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重點總結

2021-08-06 05:52:18 字數 4945 閱讀 2664

1、 自然辯證法的學科性質、研究物件和內容體系

學科性質:自然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和科學觀,又是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是哲學和科學技術之間的橋梁。

研究物件:自然界、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的關係。

學科體系分三部分:自然觀、方**、科技與社會。

2、 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係·1

一、結構決定功能。對於乙個自然系統來說,結構是功能的內在根據,功能是結構的外在表現。這種決定關係並不是單值的,一種結構可以有多種功能。

二、功能對結構的反作用。結構與功能的關係不僅不是單值的,而且也不是單向的。自然系統的功能和其結構相比,功能是相對活躍的因素,由於系統和環境總是處於相互聯絡、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關係之中,因而功能的變化總是不斷發生的。

於此相比,結構則是顯得相對穩定的因素。在環境諸因素的影響下所發生的功能變化,反過來會影響結構,要求或促使系統的結構相應的發生變化,以適應客觀環境對功能的新要求。

3、什麼是系統、系統的本質特徵

運動變化著的若干部分,在相互聯絡、相互作用之中組成的具有某種確定功能的整體謂之系統。

本質特徵:

一、整體性。是指系統各要素在系統整體中的相互聯絡所帶來的、超過各要素孤立時性質總和的效果。

二、開放性。系統的開放性指的是物質系統與其環境系統之間的相互關係。

三、動態性。自然系統的動態性是指系統及其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性,都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這實質上是按空間劃分的物質系統隨時間變化而鋪展的性質。

四、層次性。自然系統的層次性是指系統處於物質的一定層次以及不同系統之間必定存在一定層次關係〔或層次大小相互包含,或處於同級、不同級的不相包含的層次)的性質。

4、 演化的方向:進化、退化

所謂進化是指物質系統演化中由無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趨勢和過程。退化是指物質系統演化中由有序到無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趨勢和過程。進化與退化都是自然界物質系統演化的基本形式,它們既對立又統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進化與退化相互包合

從系統自身看,以進化為主的過程往往內在地包含退化過程,同樣,以退化為主的過程也包含著進化過程,純粹的進化或純粹的退化是極其罕見的。

(二)進化與退化同存共生

從系統與環境的視野看,乙個系統的進化即有序程度的提高,總是以從環境引入負熵流為代價,從而導致環境(或別的系統)的熵增大,即環境(或別的系統)在某些方面的退化;反言之,乙個系統的退化則為別的系統的進化創造了條件。由此,系統的進化是以環境(或別的系統)的退化為代價,進化與退化總是同存共生的。

(三)進化與退化相互交替

內組織理論的提出向我們提示:在一定條件下,進化過程可轉入退化過程,相反,退化過程也可以轉入進化過程。

5、 自然系統的自組織機制

自組織是指自然界物質系統自發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組織化和系統化的過程。現代科學研究的諸多成果證實,開放性、遠離平衡態、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漲落,是自然系統演化的機制。

一、自組織的概念

自組織是相對於組織(他組織)而言的。組織是指從系統外部直接引入模式資訊,並按此模式建構系統模式的過程。理解組織概念的關鍵在於:

模式是由外部輸入的,而不是由系統內部自發產生的。自組織是在開放背景下,系統自發形成內部有序結構的過程。理解自組織概念的關鍵在於:

模式是內部自發產生的,而不是由系統外部輸入的。事實上,任何新的有序結構模式的形成都是通過自組織實現的。自組織是自然系統演化的一般機制,如生命體通過吸收外部物質和能量建構自身血肉、軀體和器官的過程。

二、開放性和非平衡約束

無序和熵增是封閉系統執行的唯一方向,這是由封閉系統所決定的,而對抗這種決定的運動路線的關鍵就是開放。所謂開放,就是借助外部環境輸入的負熵克服、抵消系統內部的熵增。因此,開放性是系統自組織得以形成的必要條件。

遠離平衡態也是系統實現自組織的必要條件。從熱力學系統的研究得知,孤立系統中平衡或穩定狀態,熵達到最大值,系統的無序性最大。系統要由無序到有序,必須反其道而行之,系統除滿足開放性條件以外,還要處於遠離平衡態,因為在近乎平衡態的情況下.即使系統開放,它也會返回平衡態的。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態才能導致有序,形成穩定的有序結構。

三、非線性相互作用

系統只有在遠離平衡態的情況下,才能實現非線性相互作用。在平衡態和近平衡態,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是一種線性相互作用,正是這樣一種作用機制,使得系統具奮抗擾動的力量和趨於均勻的特性。而在遠離平衡態時,系統內部的相互作用轉變為一種非線性機制。

在這種相互作用下,系統表現出對各種擾動的高度敏感性,乙個輕微的擾動都可能被系統響應、放大而波及整個系統,從而迫使系統向著新的結構演化。

四、漲落:「生序原理」

自然系統處於遠離平衡態的非線性區時,外部的作用被系統內的非線性機制選擇、吸收,不斷消除系統內混亂的產生,為系統向有序轉化提供了可能性。但究竟在什麼時候,出現什麼樣的有序結構,都不能由系統內部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單一地決定,而是非線性相互作用與系統內的漲落共同作用的結果。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普利高津說:

「在非平衡過程中……漲落決定全域性的結果」,「通過漲落達到有序。」這就是所謂的「生序原理」。

6、 生態系統的三大規律

一、 閉路迴圈規律

(一)閉路迴圈的科學圖景

閉路迴圈規律是生態系統的規律之一。在生態系統中,物質從物理環境開始,經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又回到物理環境,完成乙個由簡單無機物到各種高能有機化合物,最終又還原為簡單無機物的生態迴圈。

在生態系統的閉路迴圈過程中,物質進行迴圈運動,在物質迴圈的基礎上便產生了能量的流動,即能量流。在能量流動的同時,生物維持生命所需要的基本營養元素,如碳、氫、氧、氮、磷等也參加流動,形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如果沒有物質作為能量的運載體,能量就不能沿食物鏈逐級轉移,而只能自由地散失在空中;反之,如果沒有能量作為物質迴圈的原動力,物質則永久沉睡或游離。

它們相互聯絡、相互促進,是系統中同時進行的兩個過程,推動著生態系統的發展。

生態系統的閉路迴圈規律除了體現在生物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以外,還表現在系統中各生命成分之間存在的資訊傳遞.即資訊流。資訊傳遞往往是雙向的,有從輸入到輸出的資訊傳遞,也有從輸出向輸入的資訊反饋,由此形成資訊的迴圈。正是內於這種資訊流,才使生態系統有了自動調節機制。

總之,巨集生態與微生態的物質流、能量流、資訊流的復合,使生態系統顯現為閉路迴圈的不斷轉化和無限過程。

(二)轉化再生與多層次分級利用

(三)主體性偏差及糾正

二、反饋調控規律

生態系統中物質能夠不斷轉化再生,實現閉路迴圈,得到高效利用,要歸功於迴圈過程中各個環節內部、不同環節之間存在的永續運作的反饋調控機制。

調控,即調節與控制,具體到生態系統,就是指生物系統的內在調節和環境系統的外在控制作用。生物系統的內在調節是指生物系統改變自身的形態結構、行為方式等以適應環境改變的作用,而這一過程,實際上也改變了環境,使之與生物變化相協調;環境系統的外在控制是指環境條件對生物生存與發展的制約作用。調節與控制是從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環境不同的主動性角度來講的,簡單地說,調控就是生物系統與環境系統的相互作用。

要實現調控,就離不開反饋。反饋是指把系統的輸出結果返送到輸入端,從而對系統的輸入和再輸出進行校正以達到目標要求的過程,簡言之,就是控制效果的回報。調控的依據是反饋的資訊,而這一反饋資訊又是上一次調控的結果,也就是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內部調節是以環境變化為依據,而環境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生物內部調節結果的體現。

反饋調控規律揭示了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它使複雜多變的生態系統結構不斷趨向系統的目的,達到生態平衡。

(一)反饋調控的層次性

1.同種生物的種群密度調節。2.異種生物之間的數量調節。3.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適應性調節。4.生態系統的自我淨化。

三、系統和諧規律

迴圈再生過程和反饋調控機制昭示了生態系統的內在和諧性。這種內在和諧性的進一步展現,便是生態系統見諸於形體的和諧狀態。生態系統的和諧狀態主要體現在要素比例、結構方式、外在形式、生機活力、效能耦合等方面。

閉路迴圈規律反映了生態系統的運動過程,反饋調控規律揭示了生態系統的運作機制,系統和諧規律顯現了生態系統的本然性態。二大規律在「過程一機制一性態」的輝映命系統地反映了生態系統中各種因素的普遍聯絡和相互作用。這些規律理當成為人們制定行為規範和進行社會實踐的依據。

相應地,要想保持生態系統的這種和諧統一的局面,離不開對生態三大規律的正確認識、理解和實踐。它指引我們走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偏狹,樹立一種生態的倫理價值觀,消除生態外在價值和內在價值的衝突,實現兩者的統一,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7、人與自然的和諧

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設計

從人與自然的關係出發,可以將自然界劃分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所謂天然自然又叫「第一自然」,是指人類尚未認識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類觀測所及但尚未受到人類實踐活動影響的那部分自然;所謂人工自然又叫「第二自然」,是指人類實踐手段所及並被人類實踐活動變革了的那部分自然,它包括:受人類實踐活動直接影響的那部分自然(主要指生態環境);人類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創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種機器、裝置、工業產品等,它們是人工自然的主體。

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邏輯地展開為三個層面,即人與人工自然的和諧、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的和諧、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一)人與人工自然的和諧

人工自然是人的本質力量物件化的結果,人的本質力量是為人類爭生存求發展的,而不是去毀滅人類的,這就意味著人工自然的出現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即人工自然具有利人效能。具體地說,就是人工自然具有增益作用、消費功能和審美效應,因而人與人工自然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某種程度的和諧。

(二)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共同構**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環境。人類要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最佳環境,就要致力於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人工自然是楔人人與天然自然之間的中介。人要與天然自然和諧,就必須努力使人工與天工璧合。但遺憾的是,由於急功近利的價值觀根深蒂固的影響,人類在創造人工自然時往往失之偏頗。

例如人們為求經濟效益的提高和投資成本的下降.向天然自然任意傾瀉人工廢料,而根本不管天然自然的承受和淨化能力,結果造成天然生態系統的失調,環境汙染、溫室效應、臭氧空洞、氣候反常等都是人工自然危害天然自然的惡果。

人類必須通過對人工自然與天然自然之形式的協調、作用的互利、意蘊的相洽的不懈追求來遞進實現人工與天工的壁合,從而為自身創遺乙個圓滿美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三)人與天然自然的和諧

自然辯證法考試重點總結

第1篇導言與自然觀 1 自然觀的4個演化過程 神話形態的自然觀 1 古代自然觀原始形態 巫術形態的自然觀 理性形態的自然觀中國古代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儒墨道法名,陰陽 古希臘特點 整體上對自然界本質和規律的直觀考察,勾勒了自然界發展變化的總體畫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質性和統一性,初步論述了自然界事物相...

自然辯證法

論亨利的科學方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無數多的科學家做出了偉大發現和發明,其中,約瑟夫 亨利也算是一位。亨利是美國十九世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和卓越的科學領導人,終生獻身於科學事業,歷時長達半個多世紀。在大部分科學技術史書本中,亨利幾乎是名不見經傳的,我們看到的是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麥克斯韋預言並證實了...

自然辯證法

第四章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知識的構成 1.如何理解科學的本質 客觀真實性 科學知識的客觀真理性,在於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所有的科學知識都堅持用物質世界自身來解釋物質世界,不承認超自然的 神秘的東西。科學事實 科學定律 科學假說 科學理論無一例外的都是以科學實踐為基礎,要經受科學實踐的反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