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學古詩反思

2021-07-16 02:42:52 字數 987 閱讀 7510

《英英學古詩》是一篇「文包詩」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靜夜思》詩句的意思及作者。《靜夜思》這首詩絕大部分同學早就都能背誦,但卻並不真正理解詩的意思。對於對話這種形式也沒見過,更不會讀對話。

因而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讓學生理解唐詩《靜夜思》的意思,在誦讀中體會詩人思念、熱愛故鄉的感情。

2、能讀出課文對話的特點。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範讀引路,以讀促悟,利用插圖,創設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錯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注意到了教學的層次性,在引導學生誦讀古詩時,先進行範讀,讓孩子們體會出節奏,讀出節奏。接著利用插圖,創設情境,再進行範讀,引導學生讀出感情,韻味。

這樣,孩子們易於接受,學得輕鬆。在引導學生體會課文對話特點時:先進行師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對話的特點,然後再指導讀自然、流利,要像平時說話一樣。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他們對於古詩《靜夜詩》已很熟悉,有部分學生在課前已經能讀、能背了。但「古詩」這種語言材料是一種結晶體,蘊藏著很深的智慧型和哲理。通過調查發現,他們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連詩中的一些字還不認識,字音讀不准,字形不清楚,對於詩意及蘊含的道理還不明白。

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這方面的學情,結合低年級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進一步提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在理解字意和詩句的基礎上,讀好、背好這首詩,體會古詩所蘊含的道理。

我想,只有把孕伏於知識體系中的潛在的方法因素變為學生學習的直接物件,這樣才有可能啟迪和引導學生對知識創造過程的全面理解;只有把教材內容中的靜態知識轉變為學生思維活動中的動態作用物件,在教學過程中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在這節課上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教學語言不夠簡練,太過隨意。

其次,自己範讀的次數有些多,應多給學生們機會。

第三,對於古詩意思的理解處理的有些不到位,應該引導學生把意思背一背。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從這節課中吸取經驗,總結教訓,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組織課堂語言,爭取讓自己的課堂遺憾愈來愈少,亮點越來越多。

英英學古詩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 靜夜思 2 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3 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讀懂詩的意思。教學準備 課本插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同學們,誰能背一首古詩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的乙個小學生把在校學習的一首古詩背給奶奶聽的。二 ...

英英學古詩教案

3 英英學古詩備課日期9.21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2 能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 靜夜思 教學目標 3 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1 學會本課生字,正確 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 靜夜思 教學重難點 2 背誦 靜夜思 並理解這首詩的詩意。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掛圖...

英英學古詩教學反思的總結

英英學古詩 是 文包詩 課文,課文寫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對話,對話中英英生動而自然地介紹了古詩 靜夜思 的作者及詩句的意思。講解課文時,我並沒有直接按課文的程式來上。而是創設情境,讓同學們先觀察圖中的月亮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月亮有什麼不同?這大概是什麼時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假如你乙個人在他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