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古詩詞教學

2021-07-12 01:27:42 字數 3546 閱讀 7687

詩詞教學歷來是「看上去很美」。讓學生理解詩詞情味、同時與教師達到共鳴產生美的體驗就有難度了。常常是老師在講台上剖析得頭頭是道,學生在台下昏昏欲睡。

新教材改革之後,必修3的唐詩鑑賞單元、必修4的宋詞鑑賞單元,讓人又愛又恨又怕。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如何解決這乙個矛盾呢?本文根據筆者的語文教學實踐,對詩詞教學進行了一些具體的探索。

一、朗讀入境

朗讀是詩詞學習必不可少的方法。「吟詠珠玉之聲」,才可能讓「風雲之色如在目前」。讀是走近詩詞的基礎。

比起冗長的文言文,學生對詩詞還是比較願意開口。但要讀準、讀通、讀出感情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所以在處理朗讀環節時,要讀得有立體感,這樣才能解決多項目標。

比如筆者教《望海潮》時,首先請一位學生當堂朗誦。這位學生預習不是很充分,所以讀時,出現了讀音錯誤,把巘( yhn)讀成(xin)。等他讀完,其他同學已經能夠齊聲糾正他的錯誤了。

再請同學點評,還發現「奢」字讀音有待商榷,到底是應該讀(she)還是讀( sha).這就使朗讀帶有了思維的含量。在學生不得其門時,筆者點撥幾句:舊讀為sha.以利押韻,今讀為she,以示統一的音節。

然後,再把問題還給學生,你覺得怎樣才合理?這樣,在寬容與思考中統一了瀆。接著就同學們的評價語言,帶領學生注意到語調、節奏。

在討論的基礎上,再請兩個同學合作朗誦。兩人自行分工,一人讀上闕,一人讀下闕。

然後,讓學生依據所讀評價:上下闕讀得怎樣?基調處理是否得當?

學生能夠比較迅速地得出結論:上闕應該讀得優雅中帶著壯氣,理由是詞中有「煙柳畫橋」的如畫美景,也有「怒濤卷霜雪」的烈烈之風;下闕應該讀得激情滿懷,因為「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風池誇」帶著少年人特有的自信以及對前途的熱望,所以上下闕瀆得並不一樣。

這樣,讀中熟悉了課文,讀中分析了課文,讀中人了情味、入了語境,學生甚至當堂就把詞就背了下來,為接下來的賞析打下厚實的基礎。

二、**造境

**一直與詩詞有著難解的情緣。詩詞,可以誦讀,也可以吟唱,還可以和樂而歌,詩詞的境界則可以渲染得淋漓盡致。詩詞教學中引入**的元素,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而且好的**能讓人深深陶醉,與詩詞一起在學生的內心產生激盪。

教《聲聲慢》時,筆者先帶領學生整體欣賞了詞作:經歷了國破、家亡、夫死之後步入晚年的李清照,以清冷孤寂之境,殘花桐雨之景,勾畫出詞人的孤單淒涼以及無窮無盡、難以言說的愁苦。

而在理解這一切後,總覺得意猶未盡,女詞人的深哀劇痛、濃重的悲痛與孤寂又怎能是如此簡單的了解!

為了塑造課堂教學氛圍,筆者**了一首黃鶯鶯演唱的《葬心》,隨著柔亮的幾聲「哎」的嘆息入場,憂傷的**響起, 「蝴蝶兒飛去、心亦不在,棲清長夜誰來,拭淚滿腮,是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舊緣該了難了,換滿心哀,怎受的住,這頭猜那邊怪,人言匯成愁海,辛酸難捱,天給的苦給的災都不怪,千不該萬不該,芳華怕孤單,林花兒謝了,連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幽怨、淒涼,極其切當地烘托了詞境的蕭索、淒涼!

於是,伴隨著這**,筆者和學生一起品味著李清照「尋覓」的「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耳畔傳來的是一曲悲歌,而我們的心靈追隨著詞人的腳步,看到高空的孤雁、滿地的黃花,聽著梧桐葉落、冷雨敲窗,想到詞人於靖康南渡之後的憔悴、孤絕、感傷。體味到那「三杯兩盞淡酒」,本是借酒消愁,但「怎敵他,晚來風急」!

**完結,餘韻徐歇,傷情,當此際,這孤單、這失落、這淒涼、這痛楚、這哀傷、這抑鬱、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怎乙個「愁」字概括得盡!

三、激情融境

筆者上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健康賞心亭》一課時,因為對辛棄疾其人、其詞一直比較喜愛,所以,在賞析中,也以投入的感情回顧著他的「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豪放,感受著此時此際的「慷慨縱橫,不可一世之慨」的激昂。學生也與筆者一起感受著他的愛恨情愁與磊落大氣。

當學到「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時,筆者激情滿懷地說道: 「秋色無邊,江山壯麗,吳鉤看了,欄杆拍遍,胸懷報國大志,恥於歸隱謀私,可謂豪矣,壯矣!但仇恨鬱積,落目哀鴻,嘆不為人知,惜年光如水,灑英雄之淚,又何其沉痛悲涼!

」有學生也這樣感受: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志在恢復,歆慕英雄,可謂慷慨激昂;但可惜流年,憂愁風雨,看樹猶如此,到傷心之處,又何其黯然神傷!」更有學生予以精妙點評:

「英雄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而今灑淚遍江南,只因傷心又黯然。」還有學生以簡潔而深刻之語概括之:

「恨之深者,愁之大者,為國為民也。」

直到下課,有同學仍意猶未盡地激情演繹,還沉浸在詩歌意境的再創造中。

四、對比化境

筆者聽一位老師在教《琵琶行》一課時,老師為了讓學生對深化的意境有更進一步的體會,同時把握好詩歌主題思想,設計了這樣乙個對比環節,非常巧妙。她設計了這樣這樣乙個小問題:兩位主人公的「昨盛今非」體現在什麼地方?

學生分組**,得出這樣的對比:

琵琶女藝壓京城,艷冠群芳

年輕貌美,門庭若市

年老色衰,委身商人

獨守空房,夜夢往事

詩人才華橫溢,名動京師

青雲直上,位至諫官

被貶江州,病臥潯陽

有酒無月,淚濕青衫

琵琶女、詩人各自的人生軌跡是縱比,這種比較體現的是兩人各自的不幸,而兩人同一時段的比較則是橫比,比的是兩人共同的命運:由盛而衰。所以,我們就更能理解作者發出的深沉的感喟: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樣的對比,讓我們在明確主題之餘,也深深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即借琵琶女書寫淪落天涯之恨。更重要的是,於對比之中,讓人在詩歌所創造的詩境中與作者產生了永恆的共鳴,所以,這個對比的設定堪稱妙筆。

五、改寫畫境

教《錦瑟》時,除了體味李商隱詩歌的「典雅精工、綿麗雋永」外,這樣一位才情卓絕的詩人在這首朦朧詩中創造的迷離淒婉的意境、飄渺朦朧的境界也是賞析中的難點。解決這個難點除了以一貫的意象分析切入外,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嘗試著用了另外一種方法,即通過自我設定的主題,對本詩進行改寫式賞析。當然,這個主題不脫離該詩的範圍。

因為《錦瑟》的主題可以理解為愛情詩、悼亡詩、詠物詩、傷情詩、政治詩、創作詩、時事詩、自傷詩等等,所以在課堂中讓學生選擇乙個主題,選取最拿手的表達方式來「畫」出美麗的感受。

有位學生選擇的主題是愛情,她這樣寫到:

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愛情與生命同行,愛人已逝,軀殼徒留。夢碎燈殘,杜鵑悲啼,除了痛還是痛!

聆秋雨,問斜陽,驚回首,夜闌珊,滿袖惆悵,一身寥落,這是何等的淒涼!淒苦如此,還不回頭,為什麼這樣痴迷不悟?

皓月當空,鮫人泣淚,顆顆成珠,晶瑩剔透,清輝流轉,是珠是淚?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

縹緲華年,浮生若夢,藍田美玉,如煙如霧,驚心動魄,銘心刻骨,那裡有夢、有血、有淚、有滄海、有暖日、有淒苦、有溫婉……有惆悵不已、有無盡傷痛。這樣的情感,何需去追憶,此際已令人斷腸心碎了。

韶華如夢呵,紅顏早已碾作香塵,美人如花隔雲端,惜錦瑟流年,繁華落盡,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千金縱買相如賦,悵悵此情誰訴?

這樣的美文解讀,沒有一定的底蘊,是比較難以完成的。學生可能也借鑑了自己的讀書筆記,故而出色地完成了這樣詩意的詮釋, 「畫」出了詩人浸潤於字裡行間的難言之痛、至苦之情、纏綿之意。

總之,要調動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他們對詩詞的領悟能力,我們要或朗誦投入、或**激趣、或激情感染、或縱橫比較、或進行創意式改寫、或發揮多**教學手段的優勢……但務必讓學生敞開心,放開聲,展開想象的翅膀,進行「多元的開放性」解讀,絕不可只靠教師來講韻律,析聲調,論節奏,越俎代庖。這樣,才真正做到了韓愈所說的「沉浸醮鬱,含英咀華」,真正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化學實驗教學

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課程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體現在 1 要有新的化學實驗教學理念 化學課程標準 指出 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科學 作為課程改革的突...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交變電流 教學設計

交變電流 教學設計 陝西寶雞市鳳縣中學趙永巨集 一 教材分析 交變電流知識對生產和生活關係密切,有廣泛的應用,考慮到高中階段只對交流電的產生 描述方法 基本規律作簡要的介紹,這些知識是已學過的電磁感應的引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對開闊學生思路 提高能力是很有好處的。為了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採取從感性...

反思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歷史教學吳瀟瑩

異,客觀存在著,我們既不能簡單粗暴,憑主觀臆斷,去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不是法官,他的作用不是判決。而在於指點幫助學生成長,鼓勵學生實話實說和進行不同觀點爭鳴,從中提公升學生的理性。不然,只能導致口是心非的虛偽風氣蔓延,教學縱然表面繁榮而其實無效。相互交換意見的過程往往與結果同樣重要,在教育中甚至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