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與批判

2021-07-14 15:09:28 字數 1062 閱讀 7449

作者:任永澤

**:《廣東教育·綜合》2023年第10期理想與現實的邏輯鴻溝,始終困擾著我們的行動與思考。在書本中我們接受的更多的是正面的、具有道德性的恆定法則或價值規範,而反觀實踐,面對的諸多事件卻與之出現了實然性偏差或錯位:

理想之光黯淡,人文關懷缺失,民主權利缺席,而更多人為性、肆意性與不道德的行為卻充斥於今天的生活。由此,對書本產生懷疑,內心的信仰也發生裂變。在以後的旅途中,人生究竟應以怎樣的姿態去行走呢?

又應以何種較為理智的清醒去面對我們本真的現實呢?現實這個大課題我們永遠無法迴避也難以迴避,所以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設計人生,如何以一種清醒的「智慧型之思」去「入世」,如何在現實的樊籬中作生存的競爭與選擇。由此,反思與批判勢必成為每個人的生存哲學,其應成為引領人行動與變革的內在指南。

人類最重要的也是區別於動物的根本能力就是人有自我反思意識。人類社會之所以前進,文明之所以發展,反思與批判乃是其間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維。生命的短暫性、有限性內在地決定了我們的整個人生。

唯有具有強烈的自我反思意識,具有通觀人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自我反思,才能真正確立下一步行走的切實的目標指向或路標。反思在哲學意義上又是一種批判,沒有批判就沒有真正的前進。批判,也是為了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在此意義上,反思又是批判的必然。

反思情結是人類自身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所在。反思中,得失自在權衡中,正與誤、行與思自在審視中,理智與情感自在規則中有序執行。反思中,想得更為周全,思得更為縝密,看得更為深遠,走得更為坦然,生存得更為美好。

因為人生永遠沒有最好,但有更好,反思不是追求更好的乙個必然選擇嗎?

如果說「存在就是合理」,但人生的諸多現實又似乎告訴我們,存在的都是不合理的。當然這些論斷也有其現實基礎與邏輯依據。沒有批判的人生沒有生命力,沒有批判的人生就是沒有自我反思意識的人生。

就發展的動態的眼光來看,批判情結的生成是我們走向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在乙個無序的社會,在乙個道德底線需要被重新審視,遊戲規則更具有人為性、隨意性的現實生存境遇中,是消極被動服從還是選擇另一種積極意義上的批判,以之作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天然法則,這是衡量人之「**」的重要維度。人生需要多幾分批判,才能「適者生存」,才能在人之「林中路」上始終「與時俱進」,而不會發生實然的錯位與迷失。

責任編輯魏文琦

反思與批判的藝術

作者 馬斌斌 民族學刊 2016年第06期 摘要 人類學自學科發展之初,無論在學科視角還是方 上,都有跨學科的特點,其 中相關心理學知識的運用在許多優秀的民族誌作品中也多有體現。馬林諾夫斯基的作品中更是,尤以 兩性社會學 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之比較 為甚,但該書後的兩篇附錄所引發的深思更值得關注。本文...

知識複利與批判性思考

在閱讀 複利 是成功人生的秘訣 這一文章時,可以用 心潮澎湃 思緒萬千 來形容我當時的狀態。澎湃的是心中對成功的無限渴望,希望能馬上把淵博的知識全盤吸收,立刻制定自己走向理想人生的計畫。但懊悔的心情也一直伴隨左右,後悔沒有每天努力充電,以至於自己和他人的差距在逐漸變大,頭腦裡所謂是思緒萬千。但與其用...

自我的困境近代主體性形上學之反思與批判

近二十年來,主體和主體性成了我國哲學界使用頻率極高的概念。與現代西方哲學竭力批判和解構主體概念相反,我國哲學界則是一片高揚主體之聲。此種狀況,耐人尋味。儘管人們以為可以隨心所欲地使用哲學概念,但哲學的基本概念卻不是可以任意使用的空洞符號,而是浸透了種種歷史內容和現實規定。在某種意義上,是概念決定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