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上冊《巴東三峽》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7-11 14:07:32 字數 1532 閱讀 2552

(1)了解這兩個歷史故事(學生講述)

(2)討論問題:(大螢幕)

a這兩個歷史事件在當時起什麼作用?談談你對這兩個人物的認識

b作者為什麼把這兩個人物寫在三峽的景物當中,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匯報,師點撥

由逆流而觀寫三峽引出,什麼叫逆歷史潮流而動?

劉備和昭君算不算這樣的人?表現作者什麼感情?

(學生討論、回答)

師總結:

作者看到了三峽山險水急之景想到了這些敢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歷史人物,把他們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啟迪我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應有敢逆歷史潮流而動的俊傑力挽狂瀾,去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是作者的情感所在,也是作者為何逆觀三峽的原因,這種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寫中去寄託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我們學習本文的難點,也是我們理解文字內涵的關鍵。

板書:巴東三峽

劉大傑景情

山險水急逆潮而動

《巴東三峽》教學反思

一、本課在單元的地位

本課是學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所以學習本文要了解一些遊記文體的知識,要弄清作者的遊蹤,把握各峽特點和兩岸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特點,是很關鍵的。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的確定

劉大傑先生的《巴東三峽》讓我們真正領略到三峽的雄壯與秀麗,感受到它的雄險,它是一座中國千年文化的山水畫廊,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即把握作者的遊蹤,抓住景物描寫的特點,這是教學的重點。但歷代文人遊歷三峽都是順流而觀,而劉大傑的《巴東三峽》卻是逆流觀寫,而且主要是寫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極狀了形勢的險惡,這就激發作者的一些想法,當社會環境惡劣,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我們如何去做?在描寫三峽山水特點時還寫了兩處人文景觀,三峽裡的人文景觀很多 ,可筆者卻只寫了昭君幼居,劉備託孤的典故,這是什麼用意呢?

胡人侵邊,王昭君決然站起,逆身走進大漠,漢朝的歷史因此而延續了百年。劉備託孤,敢逆吳魏,使天下終成三足之勢 ,這些人物都敢於逆當時的歷史潮流而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因此他們成為了歷史上的兩座豐碑。作者將敢逆潮而動的歷史人物與三峽中的山險水急之景交織在一起寫,旨在啟迪人們,當歷史處於衰退時期時,俊傑當敢逆潮而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應是《巴東三峽》的人文內涵所在,也是將景和情融為一體、寓情於景的寫作寓意,這也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主要運用朗讀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同時教師加以點撥,並結合多**教學,既形象直觀地演示各峽特點,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他們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拓寬了他們的視野。

四、教學過程設計

運用多**讓學生直觀地把握三峽各景點的位置。同時也了解作者的遊蹤,在學生讀課文時,出示三峽的景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在把握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時,主要利用**,以合作**方式找出,同時具體品味描寫景物特點的語句,感受三峽山險水急的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的突破,作者極狀三峽山險水急的景物特點,但作者的情感寄託卻是隱匿在昭君出塞和劉備託孤的典故中,這些人物對推動當時的社會歷史起了重要作用,從而揭示出在歷史處於危難時期俊傑當敢逆流而動,推動歷史進步的文字內涵。

這節課的設計,讓學生不僅是和作者一起遊歷三峽,欣賞三峽的優美風景,更重要的是體會在遊歷山水中所包涵的人文精神,體會作者於景、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八上一《巴東三峽》語文版

語文版八上第一單元 巴東三峽 劉大傑 幻燈片2 題目 等待上課時用 教學目標 幻燈片5 1 理清文章脈絡,掌握遊蹤順序。2 在遊記中引用詩句 諺語和典故的作用。3 如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寫景物。教學重點 1 抓住景物的特徵 2 如何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寫景物。教學難點 口頭介紹各峽口。課時安排 一...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計畫

四 具體措施 1 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2 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3 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

八年級上冊《三峽》微課簡案

三峽 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背默課文,能借助聯想和想象生動描述三峽奇景。2.品讀寫景的妙處,談談古人寫景的方法。學習重難點 1.能借助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三峽四季美景。2.分析古人寫景的方法 學習方法 誦讀法 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 三峽風光 用 三峽 解說詞匯入 同學們 七百里三峽,雄奇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