯後,人們更多的是注重知識的獲取,而忽視了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也很少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和環境,一般獨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3 目前,我們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