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新課程發言稿

2021-08-20 08:35:03 字數 3525 閱讀 6678

高中歷史新課程課堂教學反思

學校:永登一中姓名:王有龍

各位老師,大家好!其實今天的發言根本算不上什麼經驗,只是將我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提出來,供各位老師參考。

2023年我到蘭州參加新課程的相關培訓時,第一節課是由西北師大的李瑾瑜教授上的。

李教授一開始便用了美國歷史課上的乙個案例,歷史課上老師宣布考試分數後,發現學生垂頭喪氣,便說,如果想要加分就給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種人的學生加分。學生們都憤怒地喊叫,拼命跺腳,把課本、書包扔向老師表示**。老師用早已準備好的盾牌來抵擋,並用水槍向學生掃射。

學生們坐下歇一歇的時候,老師嚴肅地說:剛才就是當年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反對種族歧視,組織示威遊行的情境,他倒在了統治者的真槍實彈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但卻給我們留下了《我有一夢》的篇章。此時教室裡鴉雀無聲,學生被老師剛才的話深深吸引和打動。

老師趁機提出兩個問題供學生思考和**:1、種族歧視的危害。2、消除種族歧視的意義。

於是學生開始了積極地思考和**。這是西方的課堂,我們姑且不討論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打架」的事情,姑且不討論混亂的課堂秩序。在這個歷史課堂上,師生在教師設定的歷史情境中演出了一場動人的歷史話劇:

教師高明地創設、引導,學生自然地參與,師生在歷史情境中共同、真誠地感悟、**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的是主導作用,引導學生上高速公路,使學生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這便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之所在。

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要用自己獨特的、開放的和創新的現代歷史觀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感悟和**歷史,培養他們的優良個性、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將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貫徹到教學當中來,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主動建構課堂

轉變教學理念,是新課改中的最主要轉變,就是要改變「滿堂灌」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老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以及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教會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並且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要注重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中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教師的組織引導及課後的鞏固反饋這樣三個環節,當然主體環節是課中環節,即教師的組織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

這就需要教師課前精心設計,主動建構課堂,巧妙鋪設台階,把學生引入「設境--**--分析--發現--解決」的主動學習中去,從而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創造性思維得到培養。在此過程中主要體現的是教師的課前設計和設計中的智慧型。如我是這樣設計《辛亥革命》這節課的:

課程匯入:利用天安門廣場節日所放的孫中山畫像(用多**向學生展示國慶節天安門廣場所放的孫中山先生畫像),提問為什麼給予孫中山如此高的地位?提問兩三個同學讓其回答,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集中點評,自然匯入新課。

課程過程:將整課分為三部分:了解(基礎)、理解(加深)、見解(創新)

第一部分----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識和相關知識。以學生課前準備,課堂閱讀提問為方式。讓學生系統的知曉辛亥革命的五個方面的基本知識:

①條件(經濟、階級、思想、組織、軍事)

②爆發(武昌起義----各地響應)

③成果(建立中華**、《臨時約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結果(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

⑤性質和意義

第二部分----理解:課前查閱資料作好準備,上課時學生分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和總結,解決三個問題:

①辛亥革命為什麼首先發生在武昌?

②《臨時約法》體現西方資產階級的哪些政治觀?

③袁世凱為什麼能篡奪革命果實?

第三部分----見解:方式與第二部分相同,課前查閱資料作好準備,上課時學生分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討論、**和總結,解決三個問題:

①如何評價三民主義?

②辛亥革命是成功還是失敗?

③如果你生活在當時,你會提出怎樣的救國方案?

在這個過程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積極地討論和**,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同時,我認為不能為了營造一種活躍的課堂氣氛,把自主學習變成學生的自由學習;任憑學生在課堂上熱烈地討論,自己則在旁邊當看客,還冠以分組式教學、合作學習、民主教學之名。而應該講求實效,量力而行,實事求是,不作秀,不折騰,不走過場,不一刀切,該精講時必須精講,該細講時必須細講,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根據本節課的內容靈活安排,從而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統一。

二、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有效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便會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引發學生探求創新的慾望。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課程歷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形象的地圖、恰當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匯入等均可引入其中。但歷史課涉及內容廣,時間跨度大。

並且新課程的標準裡面的模組幾乎都是以專題的形式出現,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我認為借用多**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多**可以將文字、影象、動畫、**等多種資訊組織起來,以其鮮明逼真的動態畫面,情感豐富的音響效果刺激學生的視聽,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從而更易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興趣,活躍課堂。

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我認為最有效的情境創設是將這些形象的資料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多**的方式展現出來。

如《羅斯福新政》這節課,在講到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的經濟大蕭條時,我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大蕭條時代的**資料再現當時的情境,在大螢幕上放映了一幕關於2023年銀行提款浪潮的場景。然後,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1)你從**中看到了什麼建築?

(2)人們在幹什麼?(3)他們為什麼這樣?(4)你認為這**是什麼時候拍的?

(5)大蕭條時期美國銀行倒閉可能對這個國家有什麼影響?之後討論開始,教師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不斷補充歷史資訊,並在投影片上列出綱要。學生們則了解到20世紀30年代初美國上千家銀行倒閉造成千家萬戶分文皆無的災難性後果。

如果沒有多**教學來創設歷史情境,教師用再豐富的語言也難以再現經濟危機時大蕭條的場景,因而難與學生達成共識。

三、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面對新課程,教師要以「博」、「精」作為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歷史教學改革和當今新形勢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否則是不可能教好該學科課程的。為了激發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對本學科的更深刻、更廣泛的認識,我想教師還應對本學科的發展史及其發展的前沿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除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的想法和做法之外,我認為還有乙個問題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的去解決。即初高中歷史教育現狀和知識的銜接問題。

新課程的編寫採用了專題的形式,而這應建立在學生掌握通史的基礎之上。但初中歷史由於中考不考或只考政、史合捲,課時安排少,又缺乏專業教師,往往是其他學科的專業教師代課或兼課,完全沒有正規的教學、學習和訓練環節。這就決定了眾多學生對初中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理想,無法成為學習高中歷史課程的必要的知識基礎。

總之,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身新課改,我最真切的感受是在艱難中求索,在兩難中抉擇。如何在兩難中抉擇,沒有現成的路可走,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不能不走,不能走錯,更不能回頭。

我們只能在充滿矛盾的現實中尋找出路,用智慧型去化解難題,用機智去逾越障礙,用改革去實現目標!

以上便是我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的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做法,說的不對的地方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在全縣新課程培訓活動中的討論發言稿

問題一 教學9加幾時,當學生不能說出湊十法時,怎麼辦?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學生不能說出湊十法的情況。我想這裡是有原因的。那就是 如果我們平時或課前滲透引導得法,學生就一定能自己說出湊十法。滲透的方法是,我們在數20以內數的時候,可讓學生先估數,在數的過程中,可讓學生先圈出裡面的10個...

課題實施匯報發言稿

我是西青實驗小學的一名課題組成員,我校研究的課題是 家校合作對小學生實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實踐研究 我們也是嘗試著來做,今天主要是向其他兄弟實驗單位取經來的,下面就將我校在課題實施階段的做法向大家做以簡單的匯報 1 本學期開學初和期末召開了兩次課題組成員會議,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課題實施方案,明確...

新課程實施總結

新課程的困惑 體驗了乙個月的新課程,感受了現代化教學裝置和手段給我們老師帶來的便利,心中曾有過一陣的激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心中的那份喜悅於激動逐漸的被教學上的一些困惑所替代。我上的是二年級的數學,教材上的一些內容是我有些手足無措,比如 在認識m cm的單元後面有個個內容是讓學生估計實際物體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