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備課中如何研究學生

2021-08-02 11:46:36 字數 4198 閱讀 3851

在備課中,如何更為準確地分析、研究學生?學生的哪些資訊可以運用到教案的編寫以及未來的課堂教學之中?

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是核心環節。備學生的工作效果對於備課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一些優秀教師、名校長甚至提出了「備課先要備學生」的觀點,即「在備課時先要了解你的學生,備課時的切入點要面向中、差學生,課堂教學注重抓基礎教育」。

一、在備課中備學生的意義

當前,教育教學的基本理念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之所以在備課活動中首先要備學生,其原因源自多個方面,既有課堂教學的起點的原因,也是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所致。

(一)教育目的之一在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

眾所周知,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確立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觀,摒棄了學科為本的傳統觀念。教育改革的根本動因在於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在於每一名學生獲得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無論從課程的設計,還是從課程的實施和評價,一切都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備課是教師完成課程任務、實現課程目標的具體步驟之一,是將理想的課程和文字的課程,通過教師個人的理解,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最終轉變為學生習得的課程。教師擁有的價值觀念的差異,往往直接制約著教師創造性工作的級別和質量,也決定著教師工作的方向。如果教師將每一名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目標,那麼教師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構思課堂教學環節時,就會時刻思考著如何讓每名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經驗和基本思想,就會不僅關注學生發展的現實目標,而且關注學生發展的長期目標。

(二)教學設計的要害在於圍繞學生的學而展開

當前,在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觀念下,課堂教學的最大變化就是從以前的「以教促學」發展到今天的「以學促教」,亦即課堂教學組織和落實的基本出發點在於學生的學習,在於讓每名學生都能夠獲得應有的進步和發展。更通俗地說,就是學生怎麼學的方便,教師就應該怎麼教。 在此基礎上,教師的課堂教學職責也在發生著比較大的變化: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喚起學生成長的渴望;幫助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發現學生的潛能和性向。

在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僅體現在「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等方面,而且體現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教師是學生潛能的喚醒者;教師是教育內容的研究者;教師是教育藝術的探索者;教師是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教師是學校制度建設的參與者;教師是校本課程的開發者。

(三)學生學會知識和全面發展是課程教學實施的最終目的

與以往的課堂教學觀念相比,讓學生學會知識和全面發展,是課堂教學實施的最終目的。亦即,理想的課程只有轉變為學生習得的課程,才能是有效的。

事實上,學生的學習並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構建理解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決定著教師教學工作的成效。

因而,教師在研究教科書的同時,更要分析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合理採用適合學情特點的教學方法,設計適應學生個性、能力發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方式方法,同時,對於學困生應採取補救措施,對優秀生採取特殊的額外措施等等。通過備學生,加強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情意和人格的健全發展。

在備學生中,特別要關注每名學生,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素質的提高這個核心目標。

事實上,學生智商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但每名學生都有其自身優勢。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辯證的思想看待學生,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深挖不同層次學生的潛質。特別要尊重學生由生活經驗引發的思維,堅持思維無禁區論,視學生為自主的人、發展的人和有潛力的人,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潛能,促進自身主動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適應知識經濟社會需要的素質和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備學生時,一方面要從學生思維方式出發,確定教材中哪些內容能拓展學生能力和思維,合理設計教學過程,另一方面要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及最佳發展區,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對教材進行適當重組和整合,使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感受學習的意義。

二、備學生的基本原則

教學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備學生的過程就是深入研究學生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幾個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教師通過備學生,解決學生現有水平與教學要求之間的矛盾,起到調節學生與教材之間關係的作用。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為習慣的養成,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因此在備課中教師應多創設讓學生自由活動和展示自我的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欣賞自我、體驗成功的喜悅,不斷弘揚學生主體精神的過程。

(二)差異性原則

教師要做到尊重差異,承認差異,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備課中要利用多種反饋渠道,積極創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的條件和情境,盡可能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機會。無論是優秀生還是學困生都各有所長,應注重在教學中進行分層指導,因材施教。

(三)發展性原則

教師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調動每乙個主體的能動性。要客觀地分析、研究學生,相信學生的能力,用「你能行」的期望來激發學生「我能行」的自信。學生的潛能包括潛在性、終身性、系統性、模仿性、補償性以及無定向性等特點。

小學生身心發展尚未成熟,教師不能一味地重視學生成績的高低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忽視一些學困生身上隱含的潛在能力。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和非智力潛能,並據此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果子」。

三、備學生的具體工作內容

如前文所述,學生的未來發展目標是教學的追求,而學生的現實基礎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備課就是要在學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間搭建乙個最近發展區。因而,在備課活動中,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備學生的知識基礎,備學生的經驗基礎和生活關注點,備學生的能力和興趣等內容展開的。

(一)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

學生原有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對他進一步學習新的學科內容、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概括為「動作—— 感知——表象——概念」。教師要根據知識、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學生認知活動能力,注重從知識的整體入手。對數學教學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規律的揭示,注意遵從適應知識內在的矛盾關係,並有意識地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設計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和有豐富數學內涵的活動,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和理解數學。

(二)備學生的知識基礎

要做到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這對備好課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是密切相關的,常常是前後密切關聯的。

為此,教師剛**時,應對全班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對每名學生以前和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個綜合研究。教師應把以上工作作詳盡的分析,分類登記,並註明哪部分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差,哪部分知識學生掌握得較好。開學後,每次單元知識檢查後,都要系統地作試卷分析,找出學生存在較多的問題,載入備課本,研究自己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普遍的問題要在備課中體現出來並作重點指導,個別的問題應當加強個別輔導。

在具體的一節課的備課時,教師首先要了解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生已學過的知識的情況。分析出哪些是學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學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學生通過自學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師非講不可的。這樣做有利於教師在授課中做到該講則講,不用講則少講,力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教師還要了解學生掌握的其他相關學科知識的狀況。例如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的狀況對於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影響。而高中二年級的哲學常識中就有許多原理的理解涉及學生各科知識的運用,教師在教學中可適當地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其他各科知識,幫助理解哲學原理。

在倡導課程綜合的今天,也可引導學生利用所學本學科知識來幫助他們理解其他學科知識,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使學生體會到各學科間的聯絡,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全面發展。

(三)備學生的經驗、思想和生活關注點

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於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具有深刻的影響。

學生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學生的成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就須要了解其家庭成員的情況,包括住址、職業、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等,同時應了解其家庭所處的社會環境,分析哪些是教育的有利條件,哪些是不利條件,並適當利用各種條件協助教育工作的開展,如高中一年級經濟常識中有關農村經濟發展內容的教學,就可以引用農村學生的家庭和所接觸的社會環境中的種種現象補充教學內容,使學生易理解,易接受。

總之,好的課堂教學,既要聯絡教學內容的實際,更要聯絡學生實際,注重研究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備課活動中,認真做好「備學生」的工作,對於切實提高備課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備課中如何備學生

迪克和l.凱瑞在 系統化教學設計 中明確指出 除了分折教學目標外 還有一項並行的工作是分析學生,分析他們學習及運用技能的情境。因為為這些決定了應該如何確定教學策略,如何評價教教學效果,其實,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與情境,還要明白教師自身的特點,只有這樣,才能 知已知彼 百戰不殆 這裡的 彼 不...

在備課中預設認知衝突

在備課中預設認知衝突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撰寫時間 2011年5月21日 23 50共有0次修改,這是第0次修改 修改理由 文似看山不喜平。課堂教學也一樣。沒有乙個數學老師不期待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能積極的思考,主動地建構知識,設計 認知衝突 是一種有效的策略。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環節充分預設認知...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讀懂學生

永寧縣鎮二小陳學俠 波利亞說過 教師講什麼不重要,學生怎麼想比這重要一千倍。因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讀懂學生的差異是教學的基礎,是教師設計教學的前提,也是教師上好課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現在的課堂教學應該以 讀懂學生 為立足點和出發點,處處體現 以生為本 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