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教後反思

2021-07-11 16:44:47 字數 1098 閱讀 9749

孫霞《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一篇以物喻人的優美篇章,物與人,形成了本文一明一暗的兩條線索。明線是寫樟樹,暗線是突顯人物的情懷。明線是顯性的,暗線是潛伏的。

我捨不得這兩棵樹。最後才把兩棵樹呈現在讀者的眼前:這是兩棵樟樹。

作者一步步地揭開樹的面紗,不都是在感情的不斷加重中突出宋慶齡故居的樟樹的可貴嗎?

在這樣的基礎上,在千呼萬喚之後,作者才著手描寫樟樹的外形和特點,才進一步敘說樟樹的香氣並能夠永久保持的可貴內在蘊涵。只是到文章的最後,作者寫道:人們情著崇敬的心情前來瞻仰宋慶齡故居,也總愛在樟樹前留個影,作為永久的紀念。

這句話是點睛之筆,由敘寫樟樹到睹物懷人。文章的結構由此而畫上乙個圓滿的句號,讓讀者在掩卷的長思中感受樹即是人,人即是樹,他們的精神品質將萬古長存。文章的段落簡潔、力落、明快、清晰也由此形成定格。

但學生對宋慶齡的了解畢竟是淺顯的,文中也沒有做詳實的介紹,如何讓樹與人之間架起橋梁呢?一是借助已有的知識讓學生感知宋慶齡;二是借助宋慶齡的**,喚起學生感受宋慶齡的高雅氣質;三是讓學生蒐集宋慶齡的生平事蹟,讓學生感受她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躍,她的青春活力,她的神聖不可侵犯,她是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世界和平及人類的進步事業;四是引導學生在樹與人間尋找人格的共性,明確樟樹與宋慶齡的關係的內在關聯;五是借助外國人的評價,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學生的心中樹立一座偉人的豐碑。

或許,所有的設想都是美好的,可往往經不起實踐的檢驗。這無疑說明自己在教學上存在不足,尚需努力。

一,課堂上,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往往出乎教師的意料。教師在備課時就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預設。學生針對乙個問題會怎麼說,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該怎樣評價、引導。

這樣的盤算在頭腦中該是反反覆覆。否則,課堂上教師會手足無措。例如在學習樟樹的外形特點時,我讓學生找乙個詞語概括。

本以為這是乙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沒相到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雖然我也定下心來耐心引導,但在引導時言語的表達上或是在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上都顯得生硬,有力不從心之感。看來,沒有預設的課堂不可能會是成功的課堂。

二,與其它課相比,語文課更富有人性,更富有感情,這對語文教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上好一堂語文課,一定要精心準備。切不可自以為是、隨手捻來。

有時,靈感的突發,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我們在教學上畢竟還只是入門階段,文化底蘊也不夠豐厚,只有踏踏實實才能上出實實在在的好課。

宋慶齡故居觀後感

每次提到宋慶齡,腦海裡最先浮現出來的永遠都是那個執著 愛國 知性 優雅 學識的她。她執著,所以不顧父母反對,也要同流亡的孫中山結婚 她愛國,所以當日本侵略 國難當頭時,竭盡全力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 由於酷愛讀書,造就了乙個知性 優雅 學識的宋慶齡。今天,終於有機會能親自參觀她所居住過的地...

參觀宋慶齡北京故居有感

最美人間四月天,4月16日 農曆三月初十 綜合業務黨支部組織大家踏著和煦的春風,來到了位於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志故居,實實在在的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 黨性修養 廉潔奉公的深刻教育。在故居專業講解員的詳盡介紹下,全面 深入的進行了參觀學習。先後參觀了宋慶齡生平展序廳 鴿子...

教後反思的內容

1 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 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 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 層次清楚 條理分明的板書 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 教育學 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 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