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生平事蹟研究課題總結

2021-08-19 06:43:41 字數 4843 閱讀 6332

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無數種舉世矚目的藝術形式。國畫尊為國粹;書法舉世無雙;詩詞歌賦更是占有一席之地。從古至今,多少才子,學者投身於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但學有所成終是寥寥無幾,而全部收入囊中的更是鳳毛麟角。

而蘇軾,卻正是這鳳毛麟角中的領袖人物。他的博學多識,令後人不勝羨之。

在文風絢爛的宋代,有乙個父子三人都成為傑出作家的家庭,而這個家庭的代表,正是一代文豪——蘇軾。他才情奔放,為宋代最傑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理論均有獨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方面獨具風格。而蘇軾所作之詞更是標新立異,把自己的胸襟氣度,人生經歷融入詞中形成了不同前人的鮮明個性特色。他以他的學富才雄,一洗文學界「綺羅香澤之態,宛轉稠繆之度」唱出了「關西大漢,銅琶鐵板」之音,令天下耳目一新,開發出另一番新的天地。

一曲《江城子密州出獵》將心中的無限豪放渲洩得淋漓盡致:「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更是召顯豪邁本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曲《蝶戀花》亦是突出他心中清曠「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一句句慷慨之詞,一陣陣爽朗之笑,一首首千古絕詩,編織成乙個個如雷貫耳的名號

蘇軾的文章,由於閱歷豐富、學問淵博,突破了無數繁文縟節,不少篇章都力求自由而又準確的表達出深邃的思想意境。把韓愈、柳宗元以來所提倡的文章發揮到極致。他將自己的處世曠達和曠世之才注入文風,使之瀟灑磊落、飄逸爽朗。

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的視野使他的作品千姿百態,不拘一格,無法城法牢籠。有的情懷婉轉,有的詼諧廣博,有的慷慨豪邁……都意境高雅,氣韻充沛、自然天成。這不僅因為他學識渾厚和兼收幷蓄的深厚學養,更可以看出他的創作追求和人生境界。

一切的一切,都使他成了北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與思想嘉佑元年(1056),蘇軾首次出川赴京應舉,次年與弟轍中同榜進士,深受主考歐陽修賞識。嘉佑六年應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後其父蘇洵於汴京病故,他扶喪歸里。

熙寧二年(1069)初還朝任職。因與王安石的變法主張有許多不同,請求外調,自熙寧四年至元豐初期他先後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元豐二年(1079)他因所謂以詩文誹謗朝廷的罪行下獄。僥倖被釋後,謫貶黃州。元佑元年(1086),舊黨執政。

蘇軾被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但在罷廢免役法問題上與舊黨發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

六年召回,賈易等人尋隙誣告,蘇軾請求外任,先後被派知潁州、揚州、定州。這期間,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斷進行某些興革。紹聖元年哲宗親政,新黨得勢,貶斥元佑舊臣,蘇軾被一貶再貶,由英州(今廣東英德)、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

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101)七月死於常州。蘇軾在儒學體系的基礎上濡染佛老,他把儒、佛、老三家哲學結合起來,各家思想對他幾乎都有吸引力。

他早年具有儒家輔君治國、經世濟民的政治理想,有志改革北宋的萎靡的積習。佛老思想一方面幫助他觀察問題比較通達,在一種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背後,仍然堅持著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主義又有嚴重的逃避現實的消極作用。這種人生思想和生活態度,在他的創作中都有明顯的反映。

蘇軾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於他主張改革但不贊成王安石變法,因而既與變法派發生矛盾,又同維持現狀的保守派有所上蘇軾為人表裡澄澈,講究風節操守,這就使他既不見容於元豐,又不得志於元佑,更受摧折於紹聖。然而這正好有利於他加深閱歷,擴大視野,使他在文學上獲得很大的成功

蘇軾對文藝創作,傾注了畢生精力。他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反對「貴華而賤實」,強調作者要有充實的生活感受。他認為為文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文理自然,姿態橫生」(《答謝民師書》),要敢於革新獨創,「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書吳道子畫後》)。

蘇軾重視文藝創作技巧的**,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風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進一步「了然於口與手」來解釋「辭達」(《答謝民師書》),已經觸及了文藝創作的特殊規律。蘇軾的創作實踐體現了他的文藝觀。他是有多方面創作才能的大家,在詩、詞、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

蘇軾今存詩2700多首,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采。同情人民、關心生產是蘇詩的乙個突出內容。但更多地方則針砭了新法的流弊。

部分關懷生產的詩歌,如《次韻章傳道喜雨》、《答呂梁仲屯田》、《石炭》、《秧馬歌》、《遊博羅香積寺》等,表現了人民的痛苦,針砭了時弊,情真語摯,樸實無華,對前人很少涉及的社會題材,多所開發,取材廣泛,命意新穎。蘇軾的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價值最高,最為膾炙人口。《遊金山寺》、《望海樓晚景》、《望湖樓醉書》、《飲湖上初晴後雨》等詩,描繪了長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勝景;《登常山絕頂廣麗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詩,則逼真地描繪了江北的地方風物和名勝。

蘇軾不但善於觀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點,而且以欣喜愛悅的感情描繪了農村環境的清新樸厚。在嶺南所寫的農村景物詩,體現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關係。蘇軾善於從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發人所未發,寫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詩。

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餘味不盡。還有些詩常常滿涵著爽朗樂觀的情趣,體現出不畏逆境,傲視磨難的精神。此外,蘇軾寫過不少品詩、題畫、鑑賞書法的詩歌,如《讀孟郊詩》、《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石蒼舒醉墨堂》等。

蘇詩奔放靈動,逸態橫生,才思四溢,觸處生春,藝術上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蘇軾體察敏銳,詩筆爽利,無論描寫風光、物態和人情,都可做到寫物傳神,頗饒情韻。蘇詩想象豐富,奇趣橫生,比喻新穎貼切,引人入勝。

蘇詩有時直抒胸臆,議論英髮,文思如潮,極富氣勢。蘇詩的議論化,固然有助於抒寫的自由和格調的流暢,但對詩的形象性和韻律美則不無影響,又由於應酬賡和,某些和韻詩近於文字遊戲;矜才炫學,某些作品有用典過多或粗率冗長之弊,這些都影響了他的創作成就。蘇軾對古近各體均能駕馭自如,但更長於古體和七言。

他的七古波瀾壯闊,變化莫測,最能體現奔放的才情,妙筆馳騁,奇氣橫溢。五古則寫得樸厚無華,詞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見勝。蘇軾的七律也很出色,氣韻天成,格調流麗圓轉,略與白居易、劉禹錫詩風相近,而更為奇警。

蘇軾對五言近體用力較少,五律五絕不多,而七絕則寫得精美明快,有不少傳誦頗廣的名篇。

在北宋詞壇上,蘇軾突破詞必香軟的樊籬,創作了一批風貌一新的詞章,為詞體的長足發展開拓了道路。從今存三百

四、五十首東坡詞來看,蘇軾對詞體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蘇軾擴大了詞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不僅用詞寫愛情、離別、旅況等傳統題材,而且還用詞抒寫報國壯志、農村生活、貶居生涯等,擴大了詞境。他以健筆刻畫英氣勃勃的人物形象,來寄託立功報國的壯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等篇。

蘇軾在詞中,更多地傾入自我,表現個性。(滿江紅)「江漢西來」即景懷古,用禰衡的遭遇暗寓憤懣不平的感慨;(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處的生活態度。而在徐州寫的五首(浣溪沙),則以清新雋秀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農村生產和生活小景,描繪了黃童、白叟、採桑姑、繅絲娘、賣瓜人等各式各樣的農村人物。

可以說,凡能寫進詩文中的生活內容,蘇軾都可以用詞來表達。蘇詞在筆力和體制上有所創變。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格調大都雄健頓挫、激昂排宕。

如(八聲甘州)「有情風萬里捲潮來」,筆勢如突兀雪山,卷地而來

元佑詞人以詩文句法入詞,始於蘇軾。蘇軾把陶淵明《歸去來辭》改寫成(哨遍),將韓愈《聽穎師彈琴詩》,括成(水調歌頭),在詞體上也堪稱創制。以前詞家於調名外極少立題,蘇軾不少詞作不但始用標題,有的還繫以小序,小序長者達數百字,文采斐然,頗能引人入勝。

蘇軾以詩為詞,擴大了詞體的表現力。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

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憑高眺遠」、(滿庭芳)「歸去來兮」等,這類篇章在精神上上承屈原、李白,下開辛棄疾的某些清曠奇逸之作。在語言和音律上,也體現了蘇軾的創新精神。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彙,兼採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採的風尚有所改變。

他重視音律,但不拘泥於音律。蘇軾詞風呈現出多樣化的特色,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麗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如(江城子)悼念亡妻,一往情深;(水龍吟)詠唱楊花,幽怨纏綿;(蝶戀花)寫佳人的歡笑攪動了牆外行人的春愁,風情嫵媚動人。

蘇軾對散文用力很勤,他以紮實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發展了歐陽修平易舒緩的文風,為散文創作開拓了新天地。談史議政的**,包括奏議、進策、史論等,大都是同蘇軾政治生活有密切聯絡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無當帶有濃厚的制科氣外,確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頗具識見的優秀篇章。

如《進策》、《思治論》、《留侯論》等,見解新穎,不落窠臼,雄辯滔滔,筆勢縱橫,善於騰挪變化,體現出《孟子》、《戰國策》等散文的影響。敘事紀遊的散文在蘇文中藝術價值最高,有不少廣為傳誦的名作。記人物的碑傳文如《潮州韓文公廟碑》,記樓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記》。

其寫景的遊記,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見長,如《石鐘山記》、前後《赤壁賦》,即地興感,借景寓理,達到詩情畫意和理趣的和諧統一。蘇軾的記敘體散文,常常熔議論、描寫和抒情於一爐,在文體上,不拘常格,勇於創新;在風格上,因物賦形,汪洋恣肆;更能體現出《莊子》和禪宗文字的影響。書札、題記、敘跋等雜文,在東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寫書札尺牘如《上梅直講書》、《與李公擇書》等,大都隨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腑,最能顯現出作者坦率、開朗、風趣的個性。

蘇軾寫了不少題記、序跋、雜著,品詩評畫,談論書法,總結創作經驗。如《南行前集敘》、《書吳道子畫後》、等。此外,蘇軾還有一些記述治學心得的雜文,如《日喻》、《稼說》等,寫法上能就近取譬,深入淺出,內容上也有不少獨得之見。

蘇軾還有流傳較廣的筆記文《東坡志林》,此書東坡生前已提及,但未完成,今傳本實後人編輯。《稗海》所收《志林》,內容較多,史論而外,還有不少隨筆、雜感、瑣記,寫人記事,言簡而明,信筆揮灑,頗饒情致。如《記承天寺夜遊》、《記遊松風亭》,隨手拈來,即有意境和性情。

此類文字,實開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筆記》,亦係後人輯錄而成。蘇軾的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

他熱心獎掖後進,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廣為流傳,對宋代文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蘇詩受到金代詩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詩人的推崇。

蘇文長期沾溉後學,其小品隨筆更開明清小品文的先聲。蘇詞直到清代,仍為陳維崧等詞家所宗法。蘇軾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給後人的珍貴遺產。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

7 總結撰寫 要學會總結和撰寫是在語文學習中不可缺少的。總的來說有三大類,一是開提報告,二是心得體會,三是結題報告。並且藉此來提公升寫作能力。四 課題研究內容 1 蘇軾的生平 2 蘇軾的文學成就和創作思想 3 蘇軾的書法 繪畫創作成就。五.課題的實施 1.成立研究性學習小組 根據興趣我們成立了以余天...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

1書香世家 蘇軾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極高地位,這與他少時家庭薰陶有很大關係。其父蘇洵就是 三字經 裡提到的 二十七,始發奮 的 蘇老泉。蘇洵發奮很晚,但是很用功,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範。蘇軾秉承其優良家風,勤耕不輟,與其父 其弟並稱 三蘇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蛾嵋共比高 2名震京師 蘇...

蘇軾生平事蹟研究性學習結題報告

一 提出問題 在高中課本中,蘇軾的詞出現的頻率極高,並且蘇軾獲得千古以來無數文人志士的好評。其文才同樣令我們折服,於是我們想深入了解蘇軾。二 課題研究目的 本次課題研究的目標主要是關於對蘇軾的更深一層的了解 提高同學們人文素養 語文素質 提高團隊精神 協作意識的培養 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名人 了解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