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國古代養生體育的發展研究

2021-08-26 10:01:20 字數 4601 閱讀 4297

摘要:養生體育作為傳統養生和體育健身的交叉性領域,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明確養生體育的概念和闡述養生體育重要性的基礎上,追根溯源,分析古代養生體育自先秦至明清的演變發展歷程,以其引起人們的重視,促進養生體育的進一步發展。

小清新:養生體育;發展歷程;傳統文化

作為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乙個瑰寶,中國古代養生體育有著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它始於先秦時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歷代的醫學、哲學和宗教思想的薰陶之中不斷發展和成熟,逐漸形成幾乎涉及人的一切生活領域的系統而穩定的理淪體系和實踐方式。

1、中國古代養生體育產生的理論基礎

傳統養生體育是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和知識分子在長期生活經驗和勞動實踐基礎上對人類健康理論與方法的總結,其內容豐富涉及飲食、起居、勞逸、導引、情緒等方面,遵循順應天時地利、練養結合的原則;防患於未然的預防原則;剛柔相濟、動靜結合的活動原則,深蘊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哲理和人生智慧型。

1.1 中國傳統養生思想的原點——《詩經》

2600多年前的《詩經》不僅是中國燦爛詩歌文化的輝煌起點,還標誌著我國古代生命觀的發展邁向了乙個新階段。在《詩經》的眾多詩歌中,祝頌長壽、萬壽無疆的詩篇頻繁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先秦時期人民長生萬壽的意識。例如,典籍《尚書·泰誓》中的「惟天地,萬物父母。

惟人,萬物之靈」。樹立於先秦時期的「人貴論」為養人、育人、使人長壽的養生思想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古代歷代醫學家皆以《詩經》中的生命觀為出發點,不斷尋找長壽無疆的秘訣,便逐漸衍生出中華豐富的養生體育文化。

1.2 中國傳統養生體育產生與發展的哲學基礎

中國古代儒家、道家和陰陽家等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都對古代養生體育的發展形成了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儒家的修身養心、仁壽相兼,重禮和節、養生延年,演練六藝、調養情性的養生理論對我國傳統養生的最終形成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道家自然養生思想以無為和樸素作為養生體育的指導思想,以致柔練生,參與體驗作為身體練習的方法,以超越的精神人格作為體育的追求目標,從而建立了自己博大精深的養生體系。儒家和道家思想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倡了以「身體練習」作為養生的手段,如「演練六藝」「參與體驗」等。

這些思想為體育與養生的融合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在我國傳統養生體育長期發展過程中,諸子百家的一些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精氣神學說、中庸理論、形神兼養的整體觀,甚至與養生思想有些背道而馳的「佛教教義」均與其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融攝。由此可見,中國傳統養生體育思想從歷史角度來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它的發展道路上,受到不同時期不同思想的影響,或促進或抑制,而逐步形成為今天具有多元思想的養生體育。

2、古代養生體育的作用

2.1 促進大眾健身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來越對健康和生命更加關注,而中國傳統的養生體育對於促進人類自身的健康和關注生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很多醫學專家、科學家和相關學者都會中國傳統體育在保健和養生方面的方法開始研究,掀起了一股研究體育保健和養生的熱潮。因此,在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有必要對傳統的體育養生進行研究,同時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2.2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當今世界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自然是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環境,儘管人類和自然在發展方面成反比例的關係,但是人類的生存不僅離不開自然界同時自然界有著自身發展的規律是不可被消除的。人類在進行社會活動,進行改造自然的過程首先是「人化」的過程,人類在進行自然改造的過程中很容易忽視自然自身所具有的特有的自然規律,同時忽視人類自身所具有的自然屬性,不斷地對自身及自然界進行著破壞。而傳統的養生體育強調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崇尚自然的養生觀,根據自然的四季交替及人自身的活動規律來恰當地養生,達到人和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目的。

3、古代養生體育的發展歷程

3.1 先秦時期

戰國時期的《玉王·行氣銘》上,關於行氣的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錄:「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講的是乙個深呼吸行氣的乙個過程,吸氣較深則量多,量多則會向下伸,而下伸便能固定在丹田;之後再緩慢呼出,有如草木要發芽,往上生長,與吸入時恰恰相反是向上退,退到極致。天機在上動,地機在下動,由此得生機勃發,如果反逆之則必死。

這種由上而下,又由下而上行氣,被叫做「小周天」,是比較有功效的行氣方法。這個方法在當時被雕刻在劍柄的玉上,由此可見其盛行及重要性。表明在戰國時期,行氣不僅是養生、強身健體的方法,同時也被廣泛應用到軍事訓練、武術練習中。

3.2 秦漢時期

在秦漢的時候,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追求長生不老的風潮,在此風潮中,導引便被神化了,成為一種能夠使人達到長生不老的秘方。東漢末年名醫華佗在議論導引的功效時就曾說:「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導引是仙者所為,是輕身飛舉的手段,使許多人為之痴迷.2023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導引圖》。

帛書《導引圖》上共有四十四個動作,比《莊子》書中記載的「熊經鳥伸」是增加了許多.原圖在每個動作旁都有題**字,但因帛書部分殘缺不全,現在已無法全部恢復,僅存三十多處.從現有的題**字與動作形象對比推斷,《導引圖》中不僅有仿生動作,如鷂背、口狼、龍登、(鳥)信、沐猴灌、口鶴、猿呼、熊經、鶴口等,還有專門療疾的引(頹)、引聾、引項、引炅中、坐引八維等,還有和呼吸相結合的仰呼、以杖通陰陽等,導引動作的屬性增多了,活動範圍擴大了。其四十四個動作分四排排列,表明一年分四季,在不同季節進行不同內容的修煉。

3.3 隋唐時期

隋唐時代的按摩**是**疾病的重要手段。宮廷太醫署設有一名固定的按摩博士,四位按摩師以及十五位按摩生。他們職責是:

「掌教導引之法以除疾,損傷折跌者,正之。」這說明了按摩**不僅能夠**內病,還能醫治身外病傷。隋朝的太醫院博士巢元方帶領有關人員編著了聞名於當時的《諸病源候論》,重點對各種疾病的病源、病機、病狀,附有導引方法展開闡述,並發表《養生方導引法》,把按摩**進一步細分為和按摩、行氣和導引。

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著有醫書六十餘卷,他不僅是道教的虔誠信徒,也是著名的養生專家。他以「養心蓄精,運動適當」為戒條,活了一百多歲。他所主張的養生運動中,叩齒、摩耳、摩面、摩腹、押頭、挽髮、鳴鼓、松腰等按摩手段佔了較大的比重。

此外,他還特別重視摩腹,在著名醫書《千金翼方》中提到「平旦點心飯訖,即白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成了人們效仿借鑑的物件。

3.4 宋元時期

宋代有名的道教徒蒲處貫曾經提出:「養生者,行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水流則清,滯則濁,養生之人,欲血脈常行,如水之流,頗行不已,然亦稍緩,即是小勞之術也。

」這段話成了我國最早的生活鍛鍊法,提醒了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隨時鍛鍊,以便緩解工作壓力和消除疲勞,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同時, 「小勞術」的傳播較為廣泛,託言是唐代孫思邈所作的《孫真人衛生歌》,實是宋代人的作品.其中說:「發宜多梳氣宜練,齒亦數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崑崙(指頭部),雙手揩摩常在面,食後徐行百步多,手摩脘腹食消磨.夜半靈根(指舌)灌清水,丹田濁氣且須呵.」(《夷門廣牘》)現在日本流行的「養生十六宜」就是根據上面的內容演化而來的.

南宋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中有:「《八段錦》一捲,不題撰人,吐納導引之術也.」宋刻的《八段錦》已不可見,現傳世的《八段錦》是明刻本,其序言中說八段錦是南宋將領牛皋創編的,但在宋人洪邁所著《夷堅乙志·八段錦》中說:北宋政和七年,起居郎李似矩「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

八段錦裡面包括了上下肢、頭部及腰部的各種動作,是比較全面科學的鍛鍊身體的徒手體操,在廣為傳播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工整理和充實,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出現,例如有「文八段—武八段」之分,又有「南派—北派」之說,可見其在當時流傳之廣泛。

3.5 明清時期

《易筋經》始見於明代,是少林寺僧人用於強身健體的一種徒手體操,清人王福源取十二式與十二段錦合刻,名為《內功圖說》,其中有「韋馱獻杵」三式,從其動作名稱中就可知道是出自佛教徒創編,僧人在修心養性中也需要鍛鍊身體,後易筋經流傳到社會上,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中國古代的健身體操,從最早的「熊經鳥伸」到帛書「導引圖」四十四式,華佗的「五禽戲」,隋唐時代的按摩「小勞術」,宋代的「八段錦」,以及明代的「易筋經」,可以看到古代導引的發展,是在醫家、道教、佛教文化影響之下不斷充實、豐富起來的.但這只是從導引範圍的發展演變**的。如果從養生體育來說,太極拳則是中國古代健身養生最富內涵、最有成就的鍛鍊專案。

明朝末年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原是明朝的乙個武官,練過內家拳法,隱居在家,便以道家養生的思想結合內家拳法創編太極拳。太極拳雖是健體養生的操練,但因為是由內家拳派生的,所以具有練武性質,「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太極拳最初只在陳家中習練,經幾代人的傳承發展,到了乾隆年間,河北人楊露禪在陳家溝做長工,學會了太極拳。

楊回到北京後,在清王朝府中做拳師,對陳式太極拳進行了改編,將其中一些跳躍、剛勁、高難動作進行了刪除,改編成舒展大方、柔中有剛、剛柔相濟的拳式,適合於各種年齡階段的人練習,成為最具有健身、防衛、表演特色的拳路,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很快便在社會上廣為傳播。

結語:從先秦時期的起源到隋唐時期的發展以及後世的發揚光大,無不體現了中國古代養生體育的博大精深。中國古代養生體育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乙個瑰寶,它的產生和發展與中國醫學的產生和發展是基本一致的,又由於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的介入,而使中國傳統養生理論不斷充實和完善,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王偉.對中國傳統養生體育衍生、發展的再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05(02)

[2]劉亞.中國古代養生體育的發展[j].體育文化導論.2011(02)

[3]丁玲輝.略談**傳統養生體育文化的起源和發展[j].**民族學院學報.2005(11)

[4]譚蘇銘.對中國養生體育研究現狀的再思考[j].價值工程.2010(11)

[5]李兵.從中國與西方體育養生思想的比較看養生體育的發展走向[j].雲夢學刊.2005(03)

文章**——海內論壇

關於我國近代道路發展情況

我國在公路交通運輸方面能夠取得這樣大的成就,源於我國與別國迥異但更加有效地制度影響,但是也不能排除先進的工業生產裝備,正如紀錄片 大國的崛起 所述 先進的工業裝備能極大的提高勞動效率 能讓我們在更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程。但是,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的發展不光是技術方面的進步,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如綜合國力...

關於我國SPF雞 蛋 發展情況的綜述

摘要本文從spf雞 蛋 的概念,spf雞群的建立程式 生產要求 飼養管理及環境監測注意事項等方面對spf雞 蛋 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同時闡明了spf雞 蛋 的發展歷史及國內外的生產現狀,綜合分析了我國spf雞 蛋 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對我國spf雞 蛋 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借...

關於我國服裝定製營銷模式的研究

從本世紀開始,中國的服裝市場由原來的供小於求的賣方市場轉入供過於求的買方市場,各個服裝企業之間,服裝銷售渠道之間競爭異常激烈。而大多數服裝企業仍然採用專賣店 商場店中店 批發市場為主渠道的分校形式,以產定銷,難以滿足顧客的需要,服裝生產和銷售嚴重脫節,經營風險極大。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