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

2021-07-11 11:41:59 字數 1492 閱讀 8655

五年級於繼紅

如果問某乙個成年人1公升水和1毫公升水是多少?或者讓其估計一下某乙個物體的容積,我想大部分人不會有很大的把握來回答。也許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1公升水和1毫公升水是多少,只知道其進率是多少。

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在小的時候完全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師採用的是灌輸的方法,沒有讓學生進行真實的體驗。二是:

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商標的標識,而沒有工具進行稱量。《容積和容積單位》是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體積和體積單位及體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能夠避免上述出現的問題,我在設計教學時融匯了北師大版和人教版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處理,選取了兩套教材中較好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及呈現方式,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知道容積的含義,認識容積單位,建立1公升和1毫公升的表象,並且能比較準確地估計出物體的容積是多少。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課堂中我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尊重學生,相信他們能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環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師不能把學生的頭腦當作一張白紙,任其自由描畫。而應充分的相信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完成所學的內容。

五年級學生已經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所以本節課學生能做的教師決不代替做,學生能說的教師決不提前說,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因此學生對容積概念的理解,體會容積和體積之間的關係,推倒容積單位之間的關係等,都是通過學生自己去概括總結,發現獲得。教師真正起到的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

二、人人動手參與操作,做中發現。

美國華盛頓一所學校,一進門有這樣三幅橫簾:「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這些都是強調學生動手操作的重要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經過學生個人親身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更能把已知的真理變成學生的真知。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動手參與操作,盡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索,自己發現。與其指示學生如何做,不如讓學生自己試著做,邊做邊想。

在教學容積和體積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時,我讓學生做乙個實驗:把1公升水到入1立方分公尺中,把1毫公升水到入1立方厘公尺中,看看同學們有什麼發現?通過親自動手,親自觀察,我相信會給學生一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過程中,我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感知,這會盡可能的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問題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對知識就會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素質也會得到和諧發展。

三、培養良好的估算習慣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學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往往不需要非常精確的結果,有時受條件的限制我們也無法得出精確的結果,這就需要人們進行比較準確地判斷。因此估算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節課的內容在現實生活中更是難以像質量那樣很容易的得出精確的資料。因此在學生建立1公升和1毫公升表象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估算。讓學生能比較準確地估計出物體的容積是多少。

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所學內容的應用價值,我選取的物品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如:牛奶,飲料,洗髮液等。又讓他們對自己經常用的水具進行估計,知道自己一天喝多少水。

而且我也讓學生知道人一天大約要喝1000—2000毫公升的水。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這樣密切的關係。從而激發學生學好估算的興趣。

容積和容積單位教學反思

重慶市蔡小龍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和體積單位的進率之後學習的,是建立在學生對 體積和體積單位 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蒐集一些飲料瓶 藥瓶 牛奶盒等容器,學生已有初步認識,再通過操作演示,讓學生直觀感知 公升 與 毫公升 的區別和聯絡後,理解了 1公升 ...

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反思

巨集昇小學肖國彬 容積和容積單位的教學是在體積和體積單位之後,學生對體積有了一定的認識,體積單位已掌握,明白其大小關係,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能用其解決問題。容積的概念較抽象,理解是重點,鑑於此,讓孩子帶著問題去預習,上課直奔主題 通過預習,你知道什麼是容積了嗎?孩子都能找到答案,但都是在照本宣科。所...

容積與容積單位》教學反思

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教學效率才會提高 有感於 容積和容積單位 教學 克井小學盧豔芳 這節課我並沒有做多少精心準備,如果想像公開課那樣每節課都準備一周的時間,那不把人累死啊。事實上這樣隨意的課反而教學效果很好。我只是在課前備好了教材和學生,布置了前置性作業 準備大小不同且標有ml和l的塑料桶和瓶。本課伊...